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佑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以清代前期为例

2016-03-17 15:30何官峰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佑藏书读书

●何官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阅读·交流】

护佑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
——以清代前期为例

●何官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清代前期,读书人屡遭文字狱、禁毁图书和科举八股文的戕害,但是清代前期读书种子未曾断绝,离不开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精神。通过阐释什么是读书种子,清人对“读书种子”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清人为护佑读书种子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彰显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可贵精神和价值,期望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继续光昭后世,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凝心聚力。参考文献19。

读书种子 清代 阅读精神

虽然清代读书人的际遇十分坎坷,屡遭文字狱、禁毁图书和科举八股文之害,但是清代读书种子未曾断绝,这得益于清代一批学人对读书种子精神的坚守,也得益于清代一批学人对读书种子的护佑。在清代,读书人的阅读环境越加糟糕,治学道路越加艰难,护佑读书种子的精神愈加显得可贵。在护佑读书种子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清代前期的读书人坚守阅读,力行致用,犹如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完成一次精神的越狱。当然,所谓护佑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并非清代读者群体共有的精神特质,而是笔者对众多读书人身上阅读精神特质的聚焦和凝练,旨在彰显这个时代读书人身上的优良精神品质,意在期望护佑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能继续光昭后世,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凝心聚力。

1 何谓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不仅仅是指‘能读书做学问的人’(《现代汉语大辞典》),而主要是指极爱读书之精神的承接、深入,并可影响、传递于后人,让文化像种子一样播撒开去,繁衍不息的一种境界”[1]。从文献中发现,“用到‘读书种子’时,或说‘绝矣’,或说‘留’‘传’,均非指‘读书之人’,而是特指‘读书之习’。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的《中文大辞典》对‘读书种子’的解释是:‘谓读书人世代相传如种子之衍生不息也。’因此,这‘读书种子’之称,更多地则是指一种文化传承现象”[2]。对于读书种子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字面和本义的层面而言,“读书种子”是指向具体的读书者个体;从抽象和引申含义的层面而言,“读书种子”是指读书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 清人有关读书种子的论述

在清代文献中,我们发现很多作者在文章中用到“读书种子”一词,现列举数条,以便理解清代人对“读书种子”的认识和对“读书种子”精神的期望。

钱谦益在《列朝诗传》中曰:“功甫(钱允治)殁……其遗书皆散去。自是吴中文献无可访问,先辈读书种子绝矣。”[3]表达了对钱允治去世的哀悼和对读书种子难以延续的忧伤之情。

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写道:“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4]表达了家境即使非常穷困,也要勉励子弟用功读书,留下读书种子。

赵翼《题女史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曰:“岂知深闺读书种,也要传心度针孔。”[5]表达了对女性阅读的称赞,并指明读书种子不分男女的观念。

叶良仪在《余年闲话》中列举了古代三段有关“读书种子”的论述,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裴晋公云:‘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其间有成功,能致身卿相者,则天也。’黄山谷云:‘四民皆有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但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叶石林云:‘后人但令不断书种,为乡党善人足矣,若夫成否则天也。’此三公之语意正同,然余以为古人之所谓读书种子者,欲其子弟明义理也,欲其子弟资学问也,若今人之心惟知欲其子弟取富贵,如子叔疑之所为耳,岂真能教之读书哉,不知人家子弟有富贵而陨其家声者,有贫贱而振其世业者,其贤不肖之相去原不在于穷达也,近见人有彻夜勤读至于呕血者,群称为佳子弟。余独劝以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病生也。夫如皇甫士安之耽玩典坟,忘寝与食,自以为朝闻道夕死可矣,犹觉非宜,况徒欲读书取科第,而竟以身殉之,不亦愚之甚乎。”[6]叶良仪认为,发扬“读书种子”精神的意义,在于激励后代读书明白义理,读书增长学问,而不是只图富贵和取科第。

齐学裘,“以诗名著江左”,曾作有诗文记录他遇见“读书种子”的欢喜之情,诗中尽显作者读书之乐。有《戊寅四月廿七日,龙门书院与刘融斋先生并其门人吴子弓、孙子明、孙子舆诸子谈论阴符经笺注,回寓见子明和诗二十韵,情文盎盎,有感于中,四叠前词作诗答之,并呈融斋先生》曰:“老年好吟诗,梦醒披衣起。喔喔鸡初鸣,磨墨还伸纸。执笔书所怀,难忘二三子。骚坛逢健将,精锐有如此。我欲曳兵逃,恐被人笑指。努力与周旋,胜败不暇揣。海碧与天青,高山和流水。而我居其间,逍遥游未已。艺海茫无边,道藏深无底。独学无友朋,孤陋真堪耻。何事乐余心,读书而已矣。孙康好读书,砚穿良有以。读书种子逢,焉得不欢喜。顾子惭德凉,何能益乎尔?忧患为生机,穷通听天使。颇爱出蓝青,深恶夺朱紫。晏子善交人,一敬全终始。龙门慕执鞭,不愧为贤士。名师与高弟,尽是东南美。我乐与交游,醇醪甘酌彼。学者贵精勤,时术之如蚁。偶阅《阴符经》,讨论道之理。思之复思之,鬼神通奥旨。莫讶笺者非,须求悟者是。一得解真言,不忘到没齿。切磋而琢磨,此乐知奚似。刘向传经师,门前盛桃李。担簦负箧来,不远百千里。论交十余年,爱我忘我鄙。何物致吾忱,心香一瓣耳。”[7]齐学裘自述老年时期以读书吟诗为乐事,遇见读书种子,心中大喜,并以古人遇知音之美相赞誉,此外记述了作者与友人读书论学的交往,抒发了以读书相交的深厚情谊和愉悦心情。

袁栋,其斋名为书隐楼,著有读书笔记《书隐丛说》等。袁栋曾撰文《读书种子》,批驳了当时重科举时文的伪“读书种子”,认为“读书种子”当从读诗古文为开端。有《读书种子》曰:“但做时文者,虽斟经酌史,未必原原本本,大都剿袭而成,故名为读书种子,实则仅存种子而已。若口心古学,有得于诗古文者,即不能为圣为贤的是读书种子,以他日见用,致君泽民缺不得此种学问也,不然徒守此虚意,而设施并无实据,何以致君泽民乎,切莫谓古学之仅供文辞也,切莫谓学诗古文者之仅为文士也,诗古文是读书之端也。”[8]

3 如何护佑读书种子

从清代学人的文献记载看,清人似乎比历代读书人更重视“读书种子”精神,也许是他们遭遇了历史上最糟糕的读书时代,所以更加珍惜和渴望读书种子的延续与“读书种子”精神的传承。为了护佑读书种子及其读书精神,清人想出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重视后代读书,劝勉子弟勤读书,护佑读书种子不绝

金圣叹本身就是爱读书之人,称为“读书种子”应该当之无愧。他在临终赴难时,遗憾的是胸前几本未能评点完的书,有《绝命词》曰:“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9]金圣叹不希望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对其子金雍报以“读书种子”的期望,有言曰:“(吾儿雍,不惟世间真正读书种子,亦是世间本色学道人也。)与汝为亲妙在疏,如形随影只于书。今朝疏到无疏地,无着天亲果宴如。”[10]金圣叹自信留读书种子在人间,将继续发扬光大读书精神,有临终遗志曰:“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儿子雍,累君青眼看何如?”[11]

清人汪缙著有《木受轩记》,文中曰:“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篇》中语也。取以名轩,劝学也。我家诸父能学者,不下四五人,卒不能奋于科第,用是后起者寡然,不学则已,学而戹甚矣。从兄弟之能学者,大兄庭玉,未受室卒。三兄德光,受室,无子卒。诸父相与太息曰:‘我家读书种子绝矣。’余时在旁闻之,未尝不痛其言之悲也。嘻,读书种子其果绝邪?轩为五伯父读书处。余始受句读时,恒喜倚壁窃听其吚唔声,庸讵知余复读书其地也。余弟季晋……意以读书种子或在是。而不意其遽卒也……虽然荀子有言‘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劝学之旨,尽于斯矣。以死生而贰者,不知学者也。余既扁其轩,复系之以记,盖欲使来者,毋忘读书也。”[12]汪缙在《木受轩记》中表达了其家族对读书种子的渴望,但是其家中有希望读书的子弟相继去世,他特为读书处“木受轩”撰写纪文,勉励后人,表达了对后代读书种子的期待。

鲁九皋,清代文学家,著有《山木居士集》。鲁九皋在《答黄穆修书》中,阐述了他的从政为官方略,认为垣曲地区的文风较盛,劝勉黄穆修勤于文教,鼓励和培育读书种子,曰“祖传读书种子不可自我而断”[13],如此可以为子孙立业,建立功勋。

3.2 编修图书,以飨读书人,不仅作者是读书种子,而且著书有助于读书种子不绝

金堡,明末进士,清初剃发为僧,工于书画,著有《颂斋书画录》、《徧行堂集》等。金堡的一位朋友请他为所著书籍撰写序文,他盛赞这位朋友的著述之功用,不仅称这位朋友是“读书种子”,而且赞其功绩在于让读书种子不绝。有《与郑牧仲隐君》曰:“承示读书种子欲绝,先生以一读书种子发生无量读书种子,则文字之功,信有不可泯没者。”[14]金堡在文中还批判了文字狱之残酷,“文字之祸比来颇酷”。

冯询曾撰文《题族叔植园公遗集》,记述了其族叔冯之基(字植园)撰写图书的精思、博采之功,表彰冯之基为读书种子,同时劝勉子孙后代勤于读书,让读书种子不绝。“读书种子非叔谁,如叔读书心勿疑。一卷如金如璧圭,子子孙孙永宝之”[15]。

3.3 藏书用以借阅、传抄和馈赠,护佑读书种子不绝

钱曾,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钱曾在《也是园书目序》中,记述了钱允治(又字功甫)向钱谦益赠送藏书的对话。如果后来能兑现承诺,也是一段佳话,堪比蔡邕赠书王粲,能成就护佑读书种子之功劳。“吴门钱功甫,高士也。牧翁释褐后,即与之交。一日语公:‘吾老矣,藏书多人间未有本子。公明日来,当作蔡邕之赠。我欲阅,转就公借。他年属纩时,公与我料理身后事。’牧翁喜甚,质明往,其意色闵默,已不肯践宿诺矣。嗟乎!读书种子,习气未除,斤斤护惜,非独一功甫然也”[16]。

钱曾长期致力于访求和收藏图书,与叶林宗是志同道合之友。叶林宗去世后,钱曾撰文纪念两人的深厚友谊,并感叹“读书种子几乎灭绝矣”。钱曾后来从叶林宗的弟弟叶石君那里借到《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并为之撰写了题跋,纪念此事:“吾友叶林宗,笃好奇书古帖,搜访不遗余力。每见友朋案头一帙,必假归躬自缮写,篝灯命笔,夜分不休。我两人获得秘册,即互相传录,虽昏夜叩门,两家童子闻声知之,好事极矣。林宗殁,余哭之恸,为文以祭之曰:‘昔我与君,定交杵臼;奇文同赏,疑义相剖。春日班荆,夜雨剪韭;君书我书,君酒我酒。垫巾歩屧,频繁往来……’君亡来三十余年,徧访海内收藏家,罕有如君之真知真好者,每叹读书种子,几乎灭绝矣。此书原本,从绛云楼北宋椠本影摹,逾年卒业。不惜费,不计日,毫发亲为是正,非笃信好学者,孰能之。君殁后,予从君之介弟石君借来,石君卓识洽闻,著史论甚佳,交予如林宗,亦不可谓之两人也。予述此书所自,而题语专属林宗,或冀后日君托此书以传,不至名氏翳如,是予之愿耳。”[17]

黄丕烈,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黄丕烈嗜好藏书,勤于搜求古书。有次他从一书贩那里得到一本书《草莽私乘》一卷(明钞本),他特为珍惜,因为这本书的流传,历经名家收藏,书中题跋颇显藏书家可敬可爱之性情意气。黄丕烈认为如果藏书家都能像李如一那样,有人向他借书必尽快送到,读书种子可以绵绵不绝。黄丕烈特为此书撰文记录购书经历,有《草莽私乘一卷(明钞本)》题跋曰:“余性嗜书,非特嗜宋元明旧刻也,且嗜宋元明人旧钞焉。如此书,载诸《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无论是书本属史传记类,为足收藏,出于名钞名藏,尤为两美,即其第二跋中所言江上李如一之性情意气,亦颇可敬可爱。见图籍则破产以收,获异书则焚香肃拜。其与人共也,遇秘册必贻书相问,有求假必朝发夕至,且一经名人翻阅,则书更珍重。此等心肠,断非外人能晓其一二。余特为拈出,知古人之好书有如是者。安得世之储藏家尽如之,俾读书种子绵绵不绝邪。”[18]

张金吾,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刻书家。张金吾在《爱日精庐藏书志》的自序中,先后引述黄庭坚和丁顗的言论,阐明他自己藏书护佑读书种子的意志,“宋黄庭坚有言曰:“‘士大夫家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丁颉有言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是则金吾藏书之意也夫。”[19]张金吾不仅好藏书,而且思想开明,出借其藏书以嘉惠学林,护佑读书种子。

[1] [2] 初国卿.“读书种子”索解[N].沈阳晚报,2010-04-24(T1).

[3] 叶昌炽著,王欣夫补正,徐鹏辑.藏书纪事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9.

[4] 王永彬.围炉夜话[M].武汉:崇文书局,2012:134.

[5] 赵 翼.瓯北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03.

[6] 叶良仪.余年闲话(卷四)[M]//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拾辑·拾壹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79-80.

[7] 齐学裘.劫余诗选(卷二十)[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15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54.

[8] 袁 栋.书隐丛说(卷三)[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451.

[9] [10] [11] 金圣叹著,艾舒仁编次,冉苒校点.金圣叹文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7:60.

[12]任继愈主编,吴翌凤编.清朝文征(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461-1462.

[13]鲁九皋.山木居士外集(卷二)[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145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28.

[14]金 堡.徧行堂集(尺牍卷九)[M]//澹归和尚著,段晓华点校.徧行堂集(2).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308.

[15]冯 询.子良诗存(卷十六)[M],清刻本.

[16][17] 钱 曾.读书敏求记[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13-14.

[18]黄丕烈著,屠友祥校注.荛圃藏书题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120-121.

[19]张金吾著,冯惠民整理.爱日精庐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2:2.

(刘 平 编发)

Spirit of Protecting the Reading Seed in Early Qing Dynasty

He Guanfe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Sichuan 400715, China)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scholars had been harmed by the Literary Inquisition, the banning of books and the Eight-Part Essay repeatedly, but the reading seeds never been cut off and the spirit of protecting the reading seeds was inseparable. Based on explaining what is reading seed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seed, this article reflects and reveals the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people of Qing dynasty for protecting the reading seeds to highlight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of Qing dynasty for protecting the reading seeds and expect the spirit of protecting the reading seeds can be continually propagated. 19 refs.

Reading seed. Qing dynasty. Spirit of reading.

G252

A

1003-7845(2016)05-0093-04

何官峰,副研究馆员,现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工作。

2016-03-08

猜你喜欢
护佑藏书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赵树海:奇想创造“树葆”科技护佑青山
共同护佑坚固丰沛的“中华水塔”
弘阔视界·护佑眼健康——OIS 2017年会在乌镇举行
百年不变市立魂 只争朝夕济苍生 1916年~2016年,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百年华诞,世纪护佑、走向国际
我们一起读书吧
珍惜每一本藏书
读书为了什么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