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线下生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6-03-16 06:56:10唐佩张勇张蓓曹阳向云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对策

唐佩,张勇,张蓓,曹阳,3,向云波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3.长沙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教科室,湖南 长沙 410116)



中考线下生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

唐佩1,2,张勇2,张蓓1,2,曹阳2,3,向云波2

(1.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3.长沙市雨花区明德洞井中学教科室,湖南 长沙 410116)

摘要:中考线下生是我国现行中学教育阶段普遍存在且社会反应强烈的特殊学生群体。选取一所主要以中考线下生为生源的私立高中,从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学习目标及动力、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中考线下生在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方面表现比较良好;在校学习情况、学习状态表现及心理活动与行为等方面则显得较为消极。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考线下生;择校生;教育现状;对策

中考线下生是指在中考升学考试中没有考上所选择的学校,综合分数(总分数加上奖励分数)没有达到当地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或达到当地最低录取分数线由于志愿填报失误导致没有被录取,以致不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考生。由于招生政策规定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择校现象[1],线下生成了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一方面,择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普遍性,是大众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择校有利于重新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2]。然而,择校现象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弊端[3-8]。高额的择校费用不仅增加了线下生就学的负担,也助长了教学系统的腐败。而且,线下生就学以后学习成绩普遍落后升学压力较大,不能得到老师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9-14]。优化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机制,使得择校合理化和规范化,是现阶段教育改革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在一所主要以线下生为生源的私立高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总结中考线下生在高中教育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1材料与方法

着眼于中考线下生择校就学以后的学习过程与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西安市某私立高中335名线下生进行调查研究。该校的生源全部为中考线下生,其中高一年级(4个班),共189人;高二年级(3个班),共127人;高三年级(2个班),共60人。问卷涉及学生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学习目标及动力,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五个方面。调查过程安排合理细致,学生态度认真,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共发出问卷335份,回收310份,回收率为92.5%。

2结果与分析

2.1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

学生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调查结果(表1)显示:学生对于是否担任班委成员没有太大的倾向性。关于班级荣誉的问题中,约95%的同学认为自己与班级荣誉相关,学生班级荣誉感的强化,有利于班级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与室友及身边的同学相处融洽,并且乐于帮助身边的同学,这有利于学生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群体氛围中成长,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身份判别,学生的和谐相处,也有利于学校和班级开展各项活动。事实上,约82%的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然而,主动、积极参与班级或学校活动的学生却不到一半,这与中学生在学习较为紧张的高中生活中需要适度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特征不符。据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学校每一年的活动不外乎篮球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和元旦汇演。形式过于单一,对于追求内容新奇、形式多样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二是学生课余时间被压缩,没有过多精力参加课余活动。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校作息时间表显示,学生白天需要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晚自习主要用来完成晚辅课程和作业,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表1 学生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情况

2.2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

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调查结果(图1)表明:能够一直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不到1/2,且能够听懂2/3以上课堂内容的学生也仅占38.39%,近61%的学生只能听懂上课内容的1/2或更少。在课后投入学习的时间中,只有约23%的学生是在2小时及以上。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不理想,约37%的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且课后自觉性学习的比重偏低。学生在上课时的听课状态及课后在学习方面的自觉性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行为。

图1 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调查结果

2.3学习目标及动力

学生学习目标及动力的调查结果(图2)表明:一半多学生对于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现状并不满意,多数学生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9.51%的学生认为自己高中的学习目标是考大学,12.23%的学生是毕业或者根本没有目标;为了自身发展需求而学习的学生仅占48%,而将近52%的学生则是以家长的期望或其他外部物质条件为主要学习动力。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多数学生对于高中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主要是入伍从军、打工或者帮家里做事,高中文凭只是他们进入社会的一块“垫脚石”。由于该校生源主要是线下生,入学费用较高,不仅给学生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图2 学生学习目标及动力调查结果

2.4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

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调查结果(表2)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约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或较差。这说明学生自我效能感[15]的判别较低,即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推测与判断的期望值较低。高中生普遍压力较大,除了必须承受来自课程和升学的压力外,家庭、人际交往和健康等其他问题更加重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产生无力感。自制力差被多数学生认为是干扰自己学习的主要因素,且21.29%的学生认为学习前景迷茫,看不到方向。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潜力没有明确的认知,只有27.42%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潜力充满信心。从学校的家长会参会情况来看,第一学期学生家长基本都能如约而至,而后期家长的签到率逐渐降低。家长对于学生成绩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业基础较弱,对学生成绩不抱有太大期望。家长的这种行为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下降。

表2 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调查结果

2.5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

从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查的结果(图3)可以看出,成绩排名对不同的学生影响程度不同,约69%的学生认为班级名次对自己影响一般或没有影响。这说明学生对于成绩的在意程度较低,多数学生将考试的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努力,这样的归因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否定自己的努力,从而选择逃避学习。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调查显示,老师的关注会使40.32%的学生感到不安和拘束,说明了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密切的原因在于,老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现较好或表现较差的学生身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会对他们报以高的期望值,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老师关注的主要方式是行动上的束缚和言语上的嘲讽。在学校生活中,55.49%的学生经常或偶尔发脾气,且69.03%的学生经常或偶尔感觉到孤独或失落。高中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焦躁、好奇心强、易被外界干扰且容易焦虑[16]。学生存在较为广泛而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多动用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行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情绪及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17]。问卷调查显示: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主要是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学校管理及延伸的家庭问题。虽然这四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学校管理所占比例最高,说明学校的管理对于学生的情绪的干扰程度较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行调试自己的情绪,这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到稳定的心态,避免情绪化时间延续过长。

图3 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查结果

3结论与讨论

从学生在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学习目标及动力、学习能力与学习障碍和学生心理活动与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思想动态与人际交往方面表现比较良好;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摆动方面则显得较为消极。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对于学习的投入程度和自觉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继而对学习状态及自我预期等产生一连串不良反应,致使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存在不足。师生管理和相处方式的不恰当,使学生心理发生相应变化,影响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在发展健全个人。”未成年人的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赋予其教育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针对文中以接收线下生为主的高中来说,同样需要通过学校方面的努力,弥补学生的“先天不足”,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一,加强学校的引导性管理,使校园活动更加多样化。线下生在历经中考的打击后,重新对高中充满期望,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不断调整。学校应从管理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生理特性,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校作为监督角色,使这些学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第二,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根据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学生集体与老师一起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班杜拉指出:“一个人与什么人交往,不管是他自己所选择的还是被强迫的,都限定了他所能学到的行为类型,因为这些行为的类型被多次地观察。”[18]所以合理运用榜样的力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根据“最近发展区”[19]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鼓作气很难坚持下去时,需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即“支架”,让学生有能够奋力跃起达到的目标,将目标进行分割,让学生能够“望梅止渴”,从而获得更加持久的学习动力。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对于线下生,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学业上的高要求。线下生的中考失利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中后,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分析,发现自身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五,尊重学生人格,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任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重要手段。”[20]线下生由于中考的失利,会产生自卑情绪,得到别人的尊重对线下生生活和学习至关重要。高中生的生理已与成年人相似,但心理上仍较幼稚,因而老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掌握管理学生的技巧,避免师生矛盾激化。

参考文献:

[1] 汪建华.择校现象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2):66-70.

[2] 李站营.中美基础教育择校行为的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3] 叶宗沛.北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情况分析[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

[4] 邓光辉.从择校现象看教育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4(5):130-142.

[5] 车宗哲.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 张宇.教育公正与“择校”机制优化[J].人民论坛,2013(18):148-149.

[7] 白冰玉.浅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J].学理论,2013(14):72-73.

[8] 周凤荣.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机制的优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9] 贾向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5):31-33.

[10] 丁文龙.义务教育均衡理念下择校现象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24-26.

[11] 石海川,任国荣.择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5-8.

[12] 汪建华.择校现象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2):66-70.

[13] 严云芬.中小学择校问题的理性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14] 张月英.中小学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15] 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37):122-147.

[16] 郑晓华,舒良,赵吉凤,等.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杂志,1993,7(2):60-62.

[17] 冯怡,张燕敏,胡惠平.中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2002,11(2):199-236.

[18] 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9] 列夫·维果茨基著.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M].龚浩然,谢恩光,许高渝,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20] 燕国材.智力因素与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校对游星雅)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2-0014-05

作者简介:唐佩(199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中学二级,主要从事基础教育与地理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02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2.005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会东县小坝乡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1:06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