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遗项目在高校文化推广普及中的意义
——以汉绣为例

2016-03-17 03:14杜海忆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汉绣认同感文化遗产

杜海忆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浅谈非遗项目在高校文化推广普及中的意义
——以汉绣为例

杜海忆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非遗项目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高校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通过非遗项目的推广普及,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民族整体素质。

高校文化;非遗项目;传承和学习;人文素质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纵览世界历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作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凝聚民族精气神,提高国家软实力。

国家非遗项目的广泛遴选和大力推广,意在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而高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学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人才,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义及特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由此定义和法规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族性。非遗是某一群体或团体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精髓的根源。有别于其他团体或群体,其自身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2)文化性。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民族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着浓郁的以文化人的作用。它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等文化的内涵,是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3)传承性。非遗是民族先辈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至今的文化财富。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应运而生,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又不断得到创新。非遗传承了民族文化根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流变的活态文化。

(4)认同感。非遗蕴含着民族原生态的生活习俗、行为规范,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非遗的一代代传承,是建立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的。没有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认同感,非遗就不可能代代相传延续下去。

2 推广普及非遗项目的意义

非遗项目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的文化链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因此,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非遗项目,以高素质的大学生为传承者,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非遗项目的学习,又可以有效地推动青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加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对非遗文化自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可以实现文化的良性循环和正向推进。具体以国家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之一——汉绣为例。

汉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的诗句,描绘了当时楚绣的盛况。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证明了楚绣的高超技艺。汉绣主要流传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沔阳(今仙桃)、潜江一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汉绣以其色彩绚斓大胆、造型丰富多变,极具地域特色,鲜活地生存于民间,其鼎盛时期是清末至民国初年。清咸丰年间,汉口设有丝绣局,集中各地绣工绣制官府和各种饰品。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分别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名扬海外。清末汉口的大夹街、黄陂街一带,开有许多绣铺,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绣花一条街。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武汉,绣花街被烧毁,从此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建国后,汉绣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出现,传统汉绣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2008年汉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校中推广非遗汉绣项目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汉绣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汉绣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汉绣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记录了不同时期的节庆民俗,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通过了解汉绣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探寻汉绣的前世今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活的历史,加强民族认同感。

(2)汉绣具有教育审美价值。汉绣技艺的传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汉绣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国画、书法等的艺术表现手法,对色彩、构图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蕴含了深厚的艺术内涵。通过学习汉绣的知识文化、工艺技能,可以熏陶学生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汉绣具有锻造品质价值。汉绣作品的制作,可以磨练出优秀的品质。

汉绣从创作到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分考验人的心性和定力。在一针一线的手工制作过程中,需要去掉浮躁,凝神静心,方能成就好的作品。长期的汉绣技艺的学习,可以磨练青年学生的心性,培养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等优秀品质。

(4)通过非遗项目——汉绣的推广普及,可以唤醒青年一代对中国其它非遗项目的关注,增强对非遗的危机意识和自觉保护意识,对保护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积极作用。

3 结 语

非遗项目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推广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高校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通过非遗项目的推广普及,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民族整体素质。

1 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光明)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Taking Han embroidery as the Example

DU Hai-yi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 China)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are rich in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inheritan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ll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enhance the national confidence.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among college studetns will improve their humanitarian quality and then promote the overall national quality.

college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nheritance and learning; humanistic quality

2016-04-27

杜海忆,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G122

A

1671-8100(2016)04-0046-03

猜你喜欢
汉绣认同感文化遗产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浅析汉绣的现状与发展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汉绣艺术在当下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