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珂菁 秦 燕 余 颖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研究
缪珂菁秦燕余颖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226019)
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基本现状,本文通过实证调查,选取南通市的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存在部分消极观念。本文从个体本身、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层面分析了现状的形成原因。
生命价值观大学生生命价值
什么是生命?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①。总的来讲,目前对生命的界定偏向于生物学的解释,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什么是价值观?目前,国内对价值的理解偏向于“关系说”,将其理解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什么是价值、某一客体对象是否具有价值、人们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生命价值观是涉及人的概念,“人”这一概念具有层次性,有类存在意义上的人,有群体存在意义上的人,有个体存在意义上的人,因此,人的生命的价值应当包括类存在价值、群体存在价值和个体存在价值三个层次②。生命价值观的概念最初源于西方,是西方“舶来品”,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生命价值观,只能说是缺乏系统且成体系的生命价值观体系。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现状,笔者对南京师范大学张文远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中自设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一些调整,形成一份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新问卷。为了让调查的结果更具科学性,新问卷采取以下方式更科学的调查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基本现状:一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信息设计了被调查人的性别、年龄这些必填项目,用于分类统计,从而了解大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命价值观是否有变化,男女性别差异在生命价值观中能否体现出来。二是将调查的范围尽可能地扩大到不同层次的学校,选取了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南通大学和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这三所学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此次共发放了38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1份。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生命价值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时间和生命,但是个别学生身上存在虚度光阴、意气用事等问题。
1.能比较正确地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
想要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就必须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及该怎样活着,只有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做到热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善待他人的生命。从问卷结果来看,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时,有的学生写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样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句子,有的写出看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的热爱生命的句子,有的同学写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这样的句子。能够写出这些名言,说明大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关注的,能写出一些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则体现出他们能够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对“我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这个问题,我们欣喜地发现有93%的学生有过这样的追问,其中有23.76%的学生甚至有过很深刻的思考。对于能否做到“热爱、珍惜生命”这个话题,有72.93%的学生表示一定能做到。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有比较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能够正视生命的价值。
2.对死亡这一现象有理性的认识
在问卷设计中,关于死亡这一话题,分别从“自杀”、“杀(伤)人”和“对死亡的看法”这三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基本上令人满意。对于自杀这一敏感话题,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有正确的认识。90.61%的学生认为自杀是不可取的,当被问及自己是否会选择自杀时,有66.30%的学生选择了肯定不会,但仍有30.94%的学生选择了“说不准”。对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杀不是不可取的,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困难挫折时,仍有部分学生会产生自杀这一想法,这个需要引起注意。此外,有46.96%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家人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这一回答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对大学生的生命观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校园暴力行为,有54.70%的学生认为“是伤害自己和同学身心的行为”,22.65%的学生认为 “同学关系很重要,他将是自己将来最大的社会资源”。针对校园暴力行为,有1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生命教育,管理有漏洞,针对这一结果,可以发现部分学校在生命教育这个方面比较欠缺,应加强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此外,看待死亡有77.35%的学生持坦然态度,有11%的学生却忌谈死亡,这也说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生命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3.对生命价值的评价比较积极向上
调查发现,学生在对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标志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时,德行、金钱和才能这三个选项位于前三位,可见,当代大学生仍旧认为德行在生命价值占主要地位,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相信才能的重要性,但对金钱的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在回答“贡献和收入对人生价值的影响”这一问题时,有83.98%的大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是贡献与收入相当。这一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的影响,其生命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呈现出向钱看的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引导。
本次调查发现,少数大学生持消极的生命价值观,急需加强引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游戏生命
在对“夜不归宿、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有61.33%的学生选择了“都是成人了,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事方式”这一选项,有25.41%的学生则认为“是不珍惜时光、浪费生命的表现”。对这一问题的结果,我们发现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通宵上网,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2.漠视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一切。但在当代,少数大学生存在漠视生命的现象。在对校园暴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13.81%的学生选择了“不管那么多,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选项,殊不知,这种举动是置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于不顾的行为。在被问及如何看待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这一现象时,有21.55%的同学选择了“同学嘲笑他”这一选项,而没有能够认识到,当时的马加爵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
1.自身原因
青少年本身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生命观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各面的影响,因此,个性心理的重要变化,形成了特有的内部心理环境,此外,“青少年学生思维具有狭隘性,情绪强烈而又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③。如果不能接受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引导,某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性格,最终影响正确生命价值观的树立。
2.社会原因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人们价值观的形成,而正处于对社会事物充满新鲜感的大学生,更容易被社会上一些负面价值观所左右,如以金钱和报酬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而缺乏对生命本身的重视。
3.教育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部分大学生指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指出部分学校缺乏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没有能够把关爱生命,尊重生命这一话题放到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中加以重视。我们不否定当下的教育,但是我们呼吁当今的教育能够关注生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后,在关于如何看待见义勇为这一问题时,有83.98%的学生认为要视自身的情况而定,我们虽然积极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但更提倡见义“智”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4.文化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念形成中的影响是最根深蒂固的,大学生在回答最喜欢的一句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中,许多学生引用了中国的谚语和一些伟人的名言,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一旦凝结为观念,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在关于自杀这一问题,有46.96%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家人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一思想就是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这一思想。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针对少部分人出现的问题,改善这种现状最直接的途径便是通过教育引导,即生命教育。但我国生命教育较外国起步较晚,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原则、目标等方面仍处于学习探究阶段,且以西方生命教育为模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生命哲学知之甚少,从目前来看,生命教育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含的生命哲学十分丰富,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
注释:
①朱俊林.当代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05:32.
②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3.
③张文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05.
[1]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朱俊林.当代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05.
[4]张文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05.
[5]杨德广,晏开利,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南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YKC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