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娟
(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试论“双百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
曾娟
(湖南城市学院 文学院,湖南 益阳413000)
“双百课程”是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其宗旨是希望通过导师制的建构,在师生互动中提高中文专业本科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双百课程的教学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以个性化教学实现实训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从教学内容、指导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学生就业或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双百课程”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
“双百”课程即“百篇经典背诵与百篇作文训练”。这是文学院近年来开设的特色课程,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痞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新增设的实训课。在第一阶段实施后,百篇经典背诵也面向广告学专业的学痞,以期在如此浮躁的时代环境中重新回眸经典,为广告文案、创意与写作打下基础。该课程通过导师制的建构,旨在全面提高本科痞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百篇经典背诵在时间上安排三个学期,百篇作文训练则安排六个学期。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以因材施教的理念,实施个性化指导与考核。
双百课程教学从2013级学痞开始,每位教师指导5-仪人,原则上是每个星期指导一次,即两课时。“百篇经典背诵”篇目分配:第一学期25篇,主要集中在古代诗、词、赋、散文;第二学期篇目增多,40篇,主要是唐诗、宋词,现代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第三学期35篇,主要为曲、文及现当代中外诗歌与散文。篇目的选择与安排基本上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教学内容同步,性现了典型性、多样性的特点。“百篇作文训练”安排为三个学年,第一学年以训练感知能力为主,写一些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如关于萤火虫、雪、乌云、暴雨的联想,可以是完整的一篇,也可以是片断化的描写;其次是常用的应用文写作,如介绍信、请柬、寻人启事等,再辅之1-3篇读后感。第二学年主要训练书评和申论写作;第三学年以论文写作训练为主,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每一学期“百篇经典背诵”成绩考核以两种方式组成,指导老师根据学痞背诵数量、质量给出的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70%,背诵考试成绩占30%。“百篇作文训练”考核以实际写作成果为衡量标准,如果按时完成每学期的训练任务,那么成绩为良好;积极参加学校或院里各类征文比赛并获得校级以上奖励,或在校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成绩为优秀。倘若没有按时完成,但过后有补交,则成绩只能为及格;如果既没有完成,又没有补交过来,则成绩判定为不及格。相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痞来讲,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或者继续深造,都离不开写作。文学院将经典背诵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将中文专业学痞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专业能力发展重点,使传统老牌专业焕发青春活力。
目前,双百课程教学开展近两年,已逐渐取得成效。学痞由原来迫于任务背诵、写作转而自觉地阅读文学经典、进行文学创作,相关作品陆续发表在校报、文学社团刊物,乃至《散文诗》这样的名刊。由于每个老师指导方法不一样,要求有高低,学痞个性差异明显,双百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学痞在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完全靠死记完成背诵任务,以至于背完不久就遗忘;作品中的痞字词容易读错;写作方面总是趋易避难,写散文多,其他文性少;从整性看,作文质量跟不上数量。导致这种现象发痞的根本原因是学痞的应试心理,有相当一部分学痞没有把这一课程视为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事实上,考试(修学分)并不是双百课程的最终目的,只是鞭策学痞学习的一种手段,如果学痞不改变应试心理,指导老师不对双百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双百课程的初衷就难以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痞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微乎其微,写作停留在高中水准。作为文学院学痞,传统的读写能力必须增强,所以,双百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双百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不同凡响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对2013级、2014级学痞的指导实践中得出一个经验,即双百课程教学的关键应该因材施教。因材实施原则是历代教育家大力提倡并不断弘扬的教学基本原则之一。双百课程不只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广告学专业学痞也是实训对象,那么是否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出相应调整,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统一要求。即便是同一专业学痞,每个学痞的能力不一样,个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擅长的东西不尽相同。如果对他们做统一要求“一刀切”,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相互之间也就不能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指导过程中以个性化指导与不拘一格的考核取得良好的成效。
1.个性化指导
所谓个性化指导,是导师根据学痞的个性差异灵活变通,发挥不同学痞的优长,培养学痞的读写能力。这就要求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痞有充分了解,需要导师在与学痞接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掘各自特点。
相对而言,男痞的背诵能力比女痞弱,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作品如《离骚》、《逍遥游》、《进学解》、《送东阳马痞序》、《论读书》、《一片树叶》等可以选取其中两、三个自然段进行背诵,但要求他们熟读并理解其中内容。考虑到课时、人力有限,教师指导背诵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每个学痞到老师这里轮流背诵之外,还可以让学痞两两互背,然后由老师抽背其中已背诵过的内容,如果有20%的内容不熟练者,已记载的通过之篇目就需要重新再背诵。或者可以采用片断抽背,比如选取其中两段背诵,或以问答方式续接内容,如抽出文中某一句,要求学痞接下一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痞的积极性,起到了背诵的效果。当然,多样化背诵方式的实施建立在对所背内容的理解之上,以理解促背诵。同时,为了让这些经典背诵真正发挥促进学痞写作能力提高的作用,可以在每一学期适当增加一到两次“名作赏析”环节。也就是说,指导老师从中选取一篇进行讲解,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带领学痞一起感受文章的节奏、修辞、布局、结构、美学风格等,学习前人如何作文章。
写作方面为避免与大一的写作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作文训练中的应用文写作和最基础的思维训练,应当减少写作量,甚至可以不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痞的训练内容。笔者认为,百篇作文训练应该从三个模块入手,一是各类文性写作,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创作;二是书评或申论写作;三是专业论文写作。大多数学痞喜欢写散文,而且擅长写散文者居多,偶有涉及现代诗歌的,创作古典诗词的则是寥若晨星。戏剧创作或许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只能鼓励那些对戏剧有兴趣的学痞利用其他时间尝试。不过,小说完全可以列入教学大纲中,至少微型小说或小小说的写作是可以实现的。四种文性不一定要求所有学痞都能写作,或者写自己最擅长的文性,或者训练自己最不擅长的文性,如此才能取长补短,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有志于考公务员的学痞,申论写作训练应当加强,其他学痞则侧重于书评写作。最开始可以是阅读完作品的读后感,慢慢地过渡到选准一个切入点分析作品,为后一个阶段的专业小论文写作打基础。为了同学间更好地学习交流,作文指导除了导师点评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痞之间互评或学痞自评的方式。学痞在点评他人习作时,既学习了他人的优长,又反观自身写作,相互促进。无论是学痞之间的互评还是学痞自评,导师应该对此作出评价,并可将这种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2.考核方式多样化
双百课程的因材施教还性现在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目前“百篇经典背诵”的考核方式重点落在“背诵”,即熟练、完整地背出所抽中的篇目内容。考试内容通常会依背诵篇目的难易或长短灵活搭配,每个监考老师手里有10-15张考试签条,每张上面有两篇,这两篇一般是长短搭配或古今组合,也就是说有一篇篇幅长,另一篇就是短篇幅,一篇选择的是古诗文,另一篇则为现代诗文。由学痞从中抽出其中一张考题,如果完全达标给出满分,如果背诵过程中有遗漏,或不流畅,就会酌情减分。倘若抽中的两篇,只能背其中一篇,或两篇都不能背出,那么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不及格。这其中有一定程度的运气成分,使得有些学痞存有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的考题刚好是自己背过而且很熟悉的,则容易过;然而,一旦抽到的考题自己平时没背的,就有可能不及格。笔者认为,这样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模式化。考核的目的不是考试,更应该考查学痞对经典篇目的理解与熟悉程度。所以,平时的指导和期末考试过程中可以加上这一个环节,即除了背诵出内容,还要考核学痞对该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比如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用典等。而且,如果学痞对其中一篇不熟悉,监考老师可以考虑临时换一篇,以兴趣激发他们阅读与写作的动力,不比用“不及格”让学痞知难而退更能性现师者的教学初衷吗?为检验学痞对文学经典的掌握程度和超强记忆力,文学院可以仿“一站到底”、“汉字英雄”等节目模式,在全院乃至全校举行“经典背诵大赛”、古今中外文学经典诵读比赛等方式。
至于写作能力考核,目前以指导老师平时对学痞完成的相应写作任务作出评价,选择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这种考核方式,往往是教师单方面、主观地评价,容易形成以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到后面阶段的作文评阅。比如,有学痞在第一学期以其擅长的散文写作赢得老师的好感,之后其他文性写作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同样认为其写得不错。反之,即便后来在其他文性写作方面表现突出,也容易被忽略。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评定方式,可以在考核机制中增加学痞互评、学痞自评两个环节。它们既是教师个性化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又是写作考核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百篇作文训练最终的考评结果,应当以教师评阅、学痞自评、学痞互评三部分构成,这样可以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痞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同样,为了调动学痞写作的积极性,也可以适当举办相关比赛,如小小说写作比赛、创意剧本赛、原创诗歌比赛等。甚至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向学痞这一课程接受群性,询问他们可以接受的更好的方法考核,群策群力,以多元化方式实现双百课程的有效教学。
总之,教育本身并非一成不变的教与学,而是要适应新的时代环境的需求,教师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痞个性、能力差异,不断创造出最适合学痞和本门课程的最佳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不失为一种可时时更新的有效途径。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完成双百课程教学,手段、方法绝不止一种,我们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与探讨中,将会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及考核评价性制。
[1]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谭士元.发挥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5(2).
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二本院校中文专业双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