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仁兴,1957年5月生,1978年7月通过全国高考,被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中文专业录取,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高级教师。教学之余,热爱文学,2008年1月,20余万字的散文集《原声》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一
窗外那绵绵不绝的雨,敲打着书房的窗户,也触动了我写伞的思绪。
形形色色,色彩斑斓,用途多样的玩具伞、遮阳伞、道具伞;或贬或褒,意味无穷,无法无天的保护伞、万民伞、歇后语中的和尚打伞;古装影视里皇上翠华摇摇的仪仗,官员出门显摆的排场所用之伞;以及舞台上、影视中、绘画里的伞;语言表达系统里含义多样值得玩味的伞;甚至空降兵作战、救灾或完成其他任务所用的降落伞。其实,伞的本质功用是遮风挡雨,而由伞的功用所产生的一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全都是人为赋予、衍生与演绎的,或者说是有社会现实而附为的。
伞,因雨而生,由雨而荣。从当初制成第一把可以收放的、真正意义上的伞到如今,尽管所用材料有了显著革新,但式样没有多大变化,至多可以折叠而已。不过,伞的意蕴拓展了不少,内涵也丰富了许多。大致可以这么说吧,伞是因南方的雨而诞生,南方的雨也成就了伞特有的典雅、柔美与诗意。祖国西部的大漠荒原和黄土高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哪天上帝恩赐了一场倾盆大雨,人们该是多么的欢呼雀跃。在那辽阔的原野上,不缺坚韧的骆驼,不缺奔驰的骏马,唯缺珍贵的雨水,因此,历朝历代在那繁衍生息的子民,大多不需要精致的雨伞。苍茫的华北平原和齐鲁大地,广袤无垠地涌动着红高粱、青纱帐等耐旱作物,饥渴的土壤,干涸的植物,即便下了瓢泼大雨,也犹如在沟壑纵横的农夫脸上,稍稍抹了些许润肤露,是极为微不足道的。那里容得下崇山峻岭的高远,摆得开千军万马的战场,即便是写诗,也只需要豪放派的浪漫、旷达与宏阔,发出北方大汉铁板琵琶般的强音嘶吼,无需红巾翠袖风花雪月的低吟浅唱。人们当然不需要那小家碧玉情韵的雨伞了。而江南,称之为烟雨江南的地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沟溪池浜,江河湖海,这些字每个都水灵灵的,一年四季空气都湿润,雨伞就像妙龄女郎的丝绸手拍一样必不可少了。是的,江南河网密布,多日雨水浸泡,自古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之称,那特有的如烟如雾又如梦的江南,伞有了用武之地,也尽显了灵动的风情与雅致的诗意。
江南多雨,有诗为证:春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夏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秋有月暗吴天梧桐雨;即便冬天也是寒雨连江夜入吴。春雨蒙蒙,夏雨嘈嘈;秋雨潇潇,冬雨飘飘。一年四季有雨,而且雨水充沛。更有甚者,民歌也这样唱道: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悄悄地下,多么有韵味。是的,江南的降水,除了冬天少数几个雪天外,全都是下雨。当然,江南雨,下得有滋有味,也最有特色的要数黄梅雨。那是一段颇有情韵的雨季,而不是下一场雨。每年的六月中下旬到七月的中上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空气缠绵纠结,深情依偎,恋恋不舍,像男女主人公十八相送。你送一程,我陪一程;我回送一程,你又伴我一程。情意绵绵剪不断,理还乱,似乎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流不尽的相思泪,在茫茫的天地间,演出了一场如歌如泣的雨戏。而这时,恰恰是这地区黄梅成熟的季节,便有了人们给予的特定称谓——“黄时梅子雨”。
黄时梅子雨,西起湖北宜昌,东至长江入海口,在淮河以南两湖平原以北的区域内,夏日一展风采的太阳,常常被囚禁在厚厚的云层背后,偶尔才有昙花一现的探头放风机会。空气里一直弥漫着湿漉漉的水汽,有时是躲避不及的倾盆大雨,有时是挥之不去的蒙蒙细雨,而且直下得家具起霉斑,内衣难晒干,人的心情也有点“发霉”不爽,所以梅雨又称“霉雨”。有淅淅沥沥的水滴一路相伴,你出门总忘不了带上一把雨伞。
有些年景还会“小暑一声雷,倒转四十五天做黄梅”。本该炎热的夏季,再延续一段时间的雨期。这时的黄梅雨,有如注的阵阵急雨,也有昼夜不停的暴雨,连续不断的雨,那时会下得昏天黑地的。此时,江南的抗洪救灾就紧锣密鼓了,江河湖岸就有人严防死守。此刻,领导们就会一批批地先后来到现场慰问,不管是哪一级领导,大多会有他的下属恭敬而虔诚地为他打伞。这样的场景早已程式化,人们在电视镜头与报纸图片新闻上看得多了,这里就不再说了。好在近来常有媒体报道,雨中他人有难,或因病晕倒,或车祸受伤,总有路过的陌生人为倒地者打伞。这样的新闻,传递着人性光辉的温暖,显现了世间无私的关爱,满满的正能量,总让人瞬间动容。
不过,黄梅雨大多是蒙蒙细雨,有点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味道。这时的江南水分充足,温度适宜,阡陌间早已不是莺飞草长,而是滋润着所有空地野草疯长,就连瓦楞上的草、屋脊顶上的仙人掌也很舒展、很招摇。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更不销说了,不知名的野花遍地开放,枯树上也会长出蘑菇,屋檐下的石阶会有厚厚的苔藓,而且有如草坪般油绿,人踩上去一不小心就摔跤。梅雨,下得拖拖踏踏,绵绵不绝,以至这一地区的安徽,有一种地方戏命名为黄梅戏,这是否与黄梅雨特点有关联,我没有考证,也不敢妄自推断。但黄梅戏的唱腔委婉,声调柔绵,情深意长,一唱三叹,确有几分黄梅雨的味道。当然,在黄梅雨季节里,到吴韵楚风的小镇随处走走,那浮动在雨巷里的油纸伞,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
细细想来,伞其实是款相当女性化的生活用具。对此,在伞骨用竹木,伞面用油布、油纸等材料制成时,还不那么好说。可到制伞材料得以改进,伞骨用合金,伞面用不易腐烂,防水的化纤面料制成,方言称之为洋伞(阳伞)以后就非常明显了。或许有人不赞同这样的推断,然而,事实却最有说服力。我们不妨看看日常的生活场景,蛮有意思的。男人一般在短途遇到急雨时可能会打伞的,不过使用频率远远低于女性。那我们就看看雨雪天里男女对伞的不同情景吧。
遮阳用伞,男女性别差异很显著。夏天有强烈的紫外线不用说了,春秋两季,阳光稍稍有点热量,男人一般不会打伞出门,女人出门就非打伞不可了。因为女性视皮肤白皙为自豪的资本,皮肤白了才显嫩,白净细腻才有女人味,绝大多数女性信奉一白遮百丑。多数男人肯定不那么看重皮肤白净,认为粗犷一点好,白白净净反倒会被人称为小白脸——这可是个有辱男人的不雅绰号。男人宁可在穿着上讲究,也不在乎自己的皮肤白净。今年上半年有则新闻:一位女教师带着小学生春游,在游玩过程中,那位女教师叫一位小男孩像模像样地为她打伞。我想,这位女教师无可否认的是想保持皮肤的白净,但实质上是灵魂遭遇了权欲的腐蚀。殊不知白净的外表恰恰凸显了她内心的灰暗,理所当然遭遇人们的一致吐槽。如果是男教师呢,即便内心也有权欲,也想显摆显摆权差遣学生的威仪,但至少不会有如此这般小儿科的举动。
小雨打伞,男女有别。男人一般不在乎有点雨,有点雨就打伞不是多数男人的性格。即便雨看起来也不小,但要出门办事,男人往往一个箭步冲进雨帘,不会理会家人递过来的雨伞,当妻子或家人在高呼带上伞时,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男人冒雨到达了目的地,抹一抹脸上的雨水,尽管像落汤鸡,但至多感叹一声好大的雨,潇洒地脱掉外衣就若无其事了。夏天可能将衬衣脱下拧一拧干,随手一掷,穿着背心或者干脆光着膀子,与一帮狐朋狗友大声说事,大碗喝酒了。女人可不一样,有点零星小雨,一定是精心地打着伞。她们不会也不肯轻易走入雨幕中的,怕淋雨,怕摔跤,那样有失女性的高傲与矜持。她们一定会镇定自若打着雨伞,小心翼翼慢笃悠悠地走进雨帘,既要保护脚上那精致的高跟鞋,又要严防雨水打湿上衣。一旦雨水淋湿了上衣,那凸显的胸部会使她们十分尴尬的,所有年轻的女性才不会冒这种得不偿失的险。
下雪撑伞,男人就更不理会。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会诱发男人的野性,下雪了,男人将衣领往上提一提,头往衣领里缩一缩,拔脚就踏雪开溜了。此刻的男人,有那种发自内心的莫名兴奋和自然流露的狂妄野性。他们那与生俱来又无法掩饰的荷尔蒙,在胸中发酵着,断然不会撑着一把小伞行走在雪地里。女人可就不这样,尽管内心对银装素裹的世界充满好奇,也想在雪地里野一把,疯一把,但女性特有的矜持与谨慎管控了她们的好奇心。她们即便脱口惊呼:啊,好大的雪!也会不由自主地用一只芊芊玉手挡住嘴巴,不会喊得太张扬、太放肆,不至于有所失态。如果要出门,她们定然会先将自己精心打扮一番,然后举着一把艳丽的伞,而且会考虑伞的颜色与洁白的雪景形成鲜明的映衬,再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踏雪而行。此刻的女人,还可能会回眸欣赏自己细细的脚步在雪地里留下的印痕。那是一种私秘的浪漫,一种隐抑的情怀,是一种女性特有的对美的追求。当然,这样的女性要有一定的知识涵养与不俗的审美品位。
如此看来,女性,尤其某一年龄段的知识女性,她们雨天打伞是有诗情画意的。我们不妨这样说吧,下田干活的农妇就不一定会打伞了;中年妇女一般不管啥雨具,能出门档雨雪就行;去工厂上班的女工,很难有闲情逸致考虑打着伞,悠悠地走在上班路上,她们匆匆忙忙地穿着雨披,骑着电瓶车或自行车,即便步行也风风火火赶路。唯有那知识型的白领女性,她们对打伞有着不俗的审美情趣。她们一般会考虑伞的大小,伞的颜色,而且颜色与穿着相般配,可以说思虑周详。那样,在蒙蒙细雨的悠长雨巷里,款款走来或者渐行渐远的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女性,是很有诗情画意的。
撑着一把伞色与服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知识女性,腋下夹着普希金、莎士比亚的诗集;或者海明威、托尔斯泰的文集;或者考大学考公务员的讲义,悠悠地走在粉墙黛瓦的雨巷里,浮动的伞下一身得体的春秋装,一双时尚的高跟皮鞋,踏着浅浅的水雾款款而来。她的伞举得不高,与修剪适度的眉宇持平,遇到陌生人,她会将伞侧过一点点,与他微微隔开;遇到熟悉的人,她会轻轻点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当然,她脸上可能有盈盈的浅笑,也可能是无法掩盖的淡淡忧郁,这样的情景,我们似乎有点熟悉,哦,原来这就是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另有一种情景,微微淋湿的妙龄女子,也可能是天仙美女,缓缓向你走来,那时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怜香惜玉,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撑着的伞移向她。这,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绝佳艳遇;或许是惊天动地的爱情序幕;或许会演绎出千年不朽的经典,哦,那就是《白蛇传》许仙与白娘子在西湖断桥最初相遇的一幕。对此,夏坚勇先生在《大运河传》一书里,置于大运河的江南背景中,有堪称绝妙相当经典的描绘,值得细细品读,那会带给你如听天籁如饮美酒的阅读愉悦。
三
如果说女性与伞是柔软美,那么男性与伞则体现了阳刚之美。女性与伞大多注重伞的自然性;男人与伞,恰恰注重伞的社会性——伞义的延伸。比如保护伞、万民伞,还有让女人走开的战争用伞——降落伞。
保护伞,这词的名声在当下似乎有点不好,有如某二代一样让人不屑、嫉妒的不爽。一提起它,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以权护黑”——当权者保护着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他们胡作非为,残害无辜,侵蚀道德良知,践踏法律正义。保护伞好像就是令人深恶痛疾、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黑色词汇。其实,保护伞的本来意思不是这样的。为了辨别,不妨从词性的贬褒开始说起。
伞是个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是没有褒贬之分的。从造字法上讲,伞是一个会意字,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思。繁体的伞是这样写的,傘。从繁体字上看,四个人头上有一块遮挡物。不管古人做伞的材料是啥,就是人的头部上方有一样东西盖着,为人遮挡太阳和雨水。近代将伞字简化了,说它是象形字,也可以说得通,不过,我们还是尊重原来的为好。前年有政协委员提议恢复繁体字,在我看来,全部恢复就没有必要了,但一些能体现汉子本义的字,值得考虑。例如爱字,爱的繁体字。中间有个心,简化了就没有心了。其实爱意是要从心里发出的,无心的爱说在嘴上,那是甜言蜜语,也可能口蜜腹剑。可是,人们往往喜欢听奉承拍马的甜言蜜语,居不知阿谀奉承的甜言蜜语,均出自小人之口,耿直而磊落的正人君子是不屑的。这扯远了,就此打住。
伞的前面加了保护两个字就成“保护伞”,保护伞的词性就有点意思了,值得仔细辨析。在当今现实里,我们听多了或者看多了“以权护黑”的负面新闻,情感上产生了抵触。于是误解了,以为保护伞总是不好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保护伞的词性似乎也成了贬义。事实上,保护伞本来是个褒义词,无论从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保护是个寄托着真诚情感的褒义词,伞是中性名词,褒义与中性的组合,无论如何不能得出贬义吧,即便退一步讲,组成这个词汇时,至少也应该是个中性词。
自古以来,保护伞是当权者保护黎民百姓。你看古人送别离任官员时,对他为官一任的最高褒奖就是送一把伞——“万民伞”。这万民伞意思就是最好的保护伞。这是黎民百姓对父母官保护自己的真情馈赠,不是物质上的,一把伞值不了几个钱,而是精神上的,是对父母官品德与政绩的高度赞颂。据媒体报道,前年有位身处边远的地级市长,要上调到省会城市当市长,送别当天,当地数万市民涌上街头,有人代表市民郑重其事赠他一把伞。尽管这件事发生在离我千里之遥的省份,老百姓到底是赞颂市长的作为,还是哗众取宠的作秀,抑或不是自发而是有组织安排故意为之的作假,我们暂且不去管了。可我看到这一报道时,心灵还是为之震撼的,泱泱大国古风犹存,千秋功罪以伞传承,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但愿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多一些为官者离任时百姓送伞的古风,少一点、甚至让那种“以权护黑”的歪风绝迹,此乃当今为官者之荣,也是民族社稷之幸,更是黎民百姓之福,欣慰欣慰!
战争让女人走开,有点道理。自古以来,战争大多在男人之间展开。男人们金刚怒目,拔刀相向,你死我活的搏斗,将世界搅得硝烟弥漫满目疮痍。当然,现代高科技的战争,不过是鼠标点点,航母、导弹、火箭、无人机的对决。没有了男人血腥厮杀的场景,也就没有惊心动魄的悲壮。二战时期,欧洲战场、远东战场上百万,甚至数千万男人的厮杀,年轻的男性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信仰,不惜血洒疆场。在欧洲战场上有过这样一件轶事,巴顿将军通过前线的战事报告了解到,在牺牲的盟军伞兵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因降落伞没有打开而摔死的,即降落伞的质量有问题。这令巴顿将军十分恼火,将军推开繁忙的公务,立刻赶到兵工厂。当时负责生产降落伞的商人考文垂,见到前来兴师问罪的巴顿将军,他赶忙汇报说:“这些年我一直在狠抓产品质量,降落伞的合格率已达99.9%,创造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巴顿怒斥道:“每个降落伞的质量都关系到一个士兵的生命,你就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合格吗?”考文垂苦笑说:“我已经尽力了,99.9%是最高极限,再没有提升的空间了。”
巴顿怒不可遏,走进车间,从流水线上随意抓起一只降落伞包,大声地对考文垂道:“这是你制造的产品,我现在命令你抱着它上飞机!”无奈的考文垂两腿发软,可又军令难违,在威严的巴顿将军注视下,只好战战兢兢地爬上飞机,做了一次极为冒险的跳伞。还算有运气,考文垂有惊无险地回到地面。望着一脸狼狈、吓得几乎要尿裤子的考文垂,巴顿将军随即严厉地说:“从今天起,我将不定期来这里,命令你背着新做成的降落伞从战机上跳下来。”从那以后,巴顿再没去过兵工厂,盟军也再未发生跳伞伤亡事故。读到这段轶事,我似乎触摸到了铁血将军那颗爱兵惜命的柔软之心。
每一位将军,每一位当权者,果真能爱兵如子,爱民如子,多一点温情,多一份体恤下属之心,成为他的士兵、子民坚实的保护伞。那么,我们的头上就没有阴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世界温馨无比!
四
说到伞的名人轶事,有件关于伟人的“伞事”很有意思。那就是关于《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牵涉到了方方面面,至今还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文革”中《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红极一时。画面上的毛泽东拿着一把伞,一副心事浩茫、风尘仆仆的样子。现在我们无法知道画家构思时怎么会想到用一把伞,他或许只是想隐喻当时风雨如磐的政治气候,而让人物拿着伞会使画面生动些。但无论如何,毛泽东手中的这把雨伞会让人想得更多。因为毛泽东有一次对斯诺说过,他是一个“打着破伞云游世界的孤僧”。为什么要打伞,中国有句歇后语: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毛泽东在位时,他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期间,他可以将本来中央集体决定“反左”的会议,一念之间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变成“反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逆转?夏坚勇先生的《湮没的辉煌?英雄赋》一文里有极为精到而匠心独具的描述。建议你抽空去一读,那入情入理丝丝入扣的推理,会让你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的。毛泽东的突然转变,让耿直的彭德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里同样用了歇后语,同样是和尚,一个是打伞的和尚,一个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和尚遇到无法无天的和尚,结局就可想而知。别说彭德怀,就是堂堂国家主席刘少奇——直接领导了宪法的制定者,全国人大依法选出的共和国主席,“文革”中手捧宪法也依然无法避免造反派的蹂躏。像彭德怀刘少奇一样的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都遭到残酷迫害,甚至含冤去世。这些,在人治而不是法治的体制里,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
最近读到外交家谈翻译轶事的文章,译员最怕我国领导人接见外宾时引用古诗句或成语,尤其怕翻译汉语系统里特有的歇后语。中国人能理解的意思,翻译后外国人就莫名其妙。古诗句、成语、歇后语的意义太变化多端奥妙无穷。其中提到的例子,就是斯诺无法领会毛泽东“打着破伞云游世界的孤僧”这句话的意思。斯诺先生翻译成“一个和尚打着破伞,在院子里孤独地走来走去”,这就全然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了。现在的译员,为准备一次重要的翻译,一般提前一段时间熟悉领导人的用语习惯。
据说《毛主席安源》这幅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行了九亿多张。当时的我国才十亿人口,发行九亿多张,该是怎样的高比例,史上有哪张画能超过这个发行量?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的火爆,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一点不为过。围绕这幅画的争议直到今天还很多:到底是毛泽东安源,还是刘少奇去安源?这幅油画的版权到底应归属于谁?画面上的毛泽东穿着长衫,据说连毛泽东本人也认为不准确。所有这些都众说纷纭莫衷一词,那就留给专家们去研究吧。
这里再说一个晚清家喻户晓的商界大腕——胡雪岩。胡雪岩出生在徽州,当年徽州是个相当贫穷的地方,那里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胡雪岩的家庭出身相当一般,肯定不是如今让人羡慕的官二代或富二代。要不是出身贫寒,他就不会小小年纪,即十三四岁就离家百里,到杭州当小伙计学做生意。可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奋斗,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富,也成了后世商人顶礼膜拜的偶像。胡雪岩肯定有很多有过人之处,阅读有关胡雪岩的传记,后人评判断他经常为别人打伞,却是胡雪岩的成功秘诀之一。
有关史料上写到,当小伙计时的胡雪岩就胸怀大志,也很有人情味,雨天遇人一定主动为他人打伞;生意场上成气候了,乐意助人于危难之时,不发昧良心之财,很有人性;结识当朝大员飞黄腾达了,当然有广博的人脉。纵观胡雪岩的经商之道,他将人情、人性、人脉多拿捏得相当到位,这样的商人想不发财也难。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小伙计,到政商两通的巨贾,胡雪岩为他人打伞的小小的举动,其实是大智慧,留给后人居多启迪。有些时候,往往是大人物小权谋,大商人小聪明,大权贵小心眼,所以他们成不了大器;胡雪岩恰恰相反:小伙计大胸怀,小商人大权谋,小举动大智慧,这就是人生的格局不同。
我生活的地区,民间流传诸多禁忌。尽管苏州太湖西山的风景优美,但当官的忌讳去西山游览,怕日落西山;受冷落的官员热衷于去东山烧香拜佛,祈求东山再起;官宦人家绝不在东墙开窗,怕东窗事发。前年还听说,有个官员嫌宿迁的骆马湖名字不吉祥,动议将骆马湖改成上马湖,看来官员最怕落马。无论官员还是平民,只要白天不做亏心事,哪怕半夜鬼敲门?大凡有忌讳的官员,一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心虚而已。
普通人也有不少禁忌,朋友之间不能送钟表,送钟表谐音“送终”;迎亲车队里不可同时有奔驰与桑塔纳,奔驰与桑塔纳两款车可简称“奔丧”;恋人之间不可送刀,送了刀就会一刀两断;也不能送伞,伞与散同音,送了伞就会散伙分手,等等。这些的禁忌,没啥大意思,自古以来人们喜欢讨个口彩而已。尽管人们祈求吉祥平安,但过分忌讳了,就把自己的生活禁锢起来了,生活哪里还有乐趣?我认为有些禁忌大可不必,比如送伞,友人恋人之间,礼尚往来,有所不便时送一把伞,送了就会分手散伙了?果真因送了一把伞就结束了恋情友情,那样的感情肯定是不牢固。维系极其脆弱的感情是很费心也很艰难的,端的不如早点散伙了结为好。
五
有关伞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上面已说了不少,现在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
前一阵子,有位教师需要进编面试,特地找我讨论应对面试的事宜。现在考公务员、进事业编、甚至系统内部提拔,都必经笔试与面试程序,体现了公正公平。面试,说到底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面对面考察,是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处理细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的全面体反映。各种能力都很重要,但空间想象能力又是一般考生比较薄弱的。那几天,正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她每次来时天总下雨,常常带着一把雨伞。我们恰好交流到就一件具体的物品,展开空间想象,多方位有条理地说出一番入情入理,让评委认可的话。两人即兴交流,就随手以伞为例,相互补充,说得颇有情趣。事有凑巧,考题居然与此类似,她面试得了高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进编。进编之后各方面的待遇显著提高,而且有了长期的保障,她当然很开心。那段时间,我对即兴交流的有关内容加以整理,以备其他考生使用,梳理成下面一段有关伞的文字。
一把雨伞,除了它的形状、色彩、功用之外,联系纷繁复杂的世事,能带给人们丰富的联想。一把好伞,必须是风骨与气质俱佳,质地优良又轻重适度,拿在手里感觉轻巧,收放自如又不失经久耐用。当然了,风雨中大小合适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是必须的。现代的折叠伞小巧玲珑,随身携带方便,放在旅行包里,不占地方,让人有备无患,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在旅途的好伴侣。
伞除了日常功用之外,我们还可将伞引申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多维解读上。
国是家之伞,有国才有家。“国破山河在”,杜甫说得很在理,国破了,山河尽管是满目疮痍,但依然存在。可是国破了,家何在?温馨的小家必须有强大的国来保护,国破了,家就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略,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那场战争中,中国伤亡了3200余万人,该是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作恶多端,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浩劫古国,涂炭生灵,民族呻吟。在日寇与八国联军蹂躏我国时,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异族入侵的往事不堪回首,国破家碎的历史绝不允许重演。为此,我们必须尽力建设强大的祖国,然后才能有一个个安逸的家。爱国,绝不是喊在嘴上的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愿望。爱国无需说教,恰恰应该是每一个国人心灵深处迸发的自觉行为:爱国在先,然后爱家,国强盛了,家才可能安逸。
政府是人民之伞,法律是公民之伞。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为黎民的官员治下,子民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试想无政府状态下会有怎样的生活?谁来维护社会秩序?谁来协调公共资源?无数事实证明,不要说无政府,只要政府是软弱的,社会就民不聊生。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每一个公民,在何处得到公平正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制底线一旦突破,必然带来社会公德的沦丧,缺失了公平公正的社会,乌烟瘴气的后果不堪设想。放眼古今中外,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国家民族动荡不安。说到底就是政府与法律没有担当应尽的职责:或是破坏公平正义的程序;或是专制人治干预法治;或是利益集团绑架政府,潜规则盛行。政府——国家之机器,法律——立国之根本,社会发展与管理的一切,都必须强有力的政府依法治国。
领导是职工之伞,上级是下属之伞。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不为职工考虑;一个单位的上司,不为下属考虑,那么,这样的企业、单位绝不是好地方。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凡是有上下级关系的地方,如果上司只顾一己私利,下属肯定是人心涣散没有工作积极性的,更何谈有热情和创造性了。缺失了上司这把伞的遮风挡雨,下属就会无奈地被日晒雨淋,没有安全感,更没有幸福感,当然不可能搞好工作。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上的人,回头看看,你所在或所经历的单位,不都是这样吗?
家长是家庭成员之伞,母亲是子女之伞。一家之长,犹如一个单位,事实上家庭就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只顾自己享乐的家长,家业无望,子女无望。母亲,传承着可贵的护犊天性,女人没有生孩子之前像一头羊,一旦生了孩子,就是一条狼!母亲是子女最厚实、最温暖、最安全的保护伞,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家长摸爬滚打,殚精竭虑,为的是养家糊口;母亲舐犊情深,日夜操劳,为的是自己儿女成长!愿天下所有的子女,永志情深似海的母爱之恩,不孝顺父母者天理不容,忤逆父母者天诛地灭。
我们每个人都在伞之下,国家、政府、法律、上级、家长、母亲,有他们在,我们是何等幸运。然而,风水轮流转,角色会变换,我们每个人又是撑伞之人。同在蓝天下,皇天后土,岁月悠悠,位高权重也好,平民百姓也罢,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单位与家庭之中。你上面总有伞罩着,同时,你也必需时刻为他人撑伞。男人女人,只要是人,概莫能外,就得有所担当。
倍加珍惜罩我之伞,努力尽责为他人撑伞,在我看来,这是人生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