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海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研究

2016-03-17 12:02金永忠何竺柳唐舟凯鲍华江储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转产渔民渔业

金永忠,何竺柳,唐舟凯,鲍华江,储张杰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 316022)



失海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研究

金永忠,何竺柳,唐舟凯,鲍华江,储张杰*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 316022)

分析了近海渔业存在的大规模、超强度滥补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发展现状,认为渔民转产转业是近海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失海渔民自身的资源劣势,强调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的必要性。在培训失海渔民过程中,要准备充分、合理培训,对学员因材施教,并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效,最后严格考核以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培训;失海渔民;转产转业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效能。海洋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中日、中韩及中越北部湾的渔业协定签订,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致使大批渔船被迫撤出原传统作业渔场。海洋捕捞业渔民转产转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和鱼类资源枯竭的必然选择,其内在原因是渔业的自由准入机制导致捕捞劳动力的过剩,其核心是产权问题[1]。近海渔民处于无鱼可捕的尴尬之地,其主要经济来源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大多数渔民已经习惯了海上捕鱼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普遍学历低、综合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再就业能力低,因此,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2],充分发挥地方海洋类或农业类高校优势,培训失海渔民转产转业。笔者分析了渔民转产转业的必然性,认为渔船上岸是渔民的新出路,而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1 部分渔民转产转业是近海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1近海无鱼,需要减小捕捞强度 地球有71%的面积是海洋,里面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及生物资源,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捕捞技术越来越完善,经济发展致使渔船数量明显增加,所形成的捕捞压力超过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给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增加了一道障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世界渔业资源的评估,在世界200种主要的渔业资源种类中,已经过度开发的占35%,渔业资源衰退,有25%的种类已经达到充分开发,再发展,渔获量也不会有大幅提高,只会使资源衰退,而只有40%的种类尚处于开发利用中。我国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捕捞量不足,但20 世纪70 年代后加强了海洋渔业方面的开发,20世纪90 年代后出现了捕捞过度[3]。近40年来,由于我国的渔船激增,多种鱼汛已经不复存在,加上渔民的滥捕行为,使我国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虽然它依旧坐落于我国东部,但那里的大小黄鱼已经难寻踪迹,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逐年下滑,从资源繁盛期的3 t/kW 降低到现在的0.5 t/kW以下,达到历史最低水平[4]。

1.2近海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洋是人类和所有地球生命的摇篮,也是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庇护的蓝色伊甸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流入大海,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海里,超出了海水的处理能力,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锌、铜等重金属物质,水质严重下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由于出现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泄漏,导致海水污染,大量生物中毒或者窒息而死;围海造陆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但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到鱼群的栖息环境,破坏鱼类的洄游规律,造成其幼体不能正常发育、生长,直接影响渔业资源再生能力,另外也会造成近海的一些鱼类无法正常产卵,间接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1.3沿海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部分渔民失海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充分开发陆域资源后,将发展重心转向海洋,对海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开发利用,但是由于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并没有很好地平衡与海洋的生态关系,对海洋渔业造成很大破坏,以捕捞为生的渔民面临失海的尴尬之境。深水港码头和外轮锚地建设用海、海水通讯设施建设、海水交通航运的发展、部分海区工业现代化建设占用及海上架桥等国家现代化建设加剧了渔民的失海,导致部分渔民失业。渔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海洋灾害给沿海渔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升级,常常造成堤坝被摧、住宅被毁、人员受伤及死亡等严重后果,使渔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渔业资源下降,渔民收入也随着下降,呈现出增长潜力不足、低水平的势态。渔民与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少渔民穷困潦倒,生活水平严重下降。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国家对捕捞渔业的投入不足和海洋捕捞成本增加,渔民的收入增加更加困难[5]。

综合上述因素,作为海洋三大传统产业之一的渔业,由于多年来的大规模、超强度的滥捕以及水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许多沿岸和近海渔场的渔汛消失,传统渔业资源相继衰退,渔获物组成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化,渔业资源量不断下降。近海的“无鱼无渔”困境日益明显,渔业的现状迫切要求减少捕捞强度,加强渔民的转产转业工作,为渔民的生计提供新途径。

2 渔船上岸,渔民寻找新出路

2.1失海渔民处于尴尬之境目前,渔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调查显示,浙江省渔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55%,初中文化的占37%,他们大多数仅有海上捕捞这一项技能,但在渔业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这项技能已经不能够保障生存。此外,渔民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渔民占近75%,接受再教育机会较少[6]。失海渔民不仅无鱼可捕,而且基本无土地及其他资源。消息闭塞、资金缺乏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渔民转产转业的难度。

2.2渔民进学堂,发挥高校智力优势高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而且有社会服务功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直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贡献知识的双重使命。当前形势下,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人才资源和多年积淀的优良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校应充分发挥优势,辅助渔民转产转业,找到新出路。

2.2.1准备充分,合理培训。地方高校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渔民现状制订比较合理的培训课程;以渔民的特点和要求为立足点,组织好教材编写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实用技术为主、思想教育为辅。渔民的培训方式要多样化,不能只注重相关技术培训,而缺乏对进城务工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等的引导性培训。培训要根据渔民的需求进行,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培训。在培训的形式上,不能以教师讲课为主,要将内容与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影像资料,加上现场讲解、操作指导,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及接受知识的效率。

2.2.2学员分类,因材施教。由于渔民的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可以将接受培训的渔民分为创业类和再就业类2类。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培训要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对创业类的渔民,高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学校资源收集大量创业信息,帮助渔民选择相对适合创业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课程,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及经营能力,并在创办时给予免费指导,积极争取政府对转产转业的渔民创业给予资金及政策扶持,力求做到创业培训、资金扶持和创业指导“一条龙”服务,培养渔民中的创业带头人,做好模范表率作用,从而带动更多渔民实现创业致富。对于选择再就业的渔民,可以利用学校的一些实验、实习基地,或者利用一定的资金,专门为渔民建设一个实训基地,保证渔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扎实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培训效果,掌握新技能。学校的就业指导处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邀请长期合作的企业召开招聘会,给渔民开展就业介绍,提供就业机会。

2.2.3特色教学,注重实效。高校在提供培训机会的同时,也要合理设置专业,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开设与渔民特性相关联的特色专业,如休闲渔业、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专业。这些特色专业要为渔民量身定制,如进行海水养殖专业的技能培训时,要注意这门专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时令性,要避免培训内容与生产季节相脱节,否则指导意义不大,渔民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培训效果与效率。

2.2.4严格考核,提升质量。为了确保及掌握渔民培训的效果,高校必须围绕培训课程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考核内容要有实际性,从理论和操作两大版块进行考核,确保考核成绩的准确度;为每一位学员建立档案,向考核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证书,使学员感受到培训的重要性,提升失海渔民对高校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方便今后的工作。

3 展望

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开展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把握好时机[7]。渔民转产转业是一项非常繁重和艰巨的任务,通过发挥地方高校智力优势,必将取得一定的成效。渔业发展的关键在教育和人才[8],积极倡导渔民进学堂,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使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缩减与其他人的差距,而且还可以增加他们转产转业的信心,让他们更加灵活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找到新出路。

[1] 宋立清.我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的成因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5):21-23.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 张洪温.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生产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4] 陈卫忠,李长松,胡芬.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J].中国水产科学,1997,4(3):39-43.

[5] 李萍,梁宁,原峰,等.广东省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1):80-83.

[6] 麦贤杰,乔俊果.我国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6(4):8-10.

[7] 韩兴勇.渔民就地转产转业问题与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6(5):71-74.

[8] 林叔森,孙圆圆,饶道专,等.苍南渔村转产转业和教育情况调查[J].中国渔业经济,2007(3):58-59.

Training of Job Transferring of Fishermen Deprived of Their Fishing Zone

JIN Yong-zhong, HE Zhu-liu, TANG Zhou-kai, CHU Zhang-jie*et 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22)

Development status of offshore fishery was analyzed, including the large-scale and super-intense fish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t was believed that job transferring of fisherme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fishery. Combining with the resource disadvantages of fishermen deprived of their fishing zone, colleges should exert their intelligence superiority, and help fishermen to realize the necessity of job transferring. During cultivating the fishermen deprived of their fishing zone, fully and rational training should be prepared. Student should be trained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ituations;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optimized; teaching effect should be paid high attention; and strict assess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College; Training; Fishermen deprived of their fishing zone; Job transferring

浙江省教育厅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10310641114);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教学研究项目(11034890313)。

金永忠(1968- ),男,浙江嵊泗人,讲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名特水产养殖研究。

2016-08-01

S-01

A

0517-6611(2016)27-0234-02

猜你喜欢
转产渔民渔业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我国生猪养殖户转产仍有巨大阻力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