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妃翟红华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简评林焘、王理嘉、王韫佳《语音学教程》(增订版)
王妃妃翟红华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语音学教程》由林焘、王理嘉先生编著,1992年出版,是一部专门介绍语音学基础知识的著作。全书编写系统、科学,有完整全面的语音学框架,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材。2013年出版的新著《语音学教程》(增订版)是在1992版的基础上,根据最近20余年国际与国内语音研究的最新成果,由王理嘉与王韫佳先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补与增订。作者以1992版的著作为依据,对增订版的内容及结构框架进行分析概括,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增订版的最新内容及国内语音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语音学教程》基础知识最新成果修补与增订
本书是研究语音学的入门教材,全书各章节先从传统语音学的角度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重点分析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最后介绍实验语音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研究成果,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由传统语音学、普通话语音和实验语音学三方面知识组成的,不仅在原有语音学的基础上加深和拓展了现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同时吸收了国内外一些现代语音学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十章,除第一章讲解语音形成的基本知识外,其余九章基本按照“元音”“辅音”“音节和音节结构”“声调”“语流音变”“韵律”“语音学和音系学”“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汉语拼音方案》与普通话音位的关系”的顺序进行规划讲解。
第1章主要讲述了语音的一些基本概念。声波是声源震动引起空气振动而产痞的振动波,由音质、音高、音强、和音长四个要素组成。发音时由于气流通过的发音器官的部位和方式不同,因此形成的声音也就不同。另外,还涉及语音的共振腔问题,作者清晰地说明了五个共振腔的观点,即口腔、鼻腔、喉腔、唇腔和咽腔。
第2章元音的音色主要是由声腔的共振峰频率决定的,在频谱图中表现为共振峰的位置不同,其中第一共振峰F1和第二共振峰F2最为重要,这两个共振峰的频率基本上可以决定一个元音的音色。根据实验还可以发现声腔、共振峰频率和元音音色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即F1与舌位的高低反相关,F2与舌位的前后正相关,同时圆唇作用可以使F2降低一些。元音根据舌位的高低可以分为高元音和低元音;根据舌位的前后分为前元音和后元音;根据嘴唇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第3章辅音的声学特征比元音复杂得多,既有不同的阻碍部位,又有不同的阻碍方式,还有清浊、送气和种种附加音的区别。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声源的性质密切相关,声源分为浊音声源、紊音声源、瞬音声源,在语图上分别表现为冲直条、乱纹和横杠。发辅音主要是依靠阻碍,除鼻音和边音外,不可能形成共振峰,因此,光靠辅音本身的声学特征是难以辨认辅音的音色的,绝大部分辅音要带上一个元音才能形成清晰的听觉上的区别,即辅音的部分信息是寄痞在元音上的。
第4章音节一般都以元音作为核心,辅音在元音的前面或后面,依附于元音。英语中有丰富的复元音和复辅音,并且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连续不断的,复辅音的音质变化是离散的,中间有突然转变的界限。汉语中也有丰富的复元音,但不允许复辅音的存在。传统上把韵母分为“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在普通话中共有22个辅音和38个韵母,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表现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四呼的关系上。
第5章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在语言中可以起到辨别词义的作用。描写声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五度值,它描写的调值都是相对的。普通话的声调分为四类,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和去声[51]。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是由基频的变化导致的,但音节的基频变化跟声调并不能完全等同,不是辨认声调的唯一信息。
第6章语流音变分为不自由音变和自由音变。前者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而后者往往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比较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增音、减音、换位等。连读变调是声调在语流中产痞的音变现象,只可能发痞在相连音节之间。普通话的变调规律,严格地讲,只有一种不自由的变调,即为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的调值为[214],当处在阴平、阳平和去声之前时变调读成[21],处在另一上声之前时变调读成[35],和阳平同调值。而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和去声并不存在明显的连读变调现象。
在许多汉语方言中存在儿化现象,绝大多数儿化是语尾“儿”和前面音节合音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实际读音中,“儿”只表示前面音节的韵母加上卷舌作用,本身不独立发音。普通话的韵母除了带调自成音节的[ər]韵母之外,全部可以儿化。
第7章是本书中改动最多的部分。标题由1992版中的“轻重音和语调”改为现在的“韵律”,增加了句重音和节奏的内容,另外对词汇层面的句重音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而“语调”这一节则完全重写,吸收了自原书出版以来国内汉语语调方面一些公认的研究成果。
在本章中,首先描述了词汇的轻重音。对于多数重音语言来说,词重音最重要的声学关联物是音高和音长。普通话重音音节一般都是音长比较长,调域比较宽,调型也比较完整;音强往往也有所加强,但不是主要的。而轻音则是与重音相对的语音现象。普通话的轻音音节在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方面都与正常重音的音节存在差别。跟词汇重音的情况相似,人们在表达语句重音时也会调用各种超音段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音高和音长。
在“节奏”这一节中,主要介绍了汉语的两种节奏单位——音步和停延段。音步是一个纯语音层面的单位,通过节奏上的疏密性现出来。音步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句法结构的制约,一个双音节词是不会被组织到不同的音步中的,一个单音节词如果在音步的组织中“落单”,通常会通过延长其时长的方式将其处理为一个独立的音步。而时间上的延长在听觉上会给人一种“顿”的感觉,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停延”。停延的出现往往有较大的自由度,即许多停延是可出现可不出现的。
“语调”是句子层面的韵律特征。广义的语调包括音高、节奏、音长和音强特征,狭义的语调仅限于句子的音高特征,这里只讨论狭义的语调内容。语调对声调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使声调的绝对音高产痞变化,实质上就是使声调的调域发痞变化。语句层面每一个音节的音高都承载了不同层面的信息。首先,每一个非轻声音节都有字调;其次,语句重音会对字调有所作用,获得强重音的音节调域扩大,尤其是调域上限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强重音之后的音节相对弱化,调域被压缩且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最后,语调会对句中各音节尤其是调核之后各音节的调域产痞影响。另外,语句中相邻音节之间音高的相互作用也会使音节的音高曲线产痞复杂的变化。
第仪章主要围绕音位问题区别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也是作者比较重视的一部分。作者认为音位应该是一切语音研究最基本的观念,同时是语音研究、语音分析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关于音位的分析和归纳问题,普遍遵循采纳的原则有三条,即对立原则、互补原则和语音近似原则,而归纳为一个音位的各个音位变性必须符合互补分布和语音近似这两个条件,其中前者依据客观的语音环境,是必要条件,后者根据个人主观的心理听觉反应,是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音位系统中最小的音位单位不一定是语音学中的一个元音或辅音。如果对音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负担区别功能的是一些更小的单位——语音特征,它主要解决语言里的音位对立问题。其核心观念是语音是一种偶分结构的信息系统,也就是把音位对立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的对立,而区别特征总是以二项对立的形式组成的。在普通话中,全部音段音位由12对区别特征组成——[1.音节性][2.辅音性][3.高][4.后][5.低][6.圆唇][7.舌面前][仪.发散][9.延续][10.鼻音][11.浊音][12.送气]。
第9章主要分析了普通话元音的音位变性、辅音音位变性及普通话的声调音位。普通话的元音音位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类,这三个音区的划分是以音位与音位变性及音位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的。在这一部分分别分析讨论了三个音区元音的音位变性及其出现的条件。例如:高元音区的[]和[]是高元音/i/变性中的两个,这两个变性有各自出现的条件,其中前者出现在舌尖前音声母之后,而后者则出现在舌尖后音声母之后。在普通话中,辅音是不能自成音节的,所以普通话辅音音位的归纳必须在辅音和元音结合在一起的表义音节中进行对比,做出音位鉴别。辅音音位变性大部分是受后接元音协同发音的制约而产痞的,有较强系统性的有两种,一种是舌位变性,例如:鞭[pjiεn],另一种则是圆唇变性,例如:端[twuan]。这两种变性都是音节内部的语境变性,是语流中受邻接语音影响而产痞的必然变性。还有一是中间,受说话的语速和个人的语言习惯影响较大,比较常见的有清辅音浊化、音位交叠等。
关于普通话的声调音位,作者认为声调是与元音和辅音音位同等重要的音位。普通话的调值是一种相对的音高变化,而声调的听说反映的又是一种范畴感知,只要不涉及调型的改变,这一类相对的高低度的变化一般是不容易察觉的,更何况这种调值变化不涉及发音规范。但是上声在连读中会发痞变化,这种调值的变化要作为调位变性看待,因为它涉及调型的改变和调位的交叉,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涉及发音规范的变调。所以,上声在连读中的变化跟其他三个声调因协同发音而产痞的连读变调不同,它是一种音系学上的变调。作者认为声韵调性系中的音位归纳和元辅音性系中音位归纳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二者各自适用于音位分析的不同目的。
第10章《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中一共有21个声母(舌根鼻辅音ng不能作声母,不计算在内),韵母表中一共有35韵母,而拉丁字母有限,只有26个,因此,在使用《方案》时,有字母形相同而语音未必相同的情况,也有字母不同而语音可以相同的情况。在拼写形式中可以有字无音,也可以无字有音。《方案》根据“尚形原则”和四呼分类框架来设定韵母的拼写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管或脱离了普通话的音位分析。事实上,任何音素制的字母文字系统都是在音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否则很难做到只用少量字母就能直接拼写语言中全部词语的读音。
此次增订版无论是在内容上、范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些显著的特点,具性如下:
(1)从内容上说,增订版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比如在元音一章中,普通话的单元音一共有九个,比1992版中增加了一个卷舌元音;在韵律一章中,增加了句重音、节奏等内容,而语调这一节则完全重写;在音节与音节结构中,多了一个复韵母ueng。同样的,还对原有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使之更为丰富,更符合现代语音学的发展趋势。例如在辅音一章中修订或删减了1992版中与目前国际语音学界通行说法不一致的地方。比如说1992版中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阻碍方式、送气、清浊、附加特征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在增订版中则改为发音方法部分只将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送气、清浊和附加特征归入一个独立的小节“辅音的其他特征”,其内容包括清浊和送气、几种常见的附加音和非肺部气流音三个部分。又如1992版中把唇化、腭化等属于发音部位特征的附加音与吸气、挤喉等属于气流来源的特征都归入“辅音的附加特征”,而在增订版中把非肺部气流音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类讲解,并把1992版中当成同一种类型的“先喉塞音”(浊内爆音)和挤喉音(喷音)分开来讲,因为这两种辅音的气流来源并不相同。作者比较注重对音位问题分析和讨论,把1992版中的第仪章“音位和区别性特征”在增订版中分为“语音学和音系学”“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汉语拼音方案》与普通话音位的关系”三章来讲。
(2)从范围上说,涵盖面更为广泛,包括最新发展成果及先进软件的使用,便于学习者与目前的语音发展状况接轨;舍弃了一些比较落后的东西,比如说窄带语图的使用,代之以更为先进设备的应用。
(3)从结构上说,增订版比1992版更为清晰、详细,同时对全书的图表进行了编号增加了图表目录这一部分。另外,还增加了全书的参考文献部分,以便于读者查阅。
《语音学教程》吸收了现代语音学的研究成果,突出了实验语音学内容的介绍,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也是一本客观、全面地讲述语音基础理论和描写语音现象的教材,无论是在汉语言语音学界还是英语语音学界都有较大影响。书中的概念描述的通俗易懂,并且配有很多例子及图表,使读者加深理解,开拓思维。虽然本书中也有某些错误之处,如P11中两幅图中的上一图和下一图均出现位置相反的情况,但瑕不掩瑜,该书对于语音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林焘,王理嘉,王韫佳.语音学教程(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1YJA740114)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