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张振财,丁智红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安徽 铜陵 244000)
◇药品不良反应◇
注射用头孢西丁致大疱疹1例
郑超,张振财,丁智红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安徽 铜陵 244000)
头孢西丁;大疱疹;迟发型不良反应
头孢西丁属于头霉素类β内酰胺抗生素,其母核与头孢菌素相似,习惯列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中。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并且价格适中,因此临床上应用广泛。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该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随之增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或过敏反应,如静脉炎、皮疹、荨麻疹等,但诱发大疱疹的报道则十分罕见。
患者,女,32岁,主因孕39+3,偶有下腹坠胀9 h余入院。主诉孕早期无恶心呕吐不适,否认孕期疾病服药史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腹部瘙痒,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考虑“湿疹”,未予以特殊处理。今日凌晨开始出现下腹坠胀,无阴道流血流液,2016年4月3日来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诊断拟“高危妊娠监督[孕39+3,G4P1,骶左前(LSA)]”收住。既往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4月3日,查体、产检及辅助检查结果显示,产妇一般情况可、化验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胎心胎动正常;虽已孕足月,但阴道试产有胎儿窘迫、难产风险,故在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预防感染[0.9%氯化钠 250 mL+头孢西丁(生产厂家:海南天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4041) 2 g 静滴 st];术后继续预防感染(0.9%氯化钠 250 mL+头孢西丁 2 g 静滴 st),促子宫复旧(5%葡萄糖 500 mL+缩宫素20 u;静滴;st),补液(复方氨基酸18AA-Ⅱ 250 mL 静滴 qd×2 d;烟酰胺葡萄糖 250 mL 静滴 qd×2 d;10%葡萄糖 500 mL+维生素C 3 g 静滴 st;转化糖电解质 500 mL静滴 st;乳酸钠林格氏液 500 mL+门冬氨酸钾镁 2 g 静滴 st)。4月4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咳嗽咳痰,无心慌胸闷、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适,夜间睡眠可,小便自解畅。查体:T 36.9℃,P 84次/分,R每分钟20次,Bp 120/80 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子宫复旧可。治疗方案予以调整,调整后的治疗方案为:预防感染(0.9%氯化钠 250 mL+头孢西丁 2 g 静滴 bid×2 d),继续补液(复方氨基酸18AA-Ⅱ 250 mL 静滴 qd;烟酰胺葡萄糖 250 mL 静滴 qd;10%葡萄糖 500 mL+维生素C 3 g 静滴 st;乳酸钠林格氏液 500 mL+门冬氨酸钾镁 2 g 静滴 st)。在该日下午输注头孢西丁组几分钟后,患者自觉头昏、双脚发麻,随后出现全身皮肤大面积红疹,瘙痒明显,但未停药。4月5日,患者全身可见散在水泡,直径2~20 mm大小,胞壁紧张,胞液清澈,下可见红斑。治疗上予以抗过敏对症治疗(炉甘石洗剂外涂 tid、 5%葡萄糖 500 mL+维生素C 2 g 静滴 st、5%葡萄糖 100 mL+地塞米松 10 mg 静滴 st)。4月6日,患者全身部分水泡自行破溃吸收,红疹无明显加重,体温正常。药师会诊考虑皮肤症状为头孢西丁所致,随即停用该药,在原抗过敏方案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 10 mL;静滴;st)继续抗过敏对症处理。经过上述处理,患者皮肤症状逐渐明显好转,于5 d后患者水疱基本消退、结痂,建议继续治疗,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予以办理。
本案例是1个典型的注射用头孢西丁诱发大疱疹的病例。根据《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监测与评价综[2010]26号)对本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可知:(1)头孢西丁的使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合理的时间关系。据文献报道,头孢西丁引发的大疱病亦属于迟发型不良反应[1-3],该病例是在使用头孢西丁两日后出现该类不良反应。(2)相关文献支持该药物引起的类似不良反应类型,且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类似的不良反应报道甚多[4-7]。(3)停用该药后,经抗过敏治疗不良反应明显减轻。(4)治疗方案联合使用的药物经相关文献检索后罕见有大疱型皮肤不良反应的报道,仅有一例关于静滴氨基酸引发的大疱疹且属于速发型不良反应[8]。该病例符合关联性评价5条标准中的4条,因此该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判定为“很可能”。
结合相关文献,该起由头孢西丁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机制可能为:(1)患者疑似为过敏性体质,因在药师问诊中发现该患者既往发生不明过敏源引发的支气管咳喘症状,且入院前1个月患者腹部见大片湿疹。(2)头孢酊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合成全抗原所致[9]。
[1] 吕静,刘娟娟,闫国富,等.头孢西丁致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2):145.
[2] 房敏杰,童本定,魏青,等. 五水头孢唑林钠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122-123.
[3] 贺忱,段平秀. 1例头孢地嗪钠致迟发性固定性药疹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158-159.
[4] 刘海燕,李婷婷.头孢地嗪钠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3):197-198.
[5] 余佳.注射用头孢吡肟致大疱表皮松懈症死亡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0,7(5):313.
[6] 林世雍.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皮炎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8,29(20):1833.
[7] 何卡乐,刘弘.1 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迟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6(2):195.
[8] 徐红,贾丽华,牟雪梅.静脉输入氨基酸引起疱疹1例[J].家庭护士,2008, 27(6):2535.
[9] 杨立夫.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特点[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12(2):33.
安徽省全科医学临床科研项目(2016QK088)
10.3969/j.issn.1009-6469.2016.11.056
2016-05-21,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