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如 周时娥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陈彦如 周时娥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作者转而回顾“慕课”的最初设想理念,针对社会教育层面为响应“慕课”时代的号角所作出的一些急于求变的相关教学变革,提出了确凿的质疑。分析究竟哪种变革才会产生长期稳定的积极效应,是对“慕课”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搬家行动还是根据理念的再思而找寻一条拥有固定发展方向的缓慢的体系型建设之路?在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之后,或许能够得到一条相对正确的适时发展之路继续前行。
慕课 网络在线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
伴随科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本着国人对教育进行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冲动,教育界出现了一批以“慕课”为中心的时髦热词,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线上线下教学”等。这些词都不外乎地证明了中国各大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教育层面都在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之中。不久之前,某知名大学校长甚至称“慕课”就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孟庆宁,2014)。那么,这种对信息化教学的倾慕,到底是出于一种基于急于求变的心态之下的无厘头的狂热,还是已经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之后的证明具有行动逻辑的理性行动?在这略带激进的赶超风潮之后,我国以往的传统教学又应做如何正确适时的反思和调整?抑或我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又该如何不失水准、不失风度地镶嵌其中?立足于能够冷静理智地回应技术对教育推动的这一主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学变革现象的分析——对“慕课”的反思,进一步延伸到对高校应用发展的启示上,即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建设网络在线课程体系时应遵循如何一种发展模式而在此作探讨。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由于英文缩写MOOC,因此中文音译为慕课。“慕课”的概念通常因英文概念源词翻译而被简单地理解为放在网络平台之上的,涵盖多种学科的,可供无限制人数的学习者学习的视频课程。简单来想,这种理解符合事实表面现象。因为慕课最初是在2012年由几个其中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如美国的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创办了edX,Udacity,和Coursera这三个主要学习平台而形成其模态。后来在2013年,我国名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正式宣布加入edX之后,随即成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再往后,中国的各大院校纷纷响应,制作自己的教学课程录像或将其精简为“微课”,为体现重要性又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即只将其录像作为课堂前的引子或概述,而真正的教学还是回归到传统课堂。如果在此顺时顺势地往下推论,不久之后将会风平浪静,“慕课”将成为一种往昔风潮或过时之物,而它留下的也所剩无几,教学依旧驻扎传统课堂而形式设计等依旧保持不变。分析此次热潮,追根究底是一种商业运作,得到最大实惠的是推动此次运动的网络推手或商业经营者。相对学习者,它成为一种零碎的学习视频;而相对教学工作者,其无疑成为一种短期的自我展现和新兴教学模式尝试的徒劳。技术对教学的革新本应是巨大而彻底的,为什么最终又会回归本源?关键点就在于“慕课”的被反向利用,它的盛行是因其形式而非最初的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它违背了最初的理念。
回顾理念的提出,是于2008年由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道恩斯,在加拿大试点第一门课程时所描绘的一个发展愿景,即对“慕课”能够成为基于连通主义的教学生态系统的期望。在分析理念时,有两个关键词不可忽视。从远及近得看,第一个关键词为生态系统。孟亚茹指出:“在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学习者、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这四个因子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只有处于动态平衡时才会得到良性发展。”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教学媒体的因子适时转换为在线网络,而另外三个因子,教师、学习者和教学内容虽有其自身特点的变化,比如教师角色从给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习者从全盘接受的整体角色更趋于成为具有批判认知的具体个人角色;教学内容从单一升级为多样化,但在生态系统是概念之下,三因子的存在保持稳定不变。为使教学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地良性发展,不仅不能忽略其各自自身特点的发展,还要更加注意彼此之间的互相作用与互相影响。而现今“慕课”的发展对于整个教学生态系统而言则是一种非良性的发展。观察总结发现,围绕“慕课”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两种趋于模式,即要么是把传统或线下课程打包搬家至网络线上(简称“搬家行动”),要么是学校组织各种与学习者无联系,但与教师的教学水平风采成正相关的各种竞赛展示(在此简称为“秀场活动”)。无论是哪一种趋于模式,两者都呈单一型发展,并没有考虑整体体系或生态系统环境的大局面,终将导致随时和随势的消失。因此,为了使其影响,即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能够实至名归,更加彻底地起到地动山摇的作用,我们就必须更加详细地考虑到生态系统下各自存在的独个因子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使其和谐共生式发展。简言之,技术发展必须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广涵性和丰富性,借助技术发展,呈现单一渠道向多种渠道的跨越,学习者接受信息和分辨信息的来源与能力也产生辩证式与创新式发展,而教师的单一角色随即升级为复杂多变的引导者和交流者,在此代替过往教师讲书于学生的课堂情境模式为一系列围绕一个特定根性目标,即培养具有合作交流和创新精神及高素质教养能力,而展开的不限于线下的持续发展中的活动。理念中的第二个关键词为连通主义,它与西方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建构主义亦称为结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创立儿童认知发展时所涉及提出。它遵循两条基本原理,一是知识的主体创造性;二是认知功能的适应性。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慕课”理念的第二个关键词“连通主义”的本质亦需符合这两条理论,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创造新认知,并具带其适应性。从广义上看,信息化教学的确是在科技创新技术下的产物,它符合适应性原理,另外,它的确有别于过往的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新事物。各种知识的传输向着一个核心力量,即成体系发展,最终产生思想的跨越,取得创新发展的逾越性学习成效。
回到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这一话题,体系化建设的必要性已无需赘言,因为它别于现今潮流的发展,且符合“慕课”理念的核心思想。具体如何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上,除了考虑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特点外,在结合网络在线发展并呈现体系型成长时也要考虑到其实施的具体方案设计。首先,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是一项基础课程,基础课程的特点是以提高人文素质为己任,结合学科特点,对学习者学术英语能力及交流能力,伴随国际化的社会环境,更加有所强调。这正与传统的英语课堂对新时代革新的需求交相辉映。目前,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自2014年进行教学改革转型以来,已实现了信息技术工具与教学资源相整合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使学习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使之以层次阶段分明,满足不同现有程度的学习者,朝个性化需求方向发展。但对于庞大的信息资源,如果照抄“慕课”进行搬家工程,缺少系统化考虑,摈弃知识的主体创作和适应优势,必将导致若干年后与“慕课”同时消失的结局。由此看来,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
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先生曾在慎独天下形势的一本相关著作中提到,正确认识眼下的局势和成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并认清“慕课”时代中教育界的各项变革后,我们再一次回归本源进行“慕课”理念的反思,并提出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曲折性变化,但使之成为一种常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彻底性改变才是我们真正时代的变革。
[1]孟亚茹.高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大学生ICT素养和影响因素[J].外语电化教学,2009(6).
[2]孟庆宁.“慕课”热潮重释:现实困境、行动逻辑与文化反思[J].江汉学术,2014(8).
[3]李晓明.是“小慕课”,还是“大慕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
[4]钟莲花.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接受性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5]王晓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6(2).
[6]刘军,杨西龙.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7]莱瑞·约翰逊.[美]萨曼莎·亚当斯贝克尔[美]白晓晶,李胜波,译.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8]王军武,王海杰.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5).
[9]王蓉.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