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萍 唐 丽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文化视点】
论政府的创客文化塑造
韦秀萍 唐 丽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塑造创客文化是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创客文化的塑造需要政府制定与实施更多相关的政策,包括对创客文化主体和成果的政策鼓励与保护,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创客文化,加速创客文化的传播,扩大创客文化的影响,使其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
2015-05-15
创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层面的保障,包括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等。阿伽西在其著作中曾提到过“当代社会需要把科学技术的公共政策研究置于公共议程的优先位置,借此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又控制科学技术所孕育的权力。”[1]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客文化建设需要科技政策特别是与技术创造、保护和能力培养相关的政策建设。这些政策代表着国家对创客科技创新的态度。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被淘汰,不被历史抛弃的关键因素。
政府为支持创客的发展,制定了多项措施。“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简化登记手续”[2]“ 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3]“要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4]等,支持创客创业或者创造出新的产业,为初创者提供绿色通道,给予资金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倾斜,这些都能推动创客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众创空间的建立,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小范围创客文化形成的原因与保障。2015年6月16日,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重申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坚持开放共享,推动模式创新”[5]在这里面给予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很多具体的政策支持,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创客创业的积极性。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创客文化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创客的劳动成果不仅是对创客群体的尊重,也是对技术知识的保护。创客对某项技术进行的微创新,弥补了该项技术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甚至攻破了某一领域内的某个技术难关,这是值得鼓励与支持的,而对创客的最有利的支持就是对创客产品价值的肯定,首要表现就是对该产品技术的保护。这不仅关系到创客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创客文化能否在当下的社会中发挥其创新、创业精神的影响力,所以,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关于创客成果的产权保护体系,为创客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提高创客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客在完成一件产品之后,往往都会急于与他人分享,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他们往往不注重自我产品的保护。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创客所研发出的新技术,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与分享时被一些企业或者制造商看到,他们转身将该项技术进行注册,然后应用到生产中以获取经济效益,而该项技术的研发者却毫无收益甚至是对此事毫不知情,这对创客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损失,所以有必要对创客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产权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创客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实践性。
首先,开展创客教育,应该从主体、工具和客体三个方面操作进行。在主体方面,要培育主体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社会锻炼的机会。在整个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工具、手段的利用,学校或者其他社会团体要注重创客文化的引进,并为受教育者提供可以进行创意实现的平台以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工具和人力资源。在客体方面应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获得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新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
其次,创客教育开展与实施的顺利进行,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为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输送大量的人才。它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对于创客教育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解读:“一种是“创客的教育”,旨在培养创客人才;另一种是“创客式教育”,旨在应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教育。”[6]前者培养的是创新型的人才,有创意、有能力。而后者则是一种创新观念的灌输。拥有创客式的思维和创客能力,使得学生能得到更多元、更全面的发展,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
最后,创客文化是创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它改变了以前精英教育、精英创造创新的模式,使得社会大众成为创业创新的主体,也使创客文化的形成有了可能。创客通过创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实际上与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通过创新来定位自己的。创客教育其实是提倡以技术为基础为工具,提倡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的创新方式在教育上的实践。教育者有义务发挥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将这种创造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来,以此来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阿伽西.科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8.
[2][3][4]卢静娜.国务院研究促进“众创空间”措施为创客搭建新平台[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5-01/29/content_2811635.htm.
[5]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6/16/c_127921712.htm.
[6]杨现民等.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2(25).
【责任编辑:周 丹】
G12
A
1673-7725(2016)06-0010-02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L14BZX010);2016年度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项目编号:ZD201607)的研究成果。
韦秀萍(1989-),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与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