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探究

2016-03-16 19:08李响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文明绿色

李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4)

绿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探究

李响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004)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注生态建设,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新机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践行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内在要求。

绿色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开展四个深入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1]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崭新形式。在2001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体发言,提出了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2]。他率先提出的“绿色教育观”不仅直接指导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绿色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实施绿色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概念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塑具有更鲜明、更广泛的导向性。通过变革经济领域的生产、消费、贸易方式,转变精神领域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新政治领域权力运作方式,生态文明将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引中国实现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这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国生态形势严峻,森林减少、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水源枯竭、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主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优势。因此,担负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在重视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大学生思想,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

(二)实施绿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杨叔子界定“绿色教育”是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现代教育,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绿色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3]。

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本质是在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基础教育、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道德及法制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等多个方面。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时引入绿色教育的新理念,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在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实施绿色教育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4]

绿色文化资源真实、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绿色教育应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科学协调统一地开发利用绿色文化资源的总原则,区别不同类型、层次与地域特点的资源,根据两门课程的不同要求,有的放矢、分类分层、分工协调地充分发挥绿色文化资源的功能。在具体方针上,坚持解放思想、注重实效、推动教学内容充实调整;在教学方式上,大力推动专题式、案例式、访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在实施步骤上,找准两门课程利用绿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的侧重点与切入点。

05方案规定,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从“领悟、贯通、践行”三个层面切入,即领悟精神,贯通教材,践行人生,在大学生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贯穿生态文明。在该课程实施绿色教育,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珍爱绿色生命、智慧绿色生存、享受绿色生活,培育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倡导大学生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活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则应当围绕可持续发展做文章,讲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注重大学生长远发展;唱响清新嘹亮生命之歌,走中国特色文化素质之路。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又要帮助大学生浸染中国特色文化素质教育;既要挖掘反映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精诚团结、构筑古代灿烂文明的资源,更要开发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顺应社会潮流,保护自然环境、激励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资源。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绿色教育的途径研究

(一)教学人性化,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形式,既可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又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获得。”[5]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发动学习活动;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绿色教育,应该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大学生课有所得、成为一个个潜滋暗长的“新我”的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注重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应当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的思维客观地认识众多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人生,让大学生的心灵撒满“阳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实践人文化,创设绿色德育行为。

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创设绿色德育活动是指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和谐的育人技巧,指导大学生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通过开展一系列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友好相处、文明交往、相互关爱的德育观。绿色资源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要把参观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践行低碳生活、暑期城乡服务等多种实践方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同时要及时对实践活动建档,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师资制度化,强化教师绿色意识。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绿色教育师资问题的解决,可以结合教师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绿色知识普及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统一,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教师的绿色意识。

三、结语

绿色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它与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一脉相承,为高职院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扎实的实践借鉴。实施绿色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会逐步完善现存教育方式、理清教学内容偏差,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族为社会更好更快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社会在不断向前进步,人类对于自然及自身的探索也是无止息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实施绿色教育,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审视绿色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G].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

[2][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02(11).

[5][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第二版.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般委托项目《绿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