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周英浩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东 周英浩
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我国今后将对改革思路做出新的调整。这一新词也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高频词汇,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供给侧,也称供给端,即供给方面。与之对应的是“需求侧”,也称需求端,亦即需求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追求GDP规模扩张和高速度增长,主要通过需求侧改革的思路来实现,即通过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它着重强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外需)“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来实现目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已不适应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就是要从过去着重强调需求扩张提供动力,转变到着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提供新动力,通过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从供给、生产端发力,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发挥生产的决定作用,破除增长困境,化解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释放增长红利。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推动资源向新供给形成和新供给扩张的领域转移,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目标是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即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四个关键点”就是今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遵循的方向和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将处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将为中国经济未来的行稳致远、健康活力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改革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因为不同的时代面临的矛盾不同,改革的重点也应该不同。
过去,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端”发力,主要表现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伴随着投资增速下降、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持续萎缩等,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改革的思路,已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已不能产生以往的效果,已很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表明其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企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可能引发通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这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
“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供需不匹配”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最明显的例子是,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而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服务业供给乏力,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
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如何平稳落地。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证明,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时候,恰恰是产业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候。中国经济如今面临的最突出矛盾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表示,要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再需要需求侧改革。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既不能单靠需求侧改革,也不能单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既要有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宏观政策在需求侧还是在供给侧上做文章,不是非此即彼,只是有所侧重。
以前的“三驾马车”,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的,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现在强调供给侧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我们持续努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同时继续适度扩大总需求,使得中国经济在优化结构中实现转型升级、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为了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目标均衡实现,我们应当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统筹施策,这样将产生更佳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