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比较研究

2016-03-17 01:4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苏州大学通识

黄 鹂

(苏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江苏 苏州 215006)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比较研究

黄鹂

(苏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江苏苏州215006)

比较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分析了两所高校书院制的共性与差异,进一步深化内地高校对书院制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 苏州大学; 书院制; 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在内地部分高校中,出现一种新型人才培养体制——书院制。2011年起,苏州大学先后建立了敬文书院与唐文治书院。香港中文大学是我国最早进行书院制尝试的高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度已日臻成熟。比较研究两所高校书院制,对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的共性研究

1.1全方位的社区化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的社区化管理围绕书院文化的核心,分为外部设施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外部设施上,每个书院基础设施都设计的独具匠心。各书院除了有各自的行政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礼堂等供学生休憩、学习、举办活动之外,还有各自独特的地标建筑。以新亚书院为例,在新亚书院学生宿舍楼间,有一座为纪念创办人钱穆先生及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论”而建造的“合一亭”,亭前水池营造出了水天一色的效果,很好地诠释了新亚书院发扬中华文化的初衷。内部管理上,香港中文大学的九大书院,均打破了专业的界限,致力让不同文化及语言的同学在共同生活中学习和谐共融,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融的社区。这个社区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塑造学生人格、培养集体成就感的第二课堂,更是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的绝佳舞台。香港中文大学书院的社区服务呈现“契约式”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选择书院前,书院会把基本情况、特色项目、奖助学金、交流活动信息、宿舍章程等信息告知所有学生,学生进入书院后就按约执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倡导“诚信誓章”(Honor Code)制度。每个进入敬文书院的新生都必须进行一个“诚信誓章”的宣誓仪式,承诺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自律。书院学生有权集体制定守则,并自行成立监察小组。监察小组可以对行为不符合誓章要求的同学进行处理。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将学生社区视为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隐形力量,社区育人需要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环境、讨论质疑的环境、师生之间亲密互动的环境、不同思想火种碰撞的环境等。因此,敬文书院安排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同一社区中共同生活学习。书院建筑自成一体,设施齐全,满足了师生研讨、活动、生活的各类需求。敬文书院的社区管理以营造“充满活力的温馨之家”的氛围为核心,以多元、兼容、开放为特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书院在社区内举办小组研讨、文化聚会等活动,既加强了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碰撞思想、拓展潜能的舞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敬文书院的管理方式从班级转变为社区,努力构建出一个师生亲密互动的学习、生活共同体。

1.2导师制的全程推行

导师制起源于14—15世纪,是英国大学的教育传统之一,后被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借鉴,成为现代教学模式中的经典。在住宿制书院中,导师们通过与学生们一起生活、共同探讨学术及社会时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个人修养。

香港中文大学每个书院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导师。这些导师也是双重身份,既是隶属某个专业学院的专业教师,又被聘请为某个书院的兼职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导师制的顺利推行有赖于制度的保障和书院工作者们的敬业精神。香港中文大学各书院均推行共宿共膳制度,在有限的资源下,书院尽可能令全体学生都入住宿舍,导师们也与学生们同吃同住。以善衡书院为例,该书院可以提供学生全宿服务,因此活动更为丰富,共膳形式更为多样。目前师生共同参与的晚宴有高桌晚宴、师生共膳及文化聚餐三种,在这些晚宴上,书院会邀请社会各界的杰出人物来做演讲交流。通过“共膳”的轻松形式,令导师们可以随时与学生们分享生活的点滴,及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引和帮助。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也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书院的6位常任导师常驻书院办公,由辅导员担任,主要负责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业导师都是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或退休教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专业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外阅读文献查阅、处理人际关系、创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选聘1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担任社区导师,主要负责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选聘3位责任心强的研究生担任助理导师,为其他导师的工作开展提供协助。凭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书院教育冲破了传统高校教育中日渐疏离的师生关系,重构了亲密互动、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

1.3通识教育的全力开展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开展通识教育最早的大学,其通识教育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自由教育”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港中大模式”。通识课程分为大学通识教育和书院通识教育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大学通识课程以正规的学习活动为切入点,开展众多的通识科目供学生选修,培育学生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大关怀;而书院通识则主要从各书院特有的精神和传统出发,透过开办少量通识科目和举办大量各类课外活动,对学生做心智上的熏陶。

对年轻的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而言,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和评估机制尚在探索和发展阶段。敬文书院参考了港中大的“全人教育”理念,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书院目前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定每一位书院学生必须修读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通识教育课程目前以讲座为主。书院分期邀请校内外名家走进书院给学生们举行讲座,目前讲座内容分为四个系列:经典会通、文化传承、艺术审美、创新探索。同时,书院努力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将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度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2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的差异比较

2.1培养目标及育人模式的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后,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香港中文大学融西方学院制与中国的传统书院制文化为一体,完善了“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大学除了强化学生的治学能力,还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生作为国际公民的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的九大书院虽然有着不同的办学宗旨和文化传承,但都围绕“全人教育”这一培养目标,借助“第二课堂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一方面,书院推行社区化管理下的导师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事务方面的指导作用,随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书院整合各类资源,向学生提供众多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的通识课程。同时,书院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非形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位、实践能力等。港中大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学生社区化管理为平台,以导师制为核心,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非形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为依托,“四位一体”的特色育人模式。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摸索,明确了“研究型、国际化、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逐步完善各项针对性举措,打造“三线联动”的育人模式,初见成效。针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书院努力构建出“1328”模型:推出“1”项爱心储蓄行动用以锻炼品德;以敬文讲堂和研习会为2类互动平台,开展科技人文融通、生涯发展辅导、领导力培育3项核心计划,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回馈社会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8项能力,促进全人教育。

针对研究型人才培养,书院首先深化导师制,实施 “3I(Interdisciplinary Inquiry Innovation)工程”项目。书院以科研和创新项目指导为导向聘任学业导师,并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得益于3I工程项目的孵化,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通过开设第二外语、雅思、托福、GRE、GMAT等荣誉课程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敬文书院等均建立了高校间的长短期合作项目,同时,不断完善海外研修资助体系,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目前,书院已经有50%以上的学生获得海外学习的机会。

2.2运行机制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的书院制,在运行机制上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书院与大学、学院的关系上,其次体现在运作经费上。

香港中文大学沿袭了英国“住宿学院制”的传统,通常是先有学院,后有大学,因此书院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因此,最初构成港中大的新亚、崇基和联合三所书院,最初都保留了相当的自治权,自主招生,具有管理的自主性和运行的主体性;在教学上,书院与大学共同安排,但依然保证书院的特色活动和特色通识课程。如今,香港中文大学与学院的关系就像相对独立的联合体,大学是独立联合体的总部。而书院和学院分工协作,学院作为“第一课堂”提供“学科为本”的专业学术教育,书院作为“第二课堂”,提供“学生为本”的素质提升辅导,两条平行线相对独立,互不干涉又相辅相成,共同培养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各书院在经济上也是基本独立,发展主要依赖于筹募到的私人捐助基金。尽管大学也会给予有限的拨款,但只能满足书院的部分活动及基本行政人员薪酬开支,额外聘用人员、奖助学金、基础建设等费用,都须由书院的私人基金支付。港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已形成了良好的捐赠文化,也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筹资经验。

苏州大学的书院制起步不久,被涵盖于大学“双院制”育人体系框架内。在行政关系上,书院隶属于大学,亦不具备独立招生的权力,但有权根据自己制定的选拔方案招生,目前书院的406名学生都是从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本科生里遴选而来。虽然敬文书院也是致力于专业课程之外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展,但是书院与学院的关系,要复杂密切的多。首先,书院和学院间设有滚动机制,进入书院的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退出书院回归学院。其次,书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学院的支持。敬文书院目前主要的育人队伍是由常任导师和学业导师组成。从隶属关系来看,除了常任导师的人事关系归属书院,学业导师的人事关系均属于学院。再次,学院与书院之间的管理分界区并不完全明晰。虽然学生具有学院和书院的双重身份,学院依然对学生行使着相应的管理权限,所以书院必须与学院分工合作,协调好各组织机构间的关系,才能相得益彰。

在运行经费上,尽管苏州大学敬文书院的最初的创建得助于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朱敬文先生的慈善基金会,但由于内地不同于香港的经济体制,捐赠文化未成气候,筹资经验也不足,书院的运作经费大部分依然依靠大学的针对性拨款。

2.3管理机构设置不同

由于体制不同,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的书院制在管理机构设置上也截然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由校董会及院务委员会管治,是书院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制。校董会负责书院的资产管理,也负责推动书院的学术和文化活动。书院院长、副院长、辅导长、副辅导长、通识教育主任均为兼职,占其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而院务主任、助理学生事务主任、助理主任均为专职。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实行行政与党建的“双线”并行机制。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由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设立的机构有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团支部)、学生工作办公室等,设立的职位有常任导师、学业导师、社区导师、助理导师等。常任导师是专职职位,由辅导员担任。学业导师、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为兼职职位。由于书院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所以书院以楼层和宿舍为单位将每个年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班团,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模式,为书院的团建和党建工作提供了平台,也为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供保障。

3 结论

书院制教育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的现代回归,是我国内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已成功的做出了范例,苏州大学书院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努力开拓出自己特色化的发展之路,从而携手内地其他高校的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交相辉映,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中国气派。

[1]胡佩玲,朱竞翔.校园公共空间的改进——港中大联合书院的工程案例[J]. 新建筑,2009(3):66-69.

[2]王剑敏.为人之道、为学之邦、创新之源——敬文书院文化建设之魂[J]. 敬文,2013(2):4.

[3]梁美仪.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5(10):70-76.

[4]曹红旗.书院制与香港中文大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9(9):40-43.

[5]杨超,何裕. 香港与内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J].北京教育,2010(11):78-80.

责任编辑陈桂梅

A contrastive of the Academy system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CUHK) and soochow University

HUANGLi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215006,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 of the Academy system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and Soochow University,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us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y system, and promotes to reform and develop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s.

CUHK; Soochow University; Academy system; contrastive study

2016-01-14

黄鹂(1982—),江苏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2.024

G 649.29

A

1671-7880(2016)02-0082-04

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SJBFDY060)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苏州大学通识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浅谈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环境适应性控湿调温织物新思路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