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林,尹德松
(1.山东省日照市农技站,日照 276826;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农技站,日照 276819)
日照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曹 林1,尹德松2
(1.山东省日照市农技站,日照 276826;2.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农技站,日照 276819)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沿海,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3.0℃,湿度69%,日照时数2 349.8 h。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当地特色种植业提供了优越的繁育和生长环境。近年来,该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绿茶、水果、设施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种植业 结构调整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1.1 提质增效,推动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日照市以茶叶、蔬菜、水果、蚕茧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取得较快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截至2016年底,该市特色种植业面积超过10.11万hm2。其中,果园2.4万hm2、干果2.36万hm2、茶园1.56万hm2、蔬菜2.6万hm2、烤烟0.35万hm2、中药材0.36万hm2、桑园0.48万hm2。茶园、桑园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1位。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5;日照生丝出口居全国第1;蜂蜜出口全省第1;绿芦笋出口全省第1;花生及制品出口全省第3;蔬菜出口全省第5。目前,该市把加快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作为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在特色、名优、高端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高端示范园,推动高效特色农业提质增效。2016年,评选认定了首批市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处;生态高效示范茶园和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基地17处;推荐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6个。
茶叶领域,重点加快老茶园的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抓好生态高效茶园和茶叶清洁化生产。2016年,春茶总产量4 750 t,干毛茶总产值15.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和16.9%。
蔬菜食用菌领域,重点加快生产设施升级换代,提高工厂化生产水平,示范推广了东港区西湖镇黑木耳、莒县果庄镇滑子菇、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万芝园杏鲍菇等一批特色食用菌生产基地。2016年,黑木耳和滑子菇生产规模分别扩大10%、30%以上。
果品领域,重点打造了东港区南湖镇南湖一村、岚山区巨峰镇丁吕土山村、莒县安庄镇青峰岭水库、五莲县叩官镇大槐树村等一批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示范园,建成示范园3 000 m2。
加强品牌农业建设,转变农产品品牌培育方式,由注重认证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2016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8家、产品63个。大力实施“日照绿茶”母子品牌战略,研究制订母子商标管理使用办法,集中打造“日照绿茶”品牌。山东省“南茶北引”50周年座谈会在该市召开;山东省电视台农科频道拍摄播出了《品牌农业在山东》系列节目—《茶人的故事》;在大众网日照频道开设“日照绿茶飘香五十年”专栏,并举办新闻发布会、老茶人座谈会、“全民饮茶日”、首届“日照杯”名优茶评比、摄影采风及老照片征集等系列宣传活动。日照市继2015年在北京成功举办“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之后,2016年5月下旬,市政府又组团“闯关东”,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哈尔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大规模的“山东·日照绿茶”宣传推介会,茶叶企业现场销售额达63.6万元,签订购销合同、协议及意向4 231万元,有力地开拓了“日照绿茶”的北方市场。
1.2 以点带面,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各级扶持鼓励政策的出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三产融合的积极性高涨,工商资本下乡进军农业明显加快。工作中,该市以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项目为抓手,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淞晨茶文化园、七彩凤凰园、天湖生态园、“嗡嗡乐”蜂景园、浮来青旅游度假区、裕利蔬菜观光园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呈现出规模扩大、层次提升、融合度加深等显著特点。
目前,该市三产融合基地、园区等达到220余个,投资总额4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和15.6%;从业人数达到2.6万余人,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正在实施的五莲县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总投资0.47亿元,分别依托以大樱桃、茶叶和葡萄产业为主导产业的3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实施,项目完成后可直接带动2 449个农户享受融合成果,实现农户增收9 888万元,户均增收4万元。
2016年,该市与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合作建设了山海天航天农业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3.8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该项目占地72万m2,建设智能日光温室200栋,并与航天育苗科研开发、航天蔬菜种植、有机食品加工、物流配送、航天科普展览、生态农业旅游等板块有机结合,在周围村庄成立旅游联盟。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极大地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
1.3 招科引技,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日照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三招三引”政策,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借梯上楼,助推该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茶科所陈宗懋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院士签订合作协议,在该市建立院士工作站,指导绿茶和果品产业发展;市农科院加入国家农业部与加拿大农业部签订的马铃薯科研合作团队,聘请加拿大农业部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李修庆博士给予指导;五莲县绿丰生态农业公司与中科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研发樱桃保健饮品,提升了樱桃产品附加值。
该市连续3年承担了北方超级稻产业化中心莒县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建设。2016年8月9日,袁隆平院士亲自到基地指导,实现了980 kg的产量。
为建设一个具有“起点高、创新强、功能全”的特色突出的国内一流茶叶科研平台,2016年,加快了市茶科所搬迁建设步伐,项目占地面积14.6万m2,总投资1.1亿元,力争打造成为集科研、示范、培训、科普、良种繁育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基地。目前,土地整理、茶苗栽植、绿化基本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年底建成。
2016年以来,日照市实施了国家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研究、山东茶叶生态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试验项目,在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芝麻等育种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引导推广运用物联网技术,在冠清茶业公司基地建设“智慧农业”茶叶创新示范点,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综合检测、智能化自动控制和产品溯源,大大提高了茶园管理效率。
2.1 主导产业不突出
虽然形成了果品、茶叶、蔬菜、中药材、桑蚕等几大优势产业,但除茶叶之外,没有在省内具有特别优势的产业。如,莒县瓜菜面积虽然达到2亿m2,但品种多而杂乱,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中药材丹参、黄芩单品面积及产量在省内外均占有一定地位,但仅局限于莒县库山乡等莒北山区,且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业。该市大部分设施蔬菜种苗都购自寿光、青州等地,当地自给率较低。
2.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截至2016年底,日照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9家(国家重点2家、省重点32家、市重点175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95.3亿元,上缴税金6.4亿元。无论是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数量、销售收入和税金均在全省排名中等以下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待加强。
2.3 示范园区规模小
日照市现有淞晨茶文化园、七彩凤凰园、天湖生态园、“嗡嗡乐”蜂景园、浮来青旅游度假区、裕利蔬菜观光园处示范园区(基地)等园区(基地)220处,但基本是自发建设,未进行统一规划。
3.1 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
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统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管理权限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的前提下,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根据划定的区域和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和安排,并进行集中使用,集中打造,以发挥项目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建设出精品亮点。
3.2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加大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兴经营主体在信贷、税收、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一批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参与建设高标准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建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新模式。
3.3 加强示范园区建设
大力实施高效特色种植业发展项目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改善生产条件、强化技术支撑、转变生产模式及推进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集中打造一批高效特色示范园区,使之成为日照市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展示区、绿色农产品生产样板区,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