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耀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
赵耀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梳理已有研究者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概念,结合课题组所做的问卷调查,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并分析了三个方面内在的关系,为下一步专业内涵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素质结构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已逐渐将学校的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建设上来。这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转折点,也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大家所共识。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改革。作为改革中的关键人物和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命脉——青年教师不可忽视,青年教师的核心内容在于其专业的发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他们的专业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兴衰与持续发展。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最早从法律上确定了教师的专业地位;随后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进入实践阶段。从此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有两种理解或在两个层面上加以使用,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侧重外在的、实际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和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2]。从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资料看,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更多地理解为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从已有文献资料看,研究者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给出了定义,但是关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目前还没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既有与其他层次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要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定义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得出。本研究认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在10年以内的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由低到高逐渐胜任高职专任教师标准的过程。本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是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一个主要依据。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首先要理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研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时,往往是围绕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从探讨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入手,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从而提出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3]。国内不少研究者提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模型。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三个方面[4];苏志刚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维度,而且每个维度的专业素质都体现着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色[5];邸敏玲尝试构建教师“长×宽×高”的立体素质结构,所谓“长”,是指教师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专业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具有一技之长;所谓“宽”是指教师掌握知识面的宽度;所谓“高”,是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6]。
综合已有学者所做出的研究,结合课题组所做的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教师的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有关教师知识的理论也逐渐形成。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对教师的要求和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如下三种类型的知识。
1.专业学科知识
专业学科知识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为师从教的基本条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全面发展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一方面,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应该体现“高等性”。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构建本学科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且尽力挖掘本学科知识深层次的东西;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及时将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企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是指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性知识。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高等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等的需求较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忽视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走访,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专业,他们既没有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又没有教育实习经历,从学校到学校,仅参加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7]。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进的非师范类青年教师的教育学基本功的培训,同时青年教师平时还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3.高职教育政策知识
国家历来重视高职教育,关于高职教育的政策性文件目前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高职教育法规文件。这些政策文件都对高职教育发展说,具有很强的纲领性和指导性,对高职院校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据调查,现在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对于政策文件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还简单地提留在应付走形式阶段。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对高职教育政策性知识的学习,将主要精神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专业能力
1.教学能力
学科知识、课程等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还需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能力及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就业指导的能力。具体来说高职青年教师要精通专业,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教师课后反思能力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具备学生实训与定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能力、职业规划和就业知识的指导能力等[8]。
工学结合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还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正是“双师型”教师最关键的特征表现,正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9]。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决定了其实践教学的质量,更是反映高职教育的质量关键。
2.科研能力
一方面,科学研究不仅是普通高校的专利,而且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10]。另一方面,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和规格要求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以上两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情况看,一些青年教师虽然参与了一些课题研究,但由于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的不足,大多研究属于理论研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结合生产实践需要,将一般理论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着力于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需要青年教师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及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
3.服务社会能力
衡量高职院校办学社会价值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服务能力,所以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这就必然要求将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服务政府决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文化传播等。
(三)专业情意
如果说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中的专业知识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系统,专业能力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系统的话,那么专业情意就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专业情意,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种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心理态度。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感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服务群体、从业要求等有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劳动所产生价值的一种坚信不疑的态度,是“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信奉和坚守,是引导和决定其专业行为的精神力量”。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应坚定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信念,把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征,理解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建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质量观;面对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有“行行出状元”、“人人都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专业情感指教师理智的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价值评价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强烈的专业情感通常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情感的核心。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高职教师的专业道德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抵制学术不端和造假,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专业道德贯穿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
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除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企业生产的实践性知识和一定的高职教育政策性知识。
专业能力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关键性作用。有调查显示,新手型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弱,无论是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对课堂控制的能力还是课后反思能力、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均弱于成熟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11]。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作为新手型教师,应加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是高职教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业情意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起保障性作用。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建设遵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的专业信念,树立承载院校发展及学生发展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竞争力,体现高职教育“师范性”和“职教性”的特点。
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取得成功的保障是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也是职业教育的未来,他们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青年教师要深刻理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前谋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积极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冠男.河北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10-11.
[2]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8-71.
[3]邢敏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95-99.
[4]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1):41-46.
[5]苏志刚.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三维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73-76.
[6]邸敏玲.教师素质的立体构成[N].光明日报,2001-06-18(A01).
[7]赵耀.四川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8):114-117.
[8]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9.
[9]褚小宝.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构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5):12-13.
[10]李国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01):71-73.
[11]张倩.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问卷调查与分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2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重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四川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14SA018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