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及其现实意义
胡蝶
中国共产党是一支用严格的纪律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建党90多年来,党的纪律建设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是一个辉煌而伟大的历史时期,它的辉煌和伟大不仅因为党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更因为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了党内纪律,培育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了一整套建党理论。研究和学习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史为鉴;延安时期;党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从成立之初的51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纵观党的历史,这95年,是我们党建立丰功伟绩的95年,也是不断培育形成严明纪律的95年。
回首过去,在战火纷飞、历经坎坷的革命年代,党的纪律锻造共产党人不畏牺牲、英勇向前、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就强调保密纪律对于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性。1927-1929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毛泽东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奠定了工农红军严明纪律的基础。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特别重申了党的组织纪律,强调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四个服从”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重要性。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创造性地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律建设方针。1949年,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深刻总结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作风要求和纪律要求。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用铁的纪律来建设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敌制胜的利器和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其中,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辉煌而重要的时期,说它辉煌重要,不仅是因为党在这一时期壮大了革命队伍,更是因为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间,严明了党的纪律,净化了党内风气,完善了建党理论和学说,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党内优良传统和作风。因此,今昔对比,以史为鉴,研究学习延安时期加强党的纪律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带领革命走向成功的关键
从社会环境来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拉开序幕,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时的中共中央已经入驻延安,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从党内自身情况来看,党中央到达延安初期,是革命事业和革命队伍严重受挫时期,仅有几万党员(1937年有4万党员)。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陕甘宁边区的改制,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大量新增党员出现了阶层复杂、良莠不齐的状况;另一方面党内长期以来的“左”倾和“右”倾错误还没有得到完全清理,一些老党员思想腐化、不求进步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应对党内外面临的困境和考验,不被日本侵略者打倒,不被国民党“溶化”,壮大党的力量,加强党的领导,打造一支团结统一的、铁一般的队伍,必须要重视党的纪律建设。
2.新形势下:党的纪律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已经站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外互动更加频繁、中外关系也更加复杂;而在国内,改革开放在经过了30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瓶颈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复杂、社会利益也愈发多元。党能否经得住国际环境的挑战和社会变化的考验,关键在于党能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地位。
从党内自身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性大党,党员人数的增加也使得党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一、良莠不齐,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考验和诱惑,滥用公权、贪污腐败,守不住纪律和底线,使党的形象遭受巨大挑战。能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能否加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能否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党能否严明纪律、整顿队伍,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通过延安时期和新形势下党内外情况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都是非常严峻的,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壮大党的力量,使党成为团结统一的先锋队,必须要严明党的纪律,铸成纪律“高压线”。
1.延安时期党内领导人关于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指导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①毛泽东在革命时期不断强调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他曾指出:“身为党员,铁的纪律是非执行不可的。”②“对党员要执行比群众更加严格的纪律。”③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武器,第一条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④
除此之外,刘少奇、陈云等党内主要领导人也强调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延安时期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提出:“纪律虽然带着强制性,但必须自觉遵守。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⑤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所代表的是被剥削而不剥削别人的无产阶级,它能够使革命进行到底,从人类社会中最后消灭一切剥削,清除一切腐化、堕落的现象,它能够建立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党,建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国家机关……”⑥
延安时期,党内主要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要取得革命成功,不仅要有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英雄气魄和革命精神,更要用严明的革命纪律来约束全党、团结全党,打造一支铁一般纪律组织起来的队伍。
2.新时期关于纪律建设重要性的相关论述
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全面贯穿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⑦“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⑧“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⑨除此之外,王岐山同志也多次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
不论身处何种环境,是取得革命胜利也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也好,都离不开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党内每一代领导人一脉相承的共识。而这个领导核心要想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一方面要靠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个“粘合剂”,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这个“铁框架”,否则全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一吹即散,举步维艰。
1.延安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容和实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了一整套建党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关于党的纪律建设也留下了丰富的制度框架和实践内容。
1939年8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今天极端重要的任务,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加强党内教育,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必须在党内开展正确的思想斗争,提高纪律性,严密党的组织。194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指出:要在全党加强纪律教育,因为统一的纪律,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员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
其中,关于加强党性修养,严明党的纪律的著名论述就是刘少奇同志1939年所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此书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党内纪律建设,在党内树立正气反对邪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它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了严格的纪律制度框架,更需要有严格的纪律执行力。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三大决定,清算了王明和张国焘违反党的纪律的错误,重申了党的纪律,特别强调了“四个服从”的纪律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黄克功事件”中,尽管黄克功身居要职,战功赫赫,但在个人生活作风上却因为感情问题枪杀女学生,事实难掩,边区政府最终依法判决其死刑,树立了党的法纪威信。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处于极度困难之时,曾经战功赫赫的老战士肖玉璧,滥用职权、贪污税款3000多元,案发后,边区政府依法判处其死刑。后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表明了当时中央严惩腐败的坚决态度。
无论是在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上犯过错误的王明、张国焘,还是个人生活作风、工作纪律和廉洁纪律上出现问题的老战士黄克功和刘立功等人,党中央始终秉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外没有特权的原则,将党的纪律放在不可动摇的位置上。守住党的纪律,就是守住党的生命线,这是延安时期纪律建党方面给我们最大的现实启示。也正是由于延安时期严明的纪律框架和严格的纪律执行力,使全党树立正气肃清邪气,实现了全党的团结统一,我党才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自身独立性,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在烽火硝烟中壮大自身力量,最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2012年12月,党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提出“反四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三严三实”的提出更是针对党的作风建设展开专题教育。
2016年1月1日,党中央修订并实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为全面从严治党扎紧了制度笼子。《准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道德的高标准,《条例》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划定了纪律的严要求,使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党纪与国法分开,把纪律挺在前面。
在执行党的纪律实践方面,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分子“零容忍”。十八大以来,查处了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等一批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的党员领导干部,近年来更是加大了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力度,在省级单位、地市级单位以及国企单位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巡视检查,严明纪律、肃清队伍,让贪污腐败无处可逃。
回顾党的历史,审视当下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的轨迹总有着相似之处。认真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不难发现两条逻辑规律:一方面,不论要赢得革命胜利,还是要取得建设的成功,都离不开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要建设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总是依靠两个强大的武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铁一般的纪律。另一方面,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重视纪律建设,加强党内纪律,党什么时候就能团结统一,革命事业什么时候就顺利;什么时候忽视了纪律建设,党内纪律涣散,党的力量就会削弱减退,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要想实现,最关键的就是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改善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党要根据新的形势,赋予党的纪律建设新的内涵,更加深入地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运用好理想信念和严明纪律这两个强大武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引文注释
①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2-211.
②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6.
③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215.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⑤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
⑦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4-05-09.
⑧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5-01-13.
⑨同⑧.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3]陈云.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6]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