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杰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激励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创新刍议
苗琳杰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学校历史教育是中学生直接接触历史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注重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机,是中学历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激励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内部动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内部动机,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三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用激励教育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中学历史教学 激励教育 教学创新
激励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摩擦出来的智慧火花。在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中,激励教育无疑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开拓学生兴趣点的首要选择。激励教育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挖掘其潜藏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激励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以期达到中学历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目的。
激励教育作为从历史教学中因时而生的新事物,诞生于传统历史教学的母腹之中,摒弃了传统历史教学中消极的、陈旧的东西,吸收了其合理因素,并彰显出传统历史教学所不具有的生命力。因此,激励教育是具有可发展性的新事物,具体有以下三点:
1.与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相比,激励教育更适应当前历史教育的大环境。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学科教学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分数和素质究竟孰轻孰重。在高考尚且不能废弃的今天,考试的模式和范围因时因势地做出了变革,不再是纯粹的书本考试,而是侧重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测试,继而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增加。与此同时,激励教育因时而行,它以立志从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着眼点;以学生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为依据;以人本主义发展观为切实立场,既彰显了激励教育在现在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夯实基础,又证明了它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教学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
2.激励教育更符合当前中学生们对历史教学的需求。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处于危险的临界点,学生和教师之间很容易产生教与学的矛盾。好的教师,会在这特殊的时期用合适的方式和情感去帮助学生迎接来自青春期的挑战。激励教育,从中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他们为感受的主体,是更加贴近学生内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刚柔并济,把教师与学生统一到一个立场上,用一双眼睛看世界,一个心灵悟人生。在历史教学中,激励教育倡导暂缓知识的硬性灌输,缓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烦和抵触情结,主张把历史课堂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化简为一,用贴近中学生思维的方式,猎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挖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修正传统中学历史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用激励教育的方式借力打力,让中学历史教育在激励教育的改革下越走越远。
3.激励教育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更符合历史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素质教育,是历史学科教学为适应当代教育模式下的产物。当前历史教育发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历史智力的开发、个人的学习习惯及健全的人格培养等方面都有着迫切的需求,而激励教育就是满足这个需求的一条阳光大道。它强调动机的重要性,明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机是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目标。激励教育的着重点不只是在于眼前学生的历史成绩,更是关注于未来学生的整体发展。内在动机的养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看法和学习习惯,对于历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育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考取合适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是表达的文化。激励教育专注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看护,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颇具深远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益于促进中学生历史学科成绩的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节奏太快,过程枯燥,给学生留下个人反思的时间太少,如此一来,堆冗苛杂,造成中学生心理上的厌烦感,动辄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大大降低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激励教育力求从根本上塑造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内外动机的挖掘,让学生发现历史学习的乐趣。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及对历史学习的需求,带领他们学习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目标并督促他们实现目标。长期如此,可从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有效提高历史成绩。
2.有益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激发和鼓励的教育,在充斥着激励教育的世界里,学生没有三六九等,老师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教育能真正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在此期间,教师的唯一职责就是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帮助迷茫的学生放大自己的闪光点,做独一无二的自信的自己。其实,中学历史教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是在千万学生迷失了自尊自信且自暴自弃之时,似乎只有激励教育能让教师做到绝不放开他们的手,它让教育者明白:一旦放开,教育就会更难了。激励教育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也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它以人为主题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3.有益于促进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新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来说其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眼光要长远,树人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历史教育更是如此。学习历史就是学习文化,它囊括人类发展的全部精华,因此是教育所不能忽视的一门学科。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者就需要把历史学科的精髓发扬光大,不仅仅是局限于当前应试教育的要求,更是要为未来学生们的教育发展前途做进一步的考究。激励教育就是带动历史教学活性发展的有力武器,运用得当就可以促进历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历史教育接受者终身受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岁月的一朝一夕,都蕴藏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里。故,激励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所长的每一个细节都隐藏在平常的生活中,以最朴素的姿态,挥洒最热烈的情感。现实教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有可能发挥着关键的激励作用。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激励教育,具体如以下三点:
1.正确对待内外动机。中学生是一群处于“心理上断乳”时期的青少年,单凭分数、奖品这类的外在动机满足不了他们现在发展的需求,而兴趣、信任这类的内在动机对于他们的发展能够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外部动机激励学生改变行为的时效性十分可观,但这种改变只是暂时的并不长久,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激励学生来说是最适宜的。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双管齐下,但尽量以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为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知识点塑造一个历史场景 (这个场景一定不能超出学生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身处其中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才可以改善他们面临的情景,且在学生得出答案时积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的胜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内部动机巍然矗立,再定时辅以知识测验、奖品鼓励等外部动机的吸引,激励教育的功能将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2.合理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由于教师相信并鼓励一个学生,而引起该学生在成绩上的增长。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是学生产生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的榜样作用在此期间尤为重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投入程度。不能一味地批评,否认学生的努力和付出,即使结果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在学生努力的这个过程当中寻找闪光点,告诉他们你对下一次他们成功的期待。给予学生一个积极的期望,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刺激他们在历史科目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回馈自己。
3.用好奇心引发最佳唤醒水平。最佳唤醒水平表现为:行为兴奋的、感兴趣的、为学习做好准备的,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的创造尤为重要,好奇心就是创造它的一把利刃。历史学科之所以被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就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太复杂的实物,比如一些高深的史料传记,超出了学生们的认识水平,学生缺少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就会主动放弃对该实物的追逐;而太简单的东西,如学生们很熟悉的历史事件、人名、地名等,就会很快被学生忽略不做更多深究。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一些新奇的、在中学生理解能力之内的新视角,勾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最佳唤醒水平,让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总之,历史教育是人文的教育,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应对考试的需要,还是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意志的培养,激励教育是应对当前颇为适合的一种创新性教育手段。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紧激励教育这面大旗。
[1]赵国祥.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姚海林,张厚粲,译.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闵廷均,钟金贵.理念·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育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