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等三大谣言辟谣
6月27日,由国家 网信办、农业部、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指导,新华网主办的2016中国食品安全辟谣论坛在京举办。这一活动被列入2016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7部门发布的《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一。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理与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教授佘锐萍、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李耘先后对近期流传较广的三大谣言——“猪肉钩虫煮不烂、炸不熟、杀不死”“纯净水呈弱酸性,饮用后会形成酸性体质,降低免疫力”“鱼腥草会导致肾病、肾癌”进行了辟谣。
近几年来,“市民买到有虫猪肉”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持续“刷屏”,称在猪肉中发现白色带状物,是“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的“钩虫”,而其还上传有“猪肉钩虫”的相关图片,引发不少民众的议论和担忧。
佘锐萍表示,她与多位专家在查看了网上的所谓钩虫的图片后一致确认网上流传的“猪肉钩虫”的相关图片,大多都是猪肉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肌腱或筋膜等结构。
佘锐萍指出,现有的资料表明可以感染猪的寄生虫病大约有20多种,其中虫体可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寄生的只有两种病,一种是猪囊尾蚴病,另一种是旋毛虫病。由此可知,在猪肉中并没有所谓的“钩虫”,因此关于“猪肉钩虫”的说法缺乏科学性。
佘锐萍表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到目前的研究为止,除了引起疯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以外,所有感染畜禽的寄生虫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均可通过高温处理后被灭杀,寄生虫虫体一般在80℃以上即可被杀死。网上所说的“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是因为它们本身并不是虫子,也没有生命,而是肌腱等致密结缔组织,所以一般的烹饪方法很难煮烂。
近段时间,网络流传着一种说法,称纯净水呈弱酸性,缺乏矿物质和矿物元素,饮用后会形成酸性体质,并导致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流失和析出,降低免疫力,引发疾病。
阮光锋表示,经食药监总局、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确认,这是一则谣言。
根据专家意见,在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的pH值低于7.35的话,实际上应该发生酸中毒,正常人没有疾病的情况下,pH值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实际上,人体内有一个保持酸碱平衡的稳定系统——酸碱缓冲体系,这个系统会自动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度。不管是弱碱还是弱酸性的水,其中酸碱物质的含量非常低,并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
另外,碱性水、离子水改变酸性体质等说法,也是不成立的。胃酸的pH值是0.9~1.5,酸性极强,即便是喝下所谓弱碱性的水,到胃里也已经彻底酸化了。阮光锋表示,综上所述,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纯净水对人体可以形成危害,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最近一篇长微博——“鱼腥草与马兜铃肾病”,引起不小的反响。但是,这一说法是真的吗?李耘表示,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同时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李耘认为,质疑“鱼腥草具有肾毒性”有一定数据支持,但是直接认定“鱼腥草致癌”的逻辑推演不够严谨,结论有失慎重。
李耘举例说,黄曲霉毒素B1为1类致癌物,而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依然为粮食设定该类物质的限量标准而非完全不得检出。
李耘介绍说,目前,鱼腥草被纳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中国药典》第一部(2015年版)都将鱼腥草归入药食两用的名单。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王洪兵表示,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畅通无阻,食品安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给公众带来了困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质检总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谣言的辟谣工作,自2008年以来,已通过质检总局网站累计公布不合格进口食品信息2.1万余条。
去年8月,在国家网信办、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质检总局、农业部等部委的指导下,“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起成立。截至目前,联盟已发布了第一期食品谣言榜和乳业谣言榜,所选谣言均经过相关协会和联盟专家团审核,向公众澄清了谣言,传递了食品安全科学真相。据悉,下一步,联盟官网拟陆续推出谣言举报、网友互动等特色栏目,还将举办辟谣宣传与科普公益线下活动。(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