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颠》:评书体式下的现实关照

2016-03-17 01:13张洁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书迟子建群山

张洁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文化艺术视野】

《群山之颠》:评书体式下的现实关照

张洁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

语言是心灵流淌出的泉水,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学表达的一把利器。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大胆采用倒叙的手法,每个章节独立成篇,拥有独立的回忆线索。小说人物复杂多样,神话化、评书化的叙述技巧,使小说原生态的情节中增添了些许情趣。小说的语言犹如精灵一般,穿梭在人物和景物之间,对于人物命运的现实关照贯穿整部小说。

迟子建;《群山之巅》;倒叙;评书体;现实关照

从事写作30多年来,长篇小说一直是迟子建钟爱的体裁。在她的素材世界里,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都是十分丰富的可纳入资源。虽年纪渐长,但迟子建从未停止过自己的创作,《群山之巅》便是在她的长篇情结中应运而生。小说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描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城乡结合的中间地带,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交汇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勾连,人与自然之间的神圣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的爱与被爱、罪恶和救赎。《群山之巅》中的很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其原型,经过艺术加工后,开始有了古典活力。

一、《群山之巅》简述

小说讲述了以龙盏镇为居住中心的几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没有固定的中心人物,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一段特定的“悲壮”历史。迟子建说:“对这样一部描写当下,而又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纠葛的作品,哪种形式进入更适合呢?我想到了倒叙,就是每个章节都有回忆,这样方便我讲故事,也便于读者阅读。”[1]于是,小说分为了17个独立的小节,并被赋予了别具特色的小标题。“斩马刀”“制碑人”“龙山之翼”“白马月光”“格罗江英雄曲”“毛边纸船坞”“花老爷洞”“黑珍珠”“土地祠”……用一系列富有神秘色彩的标题首先给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用带有神话色彩的词语迅速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没有围绕一个人物,将线索铺开,分线叙说,最后合为一体,在各色民间传奇人物的交汇中创作了《群山之巅》。

二、《群山之巅》的特色

(一)评书色彩的加入

作为讲唱文学,评书从清代开始流传至今。它从小说中分离出来,一直与小说形成互动关系。评书可以改编成小说,小说也可以以评书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评书的语言分为‘评’‘表’‘白’三类。‘评’指评价书中人物语言行为、思想。‘表’指以说话人口气叙述故事情节和介绍人物事件。‘白’指摹拟书中人物言谈和声音笑貌。‘评’和‘表’‘白’是紧相连的,即将故事情节和摹描人物的声貌、评价人物结合进行。”[2]依此说,评书的“表”和“白”近似于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而“评”则是评书独有的语言。在《群山之巅》中,迟子建多次采用了评书体的语言,给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增光添彩。例如,描写辛七杂的斩杀技艺——“所幸他技艺未失,淬火回火恰到好处,那把九寸杀猪刀,形态大方,刀身厚薄适中,亮白如雪,刀尖弧度优美,锋利无比”;描写唐眉的外貌——“她的眼睛就像溪流上的云朵,湿润明媚,顾盼生辉”[3],四字词语交叠,音乐性极强,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如临其境。

(二)万物皆生灵

赋予事物以生命是许多作家在小说叙述中都会采用的手法。在迟子建笔下,自然之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同之处在于篇中的“生命”呈现出一种可以左右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的精灵,这为小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灵动之气。当情节波澜前进时,它们隐藏在文本之中,宛若窥视;当人物的命运遭遇更迭时,这些隐藏在文本中的“精灵”就会跳出,以它们的方式实现对于主人公的拥抱和安慰。安平的母亲绣娘,一生骑过的马均是鄂伦春马,它们通晓人性,吃苦耐劳,是除安玉顺之外绣娘最好的人生伴侣。最后一匹白马,在帮助安平找到糟蹋自己主人的辛欣来之后,回归自然,风化在河边,它似乎知道这是它的使命,完成之时便是离开之时。小说中的各类动物和静物也都被赋予了生命。辛七杂会说话的刀,龙盏镇的鸡鸭在辛七杂屠刀前的敬畏和放肆,锅碗瓢盆与安雪儿亲密对话,花老爷洞的白蛇,斗羊节上骁勇的“黑珍珠”,等等,都与人生活在同一环境中。

大自然在龙盏镇都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安雪儿娇小柔弱的身躯让人怜爱,自幼无母的境遇让人叹息。成长的遭遇关闭了安雪儿为人的欢乐之门,却也向她开启另外了一扇窗,与风声和石头同呼吸。广阔的森林与辛开溜如同一体,他了解这片林子的习性,把生命与屈辱都交付给这片山林。所有的景物和动物都被生活化,读来又都是那么合情合理,浑然天成。

(三)人物命运的现实关照

迟子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情怀是一直延续、极少缺失的。从《伪满洲国》中民族危难的伤痕,到《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与自然,再到《晚安玫瑰》中的犹太妇女吉莲娜,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会有对于人性丑恶的描写,也都会有一种无形或有形的力量给予救赎。与之前的作品相比,《群山之巅》少了许多温暖和诗意,迟子建将人文关怀伸向了更广的场域。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城乡结合处的改变是尤为艰难的。落后的农业文明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却又是眷恋着这片土地的人民难以割舍的情怀。火葬场对于土葬的替代,冲击着千百年来延续的“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处决死刑犯改为注射死亡法,让大众感觉“杀人偿命”的体制有消失之感。龙盏镇人民落后的思想阻挡了社会前进的整体步伐,但又引发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思考,老人们为了入土为安而绝食,执行的警员因为没能枪毙过死刑犯而懊恼,这些描述并不只是单单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水平进步缓慢,也映射了现代文明在飞速前进时对落后地区关怀的缺失。

对于环境的关怀也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迟子建生长于物产丰饶的东北雪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小说的整体环境处于风雪山林之中,以神圣的大自然为背景,它哺育了龙盏镇的人民,也见证了镇上一切荒诞的乱伦和丑恶行径。镇长唐汉成见煤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便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阻止居民烧煤。为保护环境,维护原生态,甚至愿意用一匹鄂伦春马交换辛开溜的一篮无烟煤。对于人性善恶的因果轮回书写,集中体现在了林业局副局长陈金谷和他的妻子身上,落马前的风光和落马后的四面楚歌,既成为小说的关键一环,又合时宜地呼应了时代的号角。源于生活,回到生活,因自然而生,顺自然而行,迟子建用自己的笔告诉读者:最好的安排就是做一个人物命运的窥探者。

[1][3]迟子建.群山之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327.3,37.

[2]蒋方才.论评书与小说的联系及区别[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105-109.

【责任编辑:王 崇】

I207.42

A

1673-7725(2016)08-0064-02

2016-06-05

张洁(1991-),女,四川攀枝花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评书迟子建群山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起起伏伏的群山
蒙养山房评书法
群山
群山
隐匿之美——《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言语行为解读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福安评书弹指间道尽千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