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

2016-03-16 18:55徐璐
文教资料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三观劳动马克思主义

徐璐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

徐璐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大学生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乎我们党和国家能否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大计。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加强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周围各种事物、过程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劳动价值观则是人们在劳动中产生感受和认知后,形成对劳动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劳动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劳动进行价值评判,并决定了他们对劳动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指出:人类最初的历史活动是生产人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本身;人类社会要生存要发展,都必须以劳动为前提和基础;如果人类停止劳动,他们就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存,进而整个人类社会就会濒临灭亡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它深刻揭示出了劳动才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也只有劳动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离开了劳动,一切都是空谈。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是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坚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③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新时期中国化的体现和升华。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主阵地,因此大学生能否接受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直接决定着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目标能否实现。

三、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造成的劳动意识缺失

1.家庭结构因素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几乎有90%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中成长,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家长已经替他们打理好所有的事情。很多新闻中都曾出现过例如大学生在军训期间把穿过的脏衣服快递回家让家长洗干净以后再快递给他们的报道,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不会洗衣服,因为从小就没有洗过衣服。这种案例听起来像是笑谈,却真实地反映了一种在亲子关系中出于爱的名义人为造成劳动意识缺失的状态。

2.传统观念因素

中国自古就有例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传统教育思想。家长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优不优秀,只看成绩好不好;孩子必须成为社会精英,不能沦为普通人。家长想方设法让子女专注学习,把所有精力投入在智力劳动上,避免让子女把时间浪费在体力劳动上。他们以子女在智力方面的优秀表现感到自豪,却认为体力劳动是低下的,没有必要从事体力劳动。传统观念的熏陶,使得子女们也效仿他们的家长,歧视体力劳动。

(二)学校因素造成的劳动教育缺失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迫于竞争压力,力求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就来凸显自己的办学优势。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品牌学校,学校专注于学生的学业,同时出于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的目的全力承担学生的劳动义务,获得家长的青睐。例如学校宁愿出钱聘请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校园环境,也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清洁校园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讨好消费教育的家长,在家长面前塑造校方重视学生学业的形象。学校出于以上原因,完全放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三)社会因素造成的劳动价值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享受物质条件富足起来的经济红利外,也受到了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个体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年青一代,在大量涌入的多元文化的多重包围下,自己的传统思想发生了变化。一些人开始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益,不再以劳动和劳动贡献作为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更多以金钱,权势作为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④。这种价值评价标准的扭曲,使一些学生很难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大学生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并没有把富足的生活同自己的辛勤劳动结合起来,而是想采取走捷径,投机取巧等方式达到所谓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四点直线度计算过程中,水平状态下四点拟合直线斜率为ki,截距为bi,偏差值为Ei,直线度为f;运动状态下四点拟合直线斜率为ki,m,截距为bi,m,偏差值为Ei,m,直线度为fm。

(四)个人因素造成的劳动素养缺失

热爱劳动应该成为一个人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而正是因为大学生们从小就缺失了对劳动的体验,也没有受到劳动价值教育,导致一些人没有养成参加劳动的习惯。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坚持劳动,以劳动为荣和尊重劳动的品格修养。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突出,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在集体中只求索取,不求奉献,缺乏对集体的劳动责任感和劳动义务。

四、忽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带来的后果

(一)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都是薄弱和扭曲的,没有机会在劳动中磨炼身心意志,没有体验过劳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他们在书本中是学不到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加上周围某种环境的错误导向,他们甚至产生轻视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一些大学生一入校园,就开始比拼谁的家庭环境好,谁的父母更有能耐。例如在学生会组织,具体平凡的工作没有做,指挥拿荣誉的工作抢着做。例如贫困大学生为了好面子买高档手机去做兼职,他们在做兼职的过程中心理处于羞愧的状态,生怕被人发现,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在用辛勤的劳动换取光荣的劳动成果。

(二)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因为没有参与劳动过程,所以一些大学生想当然地觉得劳动过程很轻松。在校园食堂里面,浪费粮食的现象触目惊心;在寝室里面,损坏公物都是小事一桩;在教室里面,下课不关灯不关电扇空调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自己不劳动,所以也体会不到别人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三)缺乏自理能力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无法独立生活,有的情况严重到例如衣物脏了都要去买新的换。这种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会遇到重重障碍,更难得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就。无法为自己服务的人更谈不上服务社会,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五、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

人的优秀品德品质的激发需要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是科学的“三观”,只有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指导,大学生才能对自身,社会和世界有科学的认识;才能认识到劳动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基作用,树立劳动实践观念;才能认识到劳动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增强劳动价值观念;才能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认识到人有责任和义务为集体和社会劳动从而创造价值,增强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是党和国家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养成不怕吃苦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教育手段。劳动价值观隶属于马克思主义“三观”内容范畴,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也是在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

(二)丰富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形式

1.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可以磨炼心智,体验劳苦,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适量的公益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重新加以认识,例如,通过参加义务打扫校园活动,他们会认识到整洁干净的校园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劳动来维护;通过义务卖报活动,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销售能力,才会意识到每件小事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办好,不能眼高手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公益活动,他们才能体会到幸福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2.在校内设置更多更合适的勤工俭学岗位

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是高校为了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通过在校内实习以减轻经济压力的帮扶措施。勤工俭学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量参加劳动并获取报酬,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中途辍学。与此同时,贫困大学生更能通过自身劳动来改变命运,也更能意识到劳动的可贵和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由于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普遍存在着岗位数量少、岗位种类缺等问题,高校应增强对勤工俭学岗位的开发和创新。

(三)加强校内劳动实践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劳动实践考核体系,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次数和完成质量做好记录,并将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衡量方式。同时学校的教学部门应开设大学生劳动实践课程并设置学分,学生必须修满劳动实践学分才可顺利毕业。

六、结语

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主阵地作用,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观武装他们的头脑,教会他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时克服利己主义,劳动意识淡薄的缺点,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马克思主义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③习近平.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5-04-28.

④郝玉梅.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5):98-101.

[1]郝玉梅.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5):98-101.

[2]杜启文.当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3):55-58.

[3]张志军,李彬.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探讨[J].阴山学刊,1992(4):94-99.

猜你喜欢
三观劳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热爱劳动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