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招君 李 林 许利敏
(台州学院 医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新资助体系下贫困生思想教育与能力提升新模式探析
郭招君 李 林 许利敏
(台州学院 医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在全国各大高校推行新的资助体系的形式下,享受到资助的贫困生日益增多,但现有的资助模式关注的重点主要在经济资助方面,对贫困生思想变化、能力不足问题关注甚少,导致在资助工作中助困和育人相脱节。因此,建立一个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全面能力的新模式迫在眉睫。
新资助体系 贫困生 新模式 思想教育 能力提升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之后,贫困生资助新体系也基本形成了。在高校已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即奖、贷、勤、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资助体系基础之上,更完善地建立了一套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缓交学费和“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新资助政策体系[1]。新资助体系覆盖面更广,受助贫困生更多,让贫困生不因经济问题而放弃学业,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缓解了贫困生父母的经济压力,切实维护了学生的教育权益,推进了教育的公平化。
然而,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受助的贫困生日渐增多,现如今高校一些贫困生在思想教育上存在诸如自卑、自闭、信念不坚定、缺乏正确价值观、没有诚信意识、感恩理念淡薄等问题,在个人能力上出现缺乏人际交往、自主创新、就业创业的问题。现有的资助模重心主要是在贫困生经济方面给予帮助,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因此,亟须建立一个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升贫困生能力的新模式[2]。
1.培养健全的思想品德,完善良好的道德品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在关心每一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时,都不曾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和谐都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决定,那就是道德。”[3]道德品质是加强贫困生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项。是否具备健全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贫困生能否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很大程度上存在道德品质上的缺陷问题。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本质上帮助资助对象自立自强,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康人格。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与非贫困生所处的经济环境差异,导致自身精神的重负。而在成长教育中又未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引导,出现自卑心理,进而在人际交往中怯于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疏于与老师同学的正常接触,内心世界孤独,出现自我封闭现象[4]。此外,大学的环境不像以前中学一样格调单一,贫困生因自身经济因素与其他同学出现落差,个人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状况会导致贫困生未来的身心健康、个人处事能力落后等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各大高校要着重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有一批专门的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交流研讨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正确引导。而对于个别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老师、辅导员要与他们进行谈话和心理疏导[5]。积极开展寝室活动或者班级活动,鼓励其他同学带动贫困生一起参加,让贫困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地对待生活。
3.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价值观念。
贫困生经过努力拼搏后,怀揣着理想抱负,通过高考选拔来到大学,却发现外面世界远远超乎他们的认知。在大学生活中,由于贫富差距,经济水平差异,贫困生面临更大的压力[6]。尤其是在碰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处理解决,遭遇挫折后,心态不能很好地调整。在与其他非贫困生的生活状况,经历遭遇对比后发现有很大的落差,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发生大的转变[7]。除此之外,在遭遇几番挫折后,把握不了正确的方向,丧失了进取的信心。面对这类问题,高校要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让贫困生正视现在的贫困生活只是暂时的,贫困生活是他们成长的逆境环境。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团会,学校电影节,老师的励志讲座活动,让贫困生了解、学习、体会社会上那些处于生活困境,经济落后而努力拼搏最后成功人士的经历。教育他们面对困难时应积极面对,努力克服,树立勇敢拼搏自信心。此外,学校可以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树立典型人物,以身边的一些的实例或者曾经在本校学习的贫困生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事例激励更多贫困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他们为理想而拼搏的思想,坚定他们成功的信念[8]。
4.强化全面的诚信理念,注重必需的感恩意识。
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受到资助的贫困生人数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接踵而至。一些贫困生在受资助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令人担忧。第一,诚信理念的不足:一些学生的家庭生活一般不处于接受国家贫困资助的范围内,但却故意夸大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从而受到贫困资助,让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却无法受助。另外,在助学贷款这一项中,一些贫困生在毕业后失去联系,无从还款;还有一些培贫困生应还款时却拖延不还[9]。第二,感恩意识的缺失:少部分贫困生由于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对贫困资助有很大的依赖性,认为国家,社会资助他们理所应当,却并没有要求自身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而解决自身困难。在受到资助后,并没有对国家对社会抱有感恩的意识,甚至于把资助费用用于大吃大喝,和其他同学攀比上[10]。诸如此类问题,需要各大高校强化全面的诚信理念,注重必需的感恩意识。诚信理念、感恩意识的建立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要用更多的实际活动让贫困生自身培养出这种观念。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抓好学生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的诚信工作,施行无人监管的诚信考场,让贫困生强化诚信理念。此外,可进行有偿受助,让受到资助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由于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的个人能力上存在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能很好与人沟通交流,和谐共处;存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缺陷,缺乏对新事物的开发,创造;存在个人能力单一,除却学习外,其他能力严重不足;存在就业能力缺失,对未来职业所需能力不够等等现象。这些能力亟须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培养、提升,在将来毕业之后才能沉着面对,从容有度。
1.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赖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软与硬是相对而言的。专业的技术是硬本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本领则是软本领。”由此可见,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当中生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老师、辅导员应积极开展班级活动,鼓励贫困生身边的人带动他们,与班级同学多交流,多参加学校的大型活动,或者校外的爱心活动,从而接触更多的人,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行为能力,弥补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上能力的不足。
2.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根本源泉。由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接触新事物有限,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自主创新能力是贫困生的薄弱环节。学校要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养大学生的想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高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支持创新教育的发展。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创造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事物进行画板展览和实物展览,激励更多贫困生对此的兴趣爱好。班级可以组织创新兴趣小组,学校可以组建创新社团,给贫困生提供学习、展现的平台,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3.就业能力的提升。
就业能力是贫困生面对职场、改善生活质量的力量源泉。在就业求职方面,贫困生相比于其他学生更亟须培养就业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和就业面试训练活动,求职模拟演讲,对校内贫困生的自主创业要重点扶持。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要了解到贫困生的就业能力需求,有侧重地在贫困生中,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如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简历的书写,面试技巧培训,创业技能的培训,等等。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让贫困生了解自身能力,清楚就业思路,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为将来寻求一份合适岗位铺就道路[12]。
建立新的资助模式不仅在经济方面更大程度地帮扶了贫困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更是在思想教育和能力提升方面给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的建立,将“助人”、“育人”相结合,全面提高了贫困生综合素质,加强了思想教育,塑造了健康心理,提高了全面能力,营造了美好未来。新模式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了人才强国战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更多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1]张立鹏.新资助政策体系下贫困生思想变化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26):5.
[2]张芳芳.经济帮扶+思想教育+能力培养——高校90后贫困生资助新模式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4,6(14):3.
[3]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发展[J].国外教育资料,1980(1).
[4]付巧.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
[5]常丽敏,胡尊让.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6]谷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综述[D].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5(9).
[7]李杨.浅析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教研究,2014,7(386).
[8]张晓冬.高校贫困生学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5(69).
[9]全小军.新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助后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的思考,2014,11(42).
[10]万红莲.关于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33).
[11]黄光云.建立高校贫困生“开发式”资助体系[EB/oL].人民网,2007-08-21.
[12]刘艳.高职学院贫困生伦理关怀体系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