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虎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杨天虎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并逐渐沉淀为以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历经时代传承融汇并蓄,并以语言习惯、文字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文化滋养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高校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先后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兼收并蓄、发展融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如“道法自然”哲学思想,“小康社会”“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道德理念,这些思想都是以文化人,以文教人的体现。其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养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精神支持。
2.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发展道路的特色性。作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更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①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我们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仅仅是强国梦、强军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梦,文化的复兴为民族的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供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然之路。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践行者。随着世界多种思想文化交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自主化,价值追求多样化,个性特点鲜明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②大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和规范教化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认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当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内容单一,未能进行有效衔接,进而缺乏系统性。侧重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讲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的阐释不够。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如未能在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重,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撑条件不足;第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弱化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未能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优秀著作,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不够深刻,上述原因导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欠缺,缺乏文化创新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
1.经典阅读是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浓缩,是民族精神的沉淀和升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经典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指出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高校可以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选读”课程,如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列入课程必读科目。在人文学院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典籍中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主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传承发展创新的重要载体。借助高校思想政治课,可以实现其当代价值。通过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活化教学内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进而提升融入的价值,亦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实践教学是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
实践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实践和校外实践,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题,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也可以将其设定为辩论题目,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得与失”,引导学生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学生传承创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文化的创新意识。课外实践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介绍传统节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同时,创新文化,传承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理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引文注释
①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 20/c_117021464_2.htm,2014-3-20.
② 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 2621669.htm,2014-3-20.
[1]付秀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6).
[2]张蔚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
[3杨天虎.“中国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4]邹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前沿,2014(1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