颜红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方法,着力训练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和关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在抓早。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必须抓住这一黄金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不断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能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倘若教师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特别是注重发扬民主,允许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各自发表不同意见,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抛开课堂所讲的知识,让学生寻找各自认为是合理的答案,这种创新的氛围会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经过这样的训练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会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即使在创新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创新的思维暂时受阻,在创新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也愿拼搏、创造,直至获取成功。因此,在教师的主导下,营造具有创新色彩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
二、在答疑解惑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甚至用既定的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要注意学生问题的差异性,在解答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为学生创新留下足够的空间,避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的做法。同时,也要多包容学生,只要学生的答案大体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提问,多方向思考,敢于发表真知灼见。例如在《这不是一颗流星》的同步练习上安排这样一题:阿婆逝世时,小浩波随同爸爸、妈妈到医院探视,展开想象,这时情景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怀着高昂的情绪思索,会根据自己平时经验和自己想象设想答案,构建答案。可见教师在课堂巧妙设置具有创新元素的问题,让学生勇于回答,这是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直接表现。
三、在巧设导语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好一篇课文的导语,正是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始,又是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要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重点外,还要留点“请听下回分解”的悬念,给学生留足发挥想象的空间,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如为《孔乙己》一课设计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泪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文章,从这篇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人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1]这样充满启发性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和阅读兴趣,让学生大开眼界,改变常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四、在大力开展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语文课堂也是实践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上鲜活的人类社会实践大舞台,敢于在实践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当然,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运用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回到语文教学,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以致用,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每一学期的语文课中,老师可以分别组织学生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比赛,开展校园诗歌、散文创作大赛,开展手抄报、黑板报比赛,开展演讲、辩论等富有创新元素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处处展现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五、在巧设作文话题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环节,必须破除限定在统一范围、统一答案、统一模板的定势思维,让学生真正发挥创作的空间和乐趣。当然,创作思维的直接表现就是创新思维,那么学生在写作活动中,首先就要培养想象思维。“想象的基本形式是联想,联想的方式很多,善于联想,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考,不仅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见闻,还要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2]。例如让学生根据《卖炭翁》的内容,合理想象老翁的炭被抢走后的事,写一篇三百字以下的文章。这样学生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极关键。如作文试题《读〈画蛋〉有感》,有的老师准确地概括成五个字:名师出高徒。然后把这五个字分解为“师之教有方”和“徒之学不怠”两个方面,写作重点放在后者。这样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又避免了片面性,文章就有了雄辩的逻辑力量。又如,让学生练习写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类题目,有的老师拟定的题目很新颖,如《深深的父爱》、《沟通需要理解》、《心灵的那扇窗》等。这种创新性的题目,就要大力弘扬,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胆写下去,大胆创新作品。
总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处处皆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老师有心时时处处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不断探索、深入探索,培养出大批创新型学生就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綦振芳.主体参与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5-126.
[2]时琼芳.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