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纲
精准扶贫,让困难职工“不掉队”
□郭振纲
全国总工会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工会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五大目标任务,要求将“精准”贯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全过程,做到底数精准、原因精准、措施精准、解困脱困精准。实现户策对接,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既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眼前困难,做到无基本生活之忧,又帮助困难职工脱困,走上致富之路,确保到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多数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职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脱贫解困,帮助这些困难职工尽快脱贫解困,既是让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获得感的实现需要,也是工会“娘家人”的责任担当。
应该指出,为了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各级工会组织一直在努力。从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的送温暖活动,到通过职工医疗互助解决一些因病致贫的职工解决经济负担,再到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困难职工的就业能力,国家扶贫行动中不乏工会组织的身影。现在,全国总工会总结各级工会组织多年来帮助职工脱困解困的经验,从制度层面提出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行动计划,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路径明确,可谓新时期帮扶困难职工的“升级版”。
将“精准”贯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全过程,关键在精准。要做到精准,首先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这就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在确定解困对象时,要划出困难职工的范围。比如,按照本地居民的家庭年收入标准,根据国家统一的贫困人口标准,筛选出本地区的困难职工名单。确定出来的困难职工名单要经得起检验,要按照“一户一档案”的原则建档公示,确保公平。其次要做到致困原因精准。是因病长期致贫,还是因为意外事故暂时生活困难;是因为就业能力单一限制其解困,还是因为子女上学负担拖累;是因为政策性原因失去工作岗位还是因为自身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原因摸清后,要按照“一户一计划”的要求,建立底册,确保真实。再次要做到解困措施精准。比如,帮助职工解困的途径是怎样选择的,有没有托底措施,是否符合困难职工的实际。解困脱困措施确定后,要按照“一户一措施”的要求,和困难职工建立结对帮扶的机制,和职工讲清楚要干什么、怎样干,确保有效。第四要做到扶贫管理精准。比如,责任人可追溯,扶贫流程可追溯,解困脱困过程可追溯,困难职工退出解困范围可追溯。
目前,全国280万个基层工会组织、20多万个工会帮扶中心和站点,正按照全总的要求,实施“技能培训促就业”“创业援助”“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金秋助学”“一帮一”“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等七个行动计划开展精准帮扶。不少地方根据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精准施策。比如,对纳入低保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困难职工,着重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家庭收入实现解困脱困;对因各类因素造成实际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但尚未纳入低保的困难职工,着重推动其纳入社会保障解困;对患重特大疾病、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家庭支出突增,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着重推动其纳入医保制度和政府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制度;对长期居住在城市、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推动其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生活困难的职工,协同政府落实政策措施,解决好转岗、再就业等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通过精准施策助力职工解困脱困,一定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奋斗目标上书写出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