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17 01:03周兰兰
改革与开放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验式医学生生命

周兰兰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周兰兰

本文浅析了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入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探讨体验式教育实施的具体办法,旨在提升医学生生命意识,重塑职业精神与责任意识,践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生死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终极命题。要提高作为直接对人类生死负责任的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培养对生命的情感,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责,必须积极探索新途径拓展生命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生命与体验是分不开的,体验式教育模式能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生命的内涵,提高生命意识,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当前医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界和教育界受国外生命教育思潮的影响,逐步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还处于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的生命观联系在一起的单一生命教育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灌输致使生命教育枯燥乏味

现行的大学通行教育模式基本是大班进行授课,课堂理论灌输,大多是“你听我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往往缺乏直接参与讨论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教条说教让学生体会不到生命教育课对自己的指导价值,没有学习积极性。生命教育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命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人文关怀理念及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多学科知识,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和储备不足,挖不出生命教育深层次的内涵或本质要点,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注重学科前沿发展,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过于僵化,使学生感觉课程枯燥乏味。生理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临终关怀教育、死亡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医学生系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需要有课堂的理论灌输,更需要关注生命意识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后三个教育内容更需要在具体的临床情境中体验实现。掌握理论知识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目的是在生命相关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不断持续的实践体验提升生命价值。

2.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生命教育止步不前

在医学院校,生命教育课与专业课相比,虽然政治意义重大,但实际地位较低,上至领导层下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以“学科本位”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生命教育课程缺少统一规范的管理。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学生基础阶段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但课时少,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上浅尝辄止,只重视与人相关的生命知识与伦理知识,而缺乏人与自然、生物和谐发展的医学人文教育。少部分医学院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生命教育课教师队伍。我国生命教育主要集中在医学基础阶段,缺乏像美国医学院校将生命教育始终贯穿医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甚至学生毕业后执业整个过程,持续终身化教育。

3.不能解决当代医学生生命困惑的迫切需要

众所周知,当代医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思想开放,个性特征明显,注重个性,注重自我感受,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学习模仿能力强,崇尚创新与探索,不会轻信盲从,大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传统的“你听我说”教育方式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与抵触,90后批判性思维的特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注重个体感受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均很强的自然学科,医学教育具有学制长、成本高、专业学习任务繁重的特点,学校和家庭教育“唯分数论”,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灵交流,忽略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内化困难较大。多元化的价值观的碰撞,让医学生对生命的困惑也越来越多。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医学生不尊重人体标本的事件屡屡曝光,影响恶劣,引起公众对医学生不尊重遗体捐献者甚至漠视患者生命的强烈质疑,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二、医学生生命教育引入体验式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要从根本上解决医学院校生命教育问题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引进体验式教育模式引导当前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生命教育过程不能忽视医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案例、布置模拟环境、构思巧妙游戏、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等教学活动,将学生纳入教学体系中,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和体验求知的过程,使学生能从真实案例、模拟环境、职业场所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育模式是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形成的一种新兴型模式,在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员在体验中、交流中、情景中、感受中、团队中学习,其寓教于乐、小组合作的形式正符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行动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体验”,故体验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具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完整的学习环节拥有“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过程,强调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知道、能行动”,还要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是:前者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分享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强调学习者的领悟和感受,注重观念和态度;后者以教师为主导和控制地位,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强调学习过去的知识,更注重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较,更具有亲历性、情感性、实践性、缄默性、反思性。

三、医学生实施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思考与设想

1.体验式教育模式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提高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包括身体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各种措施、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医学生积极自主地充分体验,以获得某种感受;以立体、生动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医学生生命观的形成。组织医学生开展模拟怀孕负重体验,和孕妇交谈,了解孕育生命的艰辛,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迎接生命的喜悦,体验自身的生命价值,从而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没有死亡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生命教育,实施“死亡准备教育”,指导学生写遗嘱和墓志铭,以鲜活的教材、特殊的形式让医学生感受深刻的死亡教育;对他人的生命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要素(包括态度、责任、行为、价值)密切相关,引导医学生参与患者的临终关怀、遗体告别以及最后的哀伤辅导,直接面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中的痛苦和诸多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生命、质量、价值的统一,探索生命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体验式教学模式帮助医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由“出生到死亡”完整的生命历程,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较,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心灵层面的冲击与震撼,从而向死而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2.体验式教育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涵养医学生的生命关爱情怀

体验是一种伴有情感反应的活动。体验式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即不单纯强调教师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合作作用,也不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引导、调控作用。教学活动具有“双主体性”,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参与体验,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概括总结、获得知识,教师的体验与学生的体验相互融合,学生在教师指引下经历各种人和事体验实现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大体模拟手术是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在全球首创的一个体验式教学活动,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摄氏度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摄氏度,让医学生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医学生要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课前要举行庄重的遗体启用仪式;课后为人体老师进行隆重的送灵、火化、入龛仪式。整个仪式人体老师的家属都会参加,和医学生们在一起用餐、聊、合影,人体老师的生平会贴在手术室的入口处,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了解人体老师的生平。人体模拟手术过程,即是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感恩、学习尊敬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助情感共鸣的过程,更是任课教师心灵再次洗涤净化的过程。

3.体验式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功能,提升医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体验具有实践性,体验式教育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做中学”和“从体验中感悟”。中国有句谚语:“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医学生从生命教育实践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在行动中发现、思考、体验、感悟,在获取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济世为民、胸怀天下”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医学生拥有了生命科学知识不等于就具备了生命意识,拥有生命意识不等于具备服务患者的责任感意识。培养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是强化医学职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生命体验和道德生活体验,获得潜意识激发、持续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而使医学更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践行医学生社会实践,可以通过送医送药送健康“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的志愿服务活动、临床义诊、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使医学生与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基层直接交往、亲密接触,从不同角度了解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感受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快乐,形成拯救生命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培养职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固化生命观。

4.体验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复杂生活事件中进行判断

体验具有反思性。教师应选择与医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扣紧医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设计思路融“设疑、诱思和导理”于一体,通过体验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大脑风暴”式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把握问题关键,解决学生在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和现实困惑。现代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由医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医生,轮流体验每一种角色不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换位思考,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医疗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美国许多医院开展伦理查房,将学生在诊疗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道德问题集中进行讲解,在医疗情境中帮助指导医学生如何应对学习过程中社会学、心理学和职业道德冲突,教育学生如何解决医患冲突。医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受到教育,形成是非、荣辱的判断能力,提升职业道德选择能力,在面对现代医疗活动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时防止价值天平倾斜,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弘扬医学人道主义。

5.体验式教育模式促进内化应用,激发医学生的生命行动力

体验具有缄默性,医学生从生命教育实践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这些感受难以用语言简单描述,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们进入主体的潜意识,蛰伏于内心深处,在未来的体验中,它们可能突然被唤醒、激活,以一种更明确的身份发挥作用。近年来,身心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对于常见的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注重药物治疗,忽略了从社会适应、生活方式优化、生物机能调整等多角度的心理治疗,心身疾病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心身医学涉及很多心理治疗技术,如躯体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等。对这些技术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才能掌握,单纯依靠课堂理论讲授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护理学领域引进体验式教学,以“身心统一”作为护理工作指导思想,构建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式。该模式通过患者护理体验、反思与分享、感悟内化、实践与应用四个环节,在专业教学中提倡一种高度关怀人的思想与精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躯体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使护生人文素质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从而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激发持久的生命行动力。遵义:遵义医学院,2012:34.

[4]方园.台湾医学生面对“无语良师”[J].人人健康,2010(14):26.

[5]沈丽丽.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探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0:8-9.

[6]刘伟,温斌,李晓波,等.“心身医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0(5):196-197.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1]程定平,何清华,程定锋.管理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商界,2010 (8):227-228.

[2]江智霞,何琼,梁园园.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4):321-323.

[3]梁园园.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研究[D].

10.16653/j.cnki.32-1034/f.2016.07.049

猜你喜欢
体验式医学生生命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