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新闻传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刘敏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话等高科技相继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传播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随着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比如互联网、新闻的出现,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新闻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挑战;对策
1.新闻传播的概述
新闻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事实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前提。同时新闻也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真实性的反映,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传播在基本形式上就是通过发布信息、相互传递、公开告示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图。比如消息的传播、超市的促销、政府的公告栏等等都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新闻传播开始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新闻传播的对象大众化。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新闻传播具有真实性。新闻传播是对我们国内外发生事件的一个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一直秉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意愿,让人们了解到新闻最真实的一面。其次,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传递最新事实、了解最新动态、播报最新事件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新闻报道的是最新的事实,报道和发生之间的时间差距越小越好。第三,新闻传播具有公开性。由于我们是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新闻传播是公开的,是针对每一个公民的,通过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我们能够更好地行使我们的权利和履行好我们的义务。
新闻传播的工具有多种多样,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新闻传播的工具主要有报纸、手机、互联网、电视等等。这些工具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所以新闻传播能够很好地监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从而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打造阳光工程。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在狭义上讲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普遍传开,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被大家所接受,并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这三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联系、发展、矛盾和实践的观点,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是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过程来看,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传进中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毛泽东领导的抗战时期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以及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紧密联系群众,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3.新闻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新闻传播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用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的语言使得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其次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新闻传播要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馈,做到真正服务广大人民。第三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发挥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由于新闻传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可以先在群众中进行一次关于原著的集体学习,再者通过新闻传播的方式让群众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渠道。首先是新闻传播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其次是新闻传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随着新闻传播的普及,其更好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是新闻传播有利于强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新闻传播一方面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例如,其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与新闻传播的工具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运用新闻传播的各种手段,比如手机、互联网等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工具,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原因之二是新闻传播者运用更通俗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表达出来,使其能够每一个人所接受,所理解。
新闻传播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和普及率。传统的教育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空间限制指的是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比如教室里和学校里来接受知识。在这里来实现知识的传输和由较低的阶段向较高的阶段的上升。时间的限制指的是,必需积累到一定的年纪,我们才可以接受知识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地跨入。比如我们现在有着入学年龄的规定,有着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新闻传播的教育方式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过去由于科技的限制,使得人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多种限制,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闻传播的大众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与日俱增。
新闻传播给马克思主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冲击。新型的传播工具的出现,使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由于严峻的国内外形式,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随着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这种传播工具开拓人的思想,大肆地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宣传资本主义文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思想,同时西方宗教也利用网络来干扰马克思主义国家的信仰问题。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其次是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现了话语权之争。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就是主张充分表达大众的想法和意愿。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我们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在网络背景下,民众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信息更新快,即使一些有影响的信息也会很快被人们淡忘,同样马克思主义也不可避免。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第三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时代,由于新闻传播在政治和经济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所以新闻传播者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一大批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者,他们不仅要有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关注现实、关爱大众的品质。
首先,运用新闻传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闻传播的内容要符合大众需要,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于大众。最终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因此新闻传播的形式要喜闻乐见,这样才能更容易接受。新闻传播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来进行,传播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来影响人们的。我们要根据大众的需要来调整新闻传播的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我们要把新闻传播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结合起来。精英文化就是传递“正能量”的文化,它的存在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形象。
其次,推进新闻传播体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进行。新闻传播的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构成体系、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为了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新闻传播媒体要采用创新的管理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闻传播者队伍的建设。只有新闻传播者具备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素质,有着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新闻传播者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了解生活中的最新动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群众。
第四,我们要健全新闻传播法律法规以来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制化。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净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环境,引导群众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1]张振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杨宏庭.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9(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