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颖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佛山 528500)
基于职业道德视角的大学生责任教育
朱仙颖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佛山528500)
摘要:大学生责任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的最显著特性。从职业道德的视角探讨和实践大学生责任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明确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大学生。本文通过分析基于职业道德视角的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大学生责任教育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一些高校出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责任意识”状态,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责任的缺失,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经过双方的面试和交谈过后,自身没有考虑清楚就签订相关就业协议,签订后发现不合适就直接不去报到,没有任何交代。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工作中遇到一点不顺心就直接走人,没有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也没有任何的工作交接。这种不良现象反映出职业道德视角下的责任意识缺失,这也将给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带来不良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职业道德视角对大学生责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在职业道德中职业责任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职业责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群体实施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职业责任教育也绝不能忽略。假如只是注重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对于大学生职业责任的教育,其所培养出来的高等教育人才自然也就难以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自然也就成为空话。可见,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教育一定要以开展职业责任教育为辅助,这样在大学生人才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一些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一些高校就业教育往往存在就业指导观念陈旧、功利性过强等问题,已经影响到高等院校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的实践。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对口就业比例的不断降低,某些高校觉得既然大学生毕业之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暂时无法确定,对在校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就纯属多此一举,因而缺乏针对性。即便是一些高校对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有所安排,其内容也只是职业指导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例行公事般对学生提提宏观要求,缺乏系统有效的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机制。因为不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毕业与求知,许多大学生对此不够重视,所以也就缺乏相应教育成效。
(二)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应届毕业生个性较突出,做事情比较意气用事,主要体现在求职过程中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但会因为自己一点私人的原因就违反协议,直接不报到,有部分毕业生还会出现在岗位工作不到一个月就频繁跳槽,没有预先告知,直接一走了之,没有做好任何的工作交接等。这些不良现象都体现了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责任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同时因为受到当前社会中的一些负面事件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过于急功近利,在职业道德责任教育领域表现出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倾向,觉得市场竞争就是金钱与利益之争,因而没有心思认真接受职业道德责任教育。
(三)缺乏系统有效的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机制
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应该贯穿于大学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大部分高校对于职业道德责任的教育基本集中在大三,主要是通过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小部分内容进行。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责任不了解,同时责任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的实践,仅仅是就业指导课程略微提出,这样对于加强大学生对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没有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系统有效指导,对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负责任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高校应加大对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的重视力度
高校需要将责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纳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具体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中,以便为责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丰富的思想理论支撑和广阔的实践场景。高校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每学期或学年都要有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围绕“责任教育”主题广泛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要将责任教育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法规教育、择业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责任教育的整体效应。
(二)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1.将职业道德责任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行为养成和思想引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就必须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在迎新点可以展示所组织的相关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活动内容,让新生一进来学校对职业道德责任就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接下来通过系列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工作和义务,并坚定这种信念,为实现这种信念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高校要把职业责任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及内化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责任观念和职业竞争意识,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习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职业责任进行正确评价,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教师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大学生正面临人格的重建与完善,在这关键时期,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灵魂的重要塑造者对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立业、敬业、勤业、创业和乐业精神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会直接强化教育的效果,并在学生中发挥长期的作用。高校可开展教师岗位比赛、评选优秀教师等活动,提升教师,并扩大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
3.针对特殊群体推进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的落实。“90后”大学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比前辈们更敢想、敢说、敢做,能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反感自己思想上还没有认可的事物,他们有时会把社会上部分人没有责任感的行为扩大化,作为自己将来不承担职业责任的理由。学校要通过学生社会调查、访谈、座谈、讨论、演讲、报告会等形式,首先让大学生从思想上接受职业责任的理念,然后开展如“加强职业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签名活动等,逐步在大学生中强化职业责任意识,对于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特别薄弱的学生要针对性地加强教育,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规范。要特别注意树立大学生身边的师生榜样,用熟知的案例教育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系统有效的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机制
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应当贯穿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主要通过分阶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大一阶段注重职业道德责任宣传和初步了解。一方面抓住新生入学报到的时机,在迎新点展示学院或系部组织的相关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活动内容,以及毕业后的优秀校友风采展示,让新生一进来学校对职业道德责任就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同时明确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和提升对以后职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把职业道德责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中,让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同时对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提醒了新生要在大学三年的学生和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做任何事情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接下来通过系列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工作和义务,并坚定这种信念,为实现这种信念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立志让自己成为具有强烈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2.大二阶段注重职业道德责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职业道德责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指导课要积极承担起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其次,高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职业道德责任相关的资源,将显性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隐性的职业责任教育结合起来,将深刻的责任教育内涵贯穿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使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深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最后团学组织要积极开展与“责任教育”相关的主题班会或者班团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大三阶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当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初步形成后,会由于社会环境变化、时间延续等原因而有所改变,而在实践中强化的概念会长久地被认可。学校可利用大学生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校企合作教育和跟踪大学毕业生的教育等形式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1)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现在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都很强,本人和其家长都愿意让其在假期和其他休息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这种活动缺乏规划和指导,所以效果不佳。高校应统一规划,给学生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计,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实践,除完成实践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将工作中的收获、问题及职员所承担的职业责任记录下来,用体会、实践报告等形式回校交流,通过共同的交流和老师指导,实现职业道德责任感的提升。
(2)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校企合作培养教育大学生是提升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高校可和有企业文化特色的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的“育人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和校园文化成果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工作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并通过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感知员工所承担的职业责任,明确自己今后职场应承担的责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
(3)通过毕业生的跟踪教育巩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大学生从毕业时起,学校已完成对其的教育任务,但从学校的社会责任来说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团委、学生会、同学会等组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毕业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支持、指导和帮助,勉励毕业生再接再厉,努力承担自己的职业责任。另一方面,邀请那些承担职业责任好的学生回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责任的现身教育,校友之间的交流更坦诚、亲切,更易沟通和接受,效果也更好。
总之,大学生职业道德责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需要大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也需要高校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帮助。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基于职业道德视角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一定会取得比预想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2]丁心镜.大学生人才职业道德责任教育研究.中国人才,2013.
[3]严萍昌,曹玉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研究和探索.高教论坛,2008.
[4]李萍.大学生责任教育初探.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4(4):32-35.
[5]张力力,汪俞辰.大学生职业责任教育反思.才智,2015 (21).
[6]李菽林.推进大学生职业责任教育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