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章节看道家核心思想

2016-03-16 19:53梁梦溪
文教资料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核心思想公章空虚

梁梦溪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江苏 南京 210097)



从《老子》章节看道家核心思想

梁梦溪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江苏 南京210097)

摘要:《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值得深入挖掘。作者以三个出现最多的切入点立足,结合自身观点,以章节为代表进行论述和阐释。这三个切入点即其核心思想为“不争”、“水”和“无”。

关键词:《老子》道家核心思想

《老子》是中国古籍中的经典,有太多地方值得深究与思考。在阅读《老子》的过程中,有三点内涵我的体会最为深刻,分别为“不争”、“水”和“无”。我将这三点归结为老子所传达的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由此,我选取了三个章节作为代表进行详细阐述,并对这三个核心思想加以展开与论述。

1.不争

1.1章节集注

第三章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②。不贵难得之货③,使民不为盗④。不见可欲⑤,使民不乱⑥。是以圣人之治也⑦,虚其心⑧,实其腹⑨,弱其志⑩,强其骨⑪。恒使民无知无欲也⑫,使夫知者不敢⑬,弗为而已⑭,则无不治矣⑮。

[河上公章句+注释]①上即“标榜”,“贤”所指为好名的“世俗之贤”,河上公章句:“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这里的贤是“去质尚文”的贤,老子认为不应该受到标榜。

②不争功名,返自然也。不争:不争功名。

③“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难得之货:黄金珠玉等宝物。国君不应该以难得的宝物为贵,将难得之货丢弃在山里,捐献给深渊。

④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为盗:不做偷盗贪欲的事情。

⑤放郑声,远美人。欲:可以带来欲望的东西,消遣娱乐之物。

⑥不邪淫,不惑乱也。乱:邪淫、惑乱。

⑦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治:治国与治身。

⑧除嗜欲,去乱烦。其心:妄想思虑之心。

⑨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⑩和柔谦让,不处权也。

⑪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⑫返朴守淳。无欲:无多欲。

⑬思虑深,不轻言。敢:鲁莽多言。

⑭不造作,动因循。弗为:无为。

⑮德化厚,百姓安。治:安。

[王弼注]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⑦⑧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⑩⑪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守其真也。⑫⑬知者谓知为也。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1.2思想内涵

本章节中体现了多处思想,“不尚贤”、“不争”、“不多欲”和“无为而治”。其中,“不争”体现了老子区别于现代的思想的特征,它区别于现代意义上,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竞争”,是一种柔弱以制胜的思想。六十六章中,以“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阐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霸气的思想,不争所以莫能与争。第八章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涉及《老子》中另一个很重要的象征与意向“水”。水是最近乎道的一种状态,因此不争是为道之人所必备品格。

2.水

2.1章节集注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①。而攻坚强者②,莫之能胜③。以其无以易之也④。弱之胜强⑤,柔之胜刚⑥,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⑦。是以圣人云⑧,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⑨。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⑩。正言若反⑪。

[河上公章句+注释]①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柔弱: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事物而变化。

②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莫能胜水而成功也。同“水滴石穿”的道理。

③夫攻坚强者,无以易于水。打败坚强之物最厉害的莫过于水。

④水能灭火,阴能消阳。王弼:“以,用也。”用水这样的柔弱东西,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

⑤舌柔齿刚,齿先舌亡。

⑥知柔弱者久长,刚强者折伤。

⑦耻谦卑,好强梁。天下没谁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没有谁能做到的。今本多作:“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莫:没有谁。

⑧谓下事也。是以:因此。

⑨人君能受国之垢浊者,若江海不逆小流,则能长保其社稷,为一国之君主也。

⑩人君能引过自与,代民受不祥之殃,则可以王天下。

⑪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

[王弼注]④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译文]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2.2思想内涵

本章的第一句话便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其中所说的“水”,便是我体悟到的另一个老子思想的核心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生。”水在老子的作品中代表的是一种柔弱的思想。水在表面上柔弱卑下,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胜刚强,卑下胜高盛。水于老子而言是“几于道”的,他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在卑下柔弱的位置,以无为安治天下。

3.无

3.1章节集注

第十一章

三十幅共一毂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埏埴以为器③,当其无,有器之用④。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⑥。故有之以为利⑦,无之以为用⑧。

[河上公章句+注释]①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摠众弱共使强也。幅:古时车上的辐条。三十个辐条聚拱成一毂。

②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轝中空虚,人得载其上也。当:处在某种状态。当毂中间是空的时候,车才可以行走。

③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饮食之器。(或陶器)

④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陶器中间空了,才能用来盛东西。

⑤谓作屋室。凿户牖:开凿门窗。开凿门窗以建造屋室。

⑥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屋室中空虚了,才能作为房间在用。这里的空指的是空间。

⑦利,物也,利于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所以“有”是有好处的。

⑧言虚空者乃可用盛受万物,故曰虚无能制有形。道者空也。“无”才能作为工具使用。

[王弼注]①②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毂之所以能统领三十辐,是因为“无”,因为它“无”才能承受物体的原因,所以能用“实”有的方式统领众物。

③-⑧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车、陶器和墙壁之所以能建成,三者都因为运用了“无”。说“无”,“有”之所以能被利用,都依赖于“无”的运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3.2思想内涵

“无”是道的一个重要内涵,水代表着柔弱,不争是一种心态,而“无”代表的是大空,是虚静无为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它包含了“无为、无欲、无所求”的道家处世观。有需要与“无”相结合,才能达到用途。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因此它虽然是以‘无’为主,但是也不轻视‘有’,它实在也很重视‘有’,不过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说“有无相生”,也论述了“有”和“无”的关系,有是基础与根本,而“无”则是更高的道家境界。

参考文献:

[1]高明.帛书老子校注[M].中华书局,1996.

[2]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M].中华书局,2011.

[3]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http://www.360doc. com/content/11/1124/22/6709206_167154255.shtml.

[4]老子道德经.官方网站,http://www.daodejing.org.

猜你喜欢
核心思想公章空虚
一枚智能公章破解“两难”
谦虚
购买“空虚”
15 Seconds to Stardom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国庆抒怀
一起涉嫌伪造公章冒名诉讼案件调查
高三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