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政策研究

2016-03-17 10:44:40张亚新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利技术转化率科技成果

张亚新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政策研究

张亚新

(安徽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技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专利的发展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但技术创新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必须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研究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有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专利成果转化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主要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专利;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激励政策

1 专利成果转化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发展史上,科学技术往往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国家的核心竞争要素,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专利是技术创新水平的集中体现,当专利成果获得转化后,会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专利成果的转化实践,与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据此确定研发方向和课题,反映了专利技术为社会所服务的特点。

由于专利技术是智力劳动的成果,有别于一般的劳动,其所需要的人才、资金、设备以及技术难度更是远远高于传统劳动,因此专利技术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这点上来说,专利权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成果只有经过有效转化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价值,因此企业不能仅仅把专利看作无形资产,更要重视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实施效果是其发挥社会价值的关键因素。美国之所以经济发展迅速,并且科技和产业结构较为尖端,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其专利成果转化率高。美国是世界上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家,而且专利转化率通常在45%以上。虽然我国年专利申请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专利利用率非常。2013年底,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而个人专利转化率甚至不足5%。我国绝大多数的专利没能成功进入市场并变成生产力,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研究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政策,对提高我国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已经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总的来说,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专利转化质量有待提高。

2.1 专利成果转化率低

据统计,2014年我国共计受理专利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2.8万件,同比增长11.9%,居世界首位;发明专利受理量为23.3万件,同比增长12.4%。我国专利申请和受理量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且增长率较快。然而,与较高的专利申请量和受理量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专利转化率仅为2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率则低至15%左右,其中个人专利转化率甚至不足5%,而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也只有6%~8%。如此看来,我国只有极少部分专利成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专利成果转化率来看,我国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1-3]。

2.2 专利成果转化动力不足

我国专利成果转化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高校三个层面:

首先,政府对专利成果转化的引导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推动专利成果运用,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在实施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过程中,政府应担当中介的角色,重视专利转化及交易平台的建设,为高校和企业所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往往太过追求数量指标,而轻视了质量指标,因此造成专利数量攀升,但专利成果转化率却很低的局面。

其次,企业缺乏专利技术转化动力。部分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会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相对更重视与高校科研成果的对接,以及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但以及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人才、资金有限,往往对技术创新的热情不高,因而缺乏专利成果转化动力。

最后,高校专利转化动力不足。作为知识形式的专利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并且高校是人才最集中、创新最活跃的地方,所以当前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正逐年大幅上升。但正是由于高校现有的以科研为主的考核机制,使得研究人员的专利转化意识不够,造成高校专利转化率较低。

2.3 专利维持时间短

一般来说,专利维持时间是指在专利保护期内,专利权的持有人或所有人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从而继续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维持时间是衡量专利管理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并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我国发明专利有20年的保护期,但大多数专利的有效维持时间为5年以内,只有极少的专利维持期超过10年,约为6%。2014年我国失效的专利中,有九成是因为未缴纳相关费用,而因为专利期限届满失效的仅为2%左右。我国专利维持时间短的主要原因,除了企业专利转化动力不足以外,还与专利本身的实用价值不足以及较高的专利维持费有关。

2.4 专利成果转化发展不平衡

有研究者对我国各地区2008~2013年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发现我国区域专利成果转化情况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的专利成果转化效果比中西部省份好,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而中西部省份则差距不大。这种专利转化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反映了我国产业分布和地区创新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3 制约专利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3.1 专利技术自身因素

专利技术自身的价值、质量和成熟度是影响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专利价值由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构成,专利的学术价值体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而应用价值需要通过专利转化来实现。我国专利技术的应用价值普遍低于学术价值。这是由于在现行的科技体制下,高校和研究机构很重视基础研究,但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研究机构与企业联系得不够紧密,使得所研发的专利技术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科技工作者对科研成果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专利数量,而忽视了专利质量,大量低质量的专利技术无法真正地投入到市场应用中。

另外,专利技术的成熟度和实用性同样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如果一项专利可以很好衔接企业生产实际,帮助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那么这项专利很容易得到运用及推广;如果该专利落后于生产实际,或超出生产实际,那么它就会因为市场价值较低而难以获得转化及运用。

3.2 专利主体观念因素

专利权主体对专利成果转化的认识和观念存在的偏差。专利权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及企业等。其中高校不乏有高质量的基础研究成果,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专利意识比较淡薄,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收到专利权保护,而是以科研论文、学术会议等形式公开出去,没有专利保护的科技成果更何谈进行成果转化。而企业虽然有技术应用的需求,但众多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同样较为薄弱,对技术研发和引进积极性不足,或不善于利用专利权来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从而造成创新技术价值的流失[3-5]。

专利主体的专利观念淡薄,不仅包括专利申请、专利保护的意识,最主要表现在专利成果转化意识的淡薄。专利权是通过法律的形式肯定专利主体的智力成果,但专利成果只有经过转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并使专利主体受益。由于专利主体对专利成果转化价值的认识不够,导致了大量的专利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3 中介服务体系因素

专利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市场活动,不仅需要专利主体的参与,还需要有成熟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为专利成果转化提供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透明公开的市场交易信息。由于专利技术的专业性,一般的信息传播难以承担专利中介服务的角色。由于中介服务的缺失,需求者无法了解到准确的市场信息,高校和企业难以建立联系和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利成果的顺利转化。

近年来,我国逐渐出现了许多第三方的专利服务中介机构,同时地方政府也主导建立了许多专利交易信息平台,但这些信息平台才刚刚起步,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还不到位,在专利成果转化服务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4 专利转化外部环境因素

第一,政策因素。在专利成果转化活动中,地方政府经常过分干预,而忽视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成熟的专利转化市场环境,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调节手段的,专利成果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转化,而政府所承担的应该是联系人的角色,帮助高校和企业建立专利交易关系,并提供有利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

第二,资金因素。资金缺乏是影响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在基础科研方面,我国正在逐渐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但在专利成果转化与实施阶段,仍然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许多科技项目停留在初步试验阶段,没能真正投入生产和运用。

第三,法律因素。我国有关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现行的专利转化法规适用范围较窄,不能从立法上有效解决专利成果转化的法律问题,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规范专利成果转化和交易活动。

4 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4.1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专利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专利成果的转化与实施。我国所受理的专利技术中,有超过30%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的。企业的参与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产业动力,因此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政策中,应该充分重视企业的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研究项目更具有实用价值,将专利成果从学研单位推向产业单位,更容易获得市场价值,提高专利成果转化效率。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以外,还要努力建立产学研单位的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充分结合企业的市场优势与科研单位的研发实力,打破研发、生产各自为政的传统局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研单位和企业应主动加强人员交流,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科研单位学习,科研人员到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企业需求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计划。另外,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增加高校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机会,明确双方在专利成果转化上的分工与责任[6]。

4.2 加强专利转化宣传教育

相关教育部门应注重针对高校和企业开展专利转化理念的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对高校科研人员而言,需要积极转变老旧的科研观念,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基础研究,而一味地避开商业元素,导致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相背离。

如果高校的科研项目只是闭门造车,没有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高校自身发展。因此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转变办学理念,重视与企业的共同合作,帮助专利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在专利技术申请方面,应摒弃追求数量的考核机制,要更注重专利技术的含金量,可以有效地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

4.3 完善专利转化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使得我国专利成果转化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是行之有效的有段。美国、日本等国家曾出台专项法规,保障专利成果的实施。例如美国政府所颁布的《拜杜法案》,就对高校的科研产权做了而明确的规定,并对专利许可转让及专利收益支配权的问题作了相关说明。这些法案极大地激发了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专利成果转化的热情,有效提高美国专利成果转化效率。我国虽然也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但目前执行效果不够理想,并且有些法律法规已经明显滞后,需要适时做出调整。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基本国情,逐步完善专利转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重点针对专利权利归属权、专利转化利益分配机制、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专利转化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立法,避免专利转过过程中的权属和利益纠纷。另外,完善风险投资法律法规,规制专利成果产业化各方的行为,降低投融资风险,使技术市场活动更加公平、合理,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到专利实施过程中,保持专利成果转化市场的活力。

4.4 提供专利转化有利政策

尽管政府不是专利成果转化的主体,但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为高校和企业实施专利转化提供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在制定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规划时,可以给予产学研合作项目一定的政策倾斜。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划拨一定的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当地专利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为高校和企业技术交易提供公益性服务。

对于高校内部,应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积极投入独立的发明创造中,在立项、资金和资源投入上对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提供便利条件;完善专利质量考核机制,将专利指标纳入高校教师审核体系中,对高水平的专利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调用校企合作资源来实现专利成果转化。

对于资金缺乏的问题,政府除了提供直接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外,还应该通过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再利用市场调节手段开拓多方位的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进来,有助于解决专利成果转化与运用的资金瓶颈问题。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2]彭利.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史永铭.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思考[J].湘潮,2007(3):23.

[4]李晓拓.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5]任海荣.论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的作用[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6]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Policy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atent Achievements

ZHANG Yaxin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paten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 country and a region. The patent development reflects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but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not only stay in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stead it must be converted into actual productivity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valu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patent achievem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atent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

patent;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centive policy

F091.354

A

2095-8382(2016)06-091-05

10.11921/j.issn.2095-8382.20160619

2016-12-06

2015年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502052029)。

张亚新(1973-),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与实务。

猜你喜欢
专利技术转化率科技成果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冶金设备(2019年6期)2019-12-25 03:08:44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中国调味品(2017年2期)2017-03-20 16:18:13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中学化学(2015年2期)2015-06-05 07:18:1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4期)2014-03-11 16:35:49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