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转变

2016-03-17 01:13:11赵庆伟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汾阳樟柯故人

赵庆伟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文化艺术视野】

贾樟柯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转变

赵庆伟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山河故人》号称是贾樟柯最贴近观众的一部影片,在影片风格、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主题呈现上,该片也与贾樟柯之前的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人物形象上,影片中人物的身份、气质、命运等都呈现出与以往影片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贾樟柯创作转型的艺术追求,也是其影片对时代变化的呼应。

《山河故人》;人物形象;转变

在“故乡三部曲”之后,贾樟柯的影片开始走出汾阳,走向“世界”,其影片中的人物也从汾阳小城的游荡青年,转变为世界公园的舞蹈演员,南下三峡的矿工和东莞打工的少年……到2015年的《山河故人》,贾樟柯电影中的时间、人物、地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贾樟柯影片变化的延续,也是导演对过去与未来、汾阳(中国)与澳洲(世界)、人情家园与精神荒漠等主题的开拓和思考。

一、从故乡到异地的足迹变化

《小山回家》中小山“回家”之后,贾樟柯早期电影的主人公都终日徘徊在汾阳小城的街上和墙角。《小武》中,小武在小城中失去友情,失去爱情,失去游荡的生活;《站台》中,崔明亮和尹瑞娟们在小城中经历着社会的变革和生活的困顿;《任逍遥》中彬彬和小季观察着新世界,也渴望着新世界,然后继续在他们的小城迷茫逍遥着。到了一举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中,汾阳的韩三明和太原的沈红已远离家乡,来到了他们所谓的南方,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色和变化,感受到的是一样的世事人情,他们最终带着希望和解脱回到家乡。到了《天注定》和《山河故人》中,影片中的人物或是骑着摩托车,或坐着大巴,已走出那个小城。《山河故人》中,到乐和晋生,远在他乡,生存在没有故人的世界。

贾樟柯开始拍电影时,正值中国社会改革一二十年之后,也是新千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贾樟柯恰在此时抓住了社会变化中最普通的个体生命,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变化正是对社会变化的最好映照,也是社会巨变时最广大社会主体的本来面目。以汾阳为代表的山西小城,是贾樟柯最为熟悉也最为关心的,同时也是中国区别于北上广大多数城镇的代表,他们是中国社会的本来面貌,也寄托着导演镜像中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延续,没有一个城市和个体不与外在的世界产生联系,无论是故乡还是故人,都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乡产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晋生回不到故乡,未来的到乐已不会说母语。他们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中,失去了与故乡情感的维系,只能在他乡异地体会感情和精神的荒漠。

二、从边缘到主流的身份转变

贾樟柯在拍电影之初就把镜头对准了小偷、矿工、妓女等边缘人物,这些人物就像大多数第六代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处于社会的底层和边缘,而他们也代表了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最本质和最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小武》中的小武是个小偷,在终日的游荡中,经历着友情的消逝,爱情的失望和生活的困顿;《三峡好人》中的矿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已经开始寻找爱人,尝试去挽回家庭,建构他们的团圆生活;《山河故人》中的沈涛、晋生和米娅都已属于中产或有产阶级,他们拥有宽阔空旷的住宅和孤单落寞的人情关系。从小偷到底层从业者,再到中产和富人,这些影片人物已脱离了边缘、小众的身份属性,逐渐回归到了中国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产阶级和富人阶级已经占据我国总人口的相当分量,社会矛盾体现在方方面面,人情道德堕落也日益加剧……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我国每一个社会参与者都面临的精神困惑。贾樟柯作为一位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导演,在面对我国社会和人的变化时,以其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关注人心世情的变化,甚至在《山河故人》中把这种对现实和对人的观照延伸到了大洋远处的未来澳洲。从艺术追求和现实观照两方面来说,到了《山河故人》,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已经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也是贾樟柯对普通人精神命运关注的一次深化。

三、从内在精神的困惑到外在生存的挣扎

贾樟柯的第一步影片《小山回家》就关注了在外打工、学习的漂泊者,在对小山寻找回家伙伴的展现过程中,不仅呈现了我国改革发展时期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境遇,也探索和展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内心反应和精神变化。总体而言,早期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常常是感怀于社会的变化,感情的不可得和梦想的失落,这是当时一代人在面对社会巨变和思想解放、碰撞下的整体风貌,到了《三峡好人》《天注定》等片中,人物的行为和其生活的呈现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的反抗和承受。《天注定》中的几个人物分别承受和反抗着压迫他们的社会关系,这种压迫来自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已不仅仅是情感和精神的失落。

到了《山河故人》中,这种外在的生存挣扎更是突破了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上升到了时空的高度。面对时间的延续和遥远的他乡,晋生的挣扎延续到了到乐的身上,他们突破不了空间对家乡的阻隔,也无法反抗时间对他们语言和感情的消磨。这种外在的挣扎,可以说是贾樟柯对社会激烈而快速变化的一个敏锐感知或者预言:每一个人处在这种社会变化之中需要面对的是外在的时空加诸个体身上的与故乡的割裂和与故人的分离。

四、结语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变化是源自于我们所处社会中维系的变化,也是导演的艺术感知和人文关怀的自然转变。到《山河故人》为止,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离开“故乡”,跃身成“富人”,但同时也难脱离时空转变带来的困境与挣扎。

【责任编辑:周 丹】

J905

A

1673-7725(2016)08-0080-02

2016-06-05

赵庆伟(1989-),男,河南信阳人,主要从事电影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汾阳樟柯故人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文史月刊(2021年1期)2021-06-20 11:04:21
第13话 故人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科技下乡让杨家庄农户得实惠 山西汾阳科协联合省农科院经作所举办核桃栽植技术培训会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 00:46:46
过故人庄
明末清初汾阳朱之俊诸园考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5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51
贾樟柯:走西方
空中之家(2016年1期)2016-05-17 04:47:51
山水路迢迢,故人心不变
千年执手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