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6-03-17 11:39齐月祥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齐月祥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齐月祥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阶级性、政治性和时代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它的创新是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目标。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成为学界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1月22日,中国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1]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呈现语音、图画、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传输形式,更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能使受教育者随时随地接受新信息,跨越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育者可通过特定局域网或其他移动互联网,使受教育者能获得更及时、完整和全面的信息;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相关的信息,最大化获得自身的需求。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就大学生学习状况、生活状况、身心健康、社会态度等,选取河南某本科高校进行了调研,内容涉及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择业观等。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6份,符合科学研究的需要。

1.移动互联网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

数据显示,课余时间的休闲娱乐活动中,74.65%的学生选择“上网”,60.42%的学生选择“看书”,52.08%的学生选择“运动”,50.35%的学生选择“睡觉”,32.99%的学生选择“逛街”、散步、发呆、逛公园、打牌等休闲娱乐活动。学生主要用手机上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2小时(25.35%),2-3小时(33.68%),3-4小时(24.48%),大多数学生上网目的是休闲娱乐和获得各方面信息,说明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在与之相关的一组数据中,仅9.2%的学生有早读习惯;在对“平时上课表现”的调查中,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但上课效率低,表现为打瞌睡、看手机、看其他书、和同桌聊天;一天中上自习时间小于等于1小时的占65.1%,说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或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主动学习。他们更青睐于移动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在时间总量不变情况下,娱乐时间增加,相应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2.移动互联网影响大学生的生活

作息方面,学生大多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休息时间集中在23-24时;31.94%的学生不太赞同晚上熄灯限电,27.75%的学生表示非常不赞同。32.35%的学生每天按时吃早餐,36.87%的学生经常按时吃早餐,20.87%的学生有时按时吃早餐,0.52%的学生从不吃早餐;74.09%的学生主要在学校食堂吃饭。由此看来,大学生的休息、饮食等受到一定影响。体育锻炼方面,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分布分别为:从不(6.61%)、半小时内(49.57%)、半小时-1小时(35.82%)、1-2小时(7.48%)、2小时以上(0.52%)。67.3%的学生偶尔生病,1.74%的经常生病,15.48%的从不生病。说明他们不太重视体育锻炼,锻炼时间过短,身体素质差。调查中,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表现为“很感兴趣”占9.58%,“较感兴趣”占37.11%,“一般”占43.03%,“不太感兴趣”占7.67%,“很不感兴趣”占2.61%,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迷茫,不是很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当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见,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的正常休息、饮食、体育锻炼等日常生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1.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交流提出新的挑战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师生间可以用QQ、微信、飞信等方式进行聊天,通知事情、安排工作,的确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便利。然而,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移动网络虚拟平台的出现,使开年级会、班会少了,学生到办公室汇报思想的情况少了,老师不能像原来那样更直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学生也不愿意找老师当面反映问题了。本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面对面沟通,在教育形式等方面与老师存在一定的不同意见,师生互动和沟通少,50%的学生偶尔与老师面对面沟通,三成学生从不与老师沟通。我们认为,这些不同意见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教师的教育不够到位,而是由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平台改变造成的。学生不喜欢面对面与老师沟通交流,更青睐于网络社交平台。学生也因缺乏沟通而无法有效地理解老师的教育行为。这两个方面都有可能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师生间的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新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相对于报纸书籍等传统的教育媒介,具有实时性、碎片性、广泛性的特点,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新的信息,有时甚至比教师得到的还要早、还要快。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得到了改变,教师的权威性也受到了冲击。课堂上课习惯手机与网络的兴起,使学生课堂自制力降低。调查显示,上课看手机、与同桌聊天是同学们上课的常见行为。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对于新事物总是拥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正飞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让生活变得更便捷,却也在无形中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这种情况在青年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受到挑战。网络成瘾、网络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教育者面前。调查显示,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普遍在三小时左右,远远超过读书、自习时间。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对外联络、休闲娱乐。反映出网络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沉迷游戏、低头族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还显示,90%的大学生在23:00之后睡觉,第二天早晨不能及时起床早读,白天上课不能有效听讲,甚至课堂睡觉、玩手机,结果造成学习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甚至出现焦虑、烦恼等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多元的网络文化,对教师的权威和学生自制力、控制力都是很大的挑战。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综合状况调查分析,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大学生依赖移动互联网、产生的焦躁以及无心学习等消极现象,我们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学校举办的活动,分散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防止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成为“低头族”。同时,高校要设立相应的课堂,利用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积极性的参与式思想。除此之外,学校、学院要多多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如体育竞赛、创作比赛等,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比赛,如微博创作大赛、微电影大赛以及宣传海报创作大赛。这样,不仅契合了大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参与比赛,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之,高校应该建立多层次的积极的方案,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到活动中,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综合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新情况的能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客观、正确地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能抱怨问题、回避问题。只有教育者认识提高了,才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者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为此,高校可以打造一个校内互联的平台,利用互联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目前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手机媒体的介入程度明显落后于学生群体。[2]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面对多元化、碎片化的大量数据,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要使自己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专家,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有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符合移动互联网特点和规律的学生日常管理

对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纷纷制定“上交下发”的措施,即上课学生上交手机,下课教师归还手机。这个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可以进一步推广阅读、运动等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将大学生从虚拟世界重新拉回知识的海洋与阳光下的操场,让同学们意识到,除了网络,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感受。最后,建立学生思想传播阵地,例如红色网站、青年网站等积极向上的网站。学生通过手中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手机、平板等)登录网站浏览相关文件、视频,进行学习,既能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又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人类科学进步的成果,给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的方便是众所周知的。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问题,而要客观地面对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避开这一关键的媒体,既然避无所避,只有正面对待,发掘和发挥手机媒体的特点,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3]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1).

[2]张迪良,汪韬阳.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由手机文化引起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66—68.

[3]刘毓.手机媒体视域下移动教育管理探析——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2(11):5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48

本文受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szk-022)研究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