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再认识*

2016-03-17 15:24王钰鑫王耀鸿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梦内涵

王钰鑫 王耀鸿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中国航天文化研究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2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国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再认识*

王钰鑫**1王耀鸿2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中国航天文化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2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中国梦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同的梦想;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中国梦是人类对未来的共同梦想在近代以来中国的体现。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中国梦是不同阶级、阶层或行业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综合提升,具有非加合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也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国梦;航天梦;内涵;路径;“四个全面”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以来,学术界就其科学内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这些研究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依据:从历史维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而把历史演进的阶段性与民族复兴的连续性统一起来;从内在结构阐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从而把不同阶层复杂多元的梦想抽象为亿万人民心向往之的最大共识;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来回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1]。整体地看,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从整体出发来研究中国梦,就中国梦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实现形式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同时,学界从人类对未来共同梦想的追求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1中国梦是人类对未来共同梦想在近代以来中国的体现

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把握中国梦。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和把握中国梦,必须注意把握好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低估个性,也不能过度诠释个性[2]。这就意味着,我们既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也要从中国社会存在的特殊性出发来认识和把握中国梦;既要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要从不同阶级、阶层追求未来美好理想的特殊性来认识和把握。同时,还要把二者统一起来,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历史方位及其发展变迁,运用抽象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共同梦想。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个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在有了普遍的把握以后,还要继续地研究尚未研究过或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和僵死的东西”[3]。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同的梦想,即世界梦,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不同国家人民的梦想内涵、实现途径以及方式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其内涵也不完全一样。这实际上为我们研究中国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如世界梦,较小点如非洲梦、亚洲梦等)、民族梦(如中国梦、美国梦、英国梦),以及民族梦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比如在中国,就有强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强党梦等)[4];正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领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形成了民族梦;各民族对未来共同梦想的追求和向往,才形成了世界梦。2015年9月,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指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对未来有着共同梦想: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生活富足。”[5]

把中国梦放到各国人民对未来共同梦想这个大格局中来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根本所在。中国梦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横向来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梦想。简言之,“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5]。纵向来看,自中英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外族侵略、战争磨难,但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顽强斗争,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5]。正是有了这份坚守和执着,我们才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以及人间正道——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整体性与非加合性:系统论视阈下中国梦内涵的再认识

中国梦是整体性与非加合性的统一。一般地说,整体是由部分组合而成,整体不能脱离其部分而存在;同时,部分作为整体内部所包含的因素或过程,一般说来,总是处于与其它部分的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之中。从认识论来看,只有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同时,只有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6]。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求索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有整体性;也是近代以来不同阶级、阶层或行业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聚合,但这种聚合具有非加合性。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国梦的整体性研究,学界近年来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同时,也要加强中国梦的非加合性研究,这方面学界虽然作了一定工作,仍有较大空间。这就意味着,深化中国梦内涵的研究,至少有两大视角:第一,要深入研究中国梦在各个领域乃至各个群体中的表现形式,即要深入研究强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强党梦等;第二,要把强国梦、强军梦、航天梦、强党梦等摆在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中来认识和把握。

客观地说,学术界就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存在着冷热不均的现象。研究强国梦、强军梦、强党梦等的相对较多,而讨论航天梦等方面的则相对较少。有鉴于此,笔者重点就航天梦的相关问题作出一些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航天梦提供了新的认识框架。2013年6月,习近平明确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7],使之成为中国梦的有机组成。

中华民族是最早诞生飞天梦想的民族。从嫦娥飞天的神话传说到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从火药的发明到明朝万户的飞天壮举……然而,这都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美好向往,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空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让人们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曙光。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我国航天事业的正式起步。1960年,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腾空而起;1970年,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升空;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3年,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2016年,中国航天大时代正式来临,数种关键型号的航天器、运载火箭项目,将进行首次试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会更近。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历史,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中国一步步接近航天梦的实现,也正无限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深刻地表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有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了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有了全体航天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我们才在实现航天梦的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终实现航天梦,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国航天梦的实现就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其他各种类型的梦想也不例外。正因为这样,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当代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梦研究的不断深化,必须更加注重学理性研究,把中国梦及其不同表现形式纳入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中展开,统一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全部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可以预见,随着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这些梦想都将一一实现。到那时,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实现,从而进一步解决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张力。

3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梦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认识和把握。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作了大量研究,提出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实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等等[8]。然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以来,实现中国梦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战略抓手和实践路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实现中国梦,关键的一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的战略抓手,也将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性展开中迸发出更大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而成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3.1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

“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形成一个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和行动纲领,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9]。全党都要自觉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自觉地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指导和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行动指针。换句话说,既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教育全党、武装头脑,也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3.2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牵住了着力解决发展起来出现的新问题的“牛鼻子”,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一是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战略目标。从现在起,距离我们设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仅仅剩下五年的时间,恰好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二是要聚焦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动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三是要聚焦全面依法治国这个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四是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政治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可以更好地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管出成效,把治国和治党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也是统筹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10]。

3.3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式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我们国家最大的实践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此,要始终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伟大实践,不断积累更多更鲜活的实践经验;也要始终坚持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

[2]俞吾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兼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J].现代哲学,2009(1):1-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0.

[4]李捷.毛泽东思想对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4):1-10.

[5]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3(1).

[6]孙小礼.从部分与整体谈科学方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4):10-18.

[7]习近平同神舟十号航天员亲切通话[N].人民日报,2013-06-25(1).

[8]单培勇.论“中国梦”的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13(5):6-11.

[9]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5.

[10]王钰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逻辑的再认识[J].广西社会科学,2015(11):17-22.

(责任编辑叶桂郴)

*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现路径》(15CKS005);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YJS2015081)。

** 作者简介:王钰鑫,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859(2016)01-0097-04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中国梦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