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悦怡
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理论探析
朱悦怡
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奋斗目标,目的是提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推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信,引领江苏公民道德建设。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符合“四个全面”的理论逻辑,符合江苏思想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符合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逻辑。深刻领会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内涵、要求和基本属性,明确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指向、建设原则和创新路径,是实现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必要保证。
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指示精神,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奋斗目标,引领江苏公民道德建设。2年来,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明确了新形势下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指向,推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了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研究探索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可以提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可以推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增强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筑公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符合“四个全面”的理论逻辑,符合江苏思想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符合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逻辑。[1]
1.习近平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思想引领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时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并在考察中嘱咐江苏干部群众围绕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要求江苏文化建设体现“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江苏将“四个全面”贯穿于深入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在2015年制定的《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中,提出“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再出发,把江苏建设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即“三强两高”的奋斗目标。提出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就是要紧扣文化建设主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引导人们自觉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精神动力。
2.江苏“两个率先”形成的公民道德建设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提出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核心的“两个率先”目标。多年来,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全省上下广泛动员、积极行动,有力推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强大的组织优势;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江苏集聚了社会科学研究英才,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保障。多年来,江苏把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当作一项战略工程加以推进,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发挥了群众主体的创建作用,构筑了道德教育的常态机制。专题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先行;激励创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异彩纷呈;良法善治,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管建结合。打造形成了道德教育的“江苏样板”,道德领域专项整治的“江苏经验”,文明城市建设的“江苏高度”,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的“江苏现象”。江苏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书写了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篇章,打造了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强大优势。[2]
3.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传承与创新
江苏精神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张家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先进经验闻名全国,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2001年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发后,江苏制定出台了《江苏省文明乡镇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村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行业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管理规定》以及相应的《测评标准》等,规范和管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更加鲜明有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大力增强先进模范的示范力、城市文明的牵引力、农村文明的攀升力、行业文明的辐射力、社区文明的渗透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塑造力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带动力,使城乡一体文明成为江苏的显著特色。
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深刻领会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内涵、要求和基本属性,对推动江苏实现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主要内涵
风尚,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尚是通过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风尚会带给人们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个性。道德风尚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道德行为模式和道德心理习惯的综合表现。道德风尚是比较稳定的社会道德状况,通常反映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道德追求、道德活动和道德水平。良好的道德风尚是人们在社会道德实践中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逐渐形成的。高地一般是指高出平地的地方。军事上,高地特指地势较高能够俯视、控制四周的地方。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旨在通过道德建设,引领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道德评价和道德认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进而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主要是指培育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打造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品牌和经验,创新江苏公民道德建设的载体和方法。就是要占领道德建设的制高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2.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核心内容
江苏省文明委2015年年底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部署推进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保障等“七大行动”,力争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七大行动”构成了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核心内容。[3]概括起来,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一是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要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保证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4]二是发挥道德培育作用。以构筑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切入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创新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的载体方法,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各级各类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三是发挥文化涵养作用。巩固和发挥江苏文化建设优势,深入推进江苏文脉建设,在促进江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结合中,以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涵养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
3.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基本属性
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符合党和国家以及江苏整体发展的需要,服务江苏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大局,具有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基本属性,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信心和动力。政治属性: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延续和拓展。经济属性: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江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精神动力;文化属性: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与构筑江苏思想文化高地统一于江苏“三强两高”的目标要求;社会属性: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宗旨是促进实现江苏社会文明程度高。把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更能彰显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是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创新,明确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指向、建设原则和创新路径,是实现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必要保证。
1.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指向
江苏提出实现“三强两高”目标以来,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深入研究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不同侧面探索了公民道德风尚建设目标。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加广泛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更大范围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公民道德风尚建设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指导。二是公民道德实践更加自觉。发挥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传统优势,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加公民道德风尚建设,认真研究创新引领公民道德风尚建设,努力推动公民道德风尚建设活动自觉,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江苏人民自觉自愿的行动。三是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打造一批有影响的道德建设载体和工作品牌;清理整治旅游、交通等领域不文明现象;使城乡公共场所文明有序,社会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人们生活方式绿色健康。四是道德建设制度更加健全。不断完善道德典型发现、推荐、评价机制和礼赞道德楷模、鼓励凡人善举、褒奖身边好人机制。让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等各类先进人物数量持续居于全国前列。[5]
2.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建设原则
构筑江苏道德风尚建设高地首先必须明确原则,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宏观把握中注意微观,在创新发展中形成特色,在总结完善中积累经验。(1)坚持统一规划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全省统一规划设计实施江苏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努力形成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合力。坚持激励江苏各基层组织创新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活动,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在上下结合中形成良性互动机制。(2)坚持组织发动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让人民群众在自觉自愿中发挥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主体作用。(3)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围绕江苏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整体设计开展活动,保证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重点培育和打造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的特色和品牌。在点面结合中培育江苏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亮点。(4)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要科学制定江苏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注意区分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既重视当前,又谋划长远,既重视建设成绩,更重视建设效果,达到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最佳境界。[6]
3.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创新路径
构筑江苏公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需要结合党和国家建设目标,需要体现时代要求,需要突出江苏特色。只有积极探索构筑江苏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创新路径,才能保障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长抓不懈,才能保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热情不减,才能保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7](1)通过整章建制,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在全省制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施意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的基础上,2015年,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各地各部门要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制度和实施方案,推进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2)通过严格考核,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管理部门要依据相关文件制定实施细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并加强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引领全省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3)通过健全保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务实化。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典型;组织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经验;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需要;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公民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常态化。
[1]杨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道德与文明,2014(3):10.
[2]罗志军.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江苏提供动力[N].新华日报,2015-10-16.
[3]任松筠.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七大行动构筑道德风尚高地[N].新华日报,2016-04-05.
[4]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6).
[5]王燕文.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精气神[N].人民日报,2013-10-18(7).
[6]王小锡.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4(6):15.
[7]葛舒阳.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经验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2016(3):48.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12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特色和经验研究”(编号:12ZXB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