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钢贤(东营市委党校,山东 东营 257000)
齐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思路
——以东营市为例
周钢贤
(东营市委党校,山东东营257000)
文化品牌展示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就是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等进行优化和整合的过程。东营市各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促进东营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和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对东营市各地丰厚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效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东营城市文化品牌。对促进东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东营城市建设,建设东营文化强市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东营市是山东省十七个地级市之一,成立于1983年10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东西横距74公里,南北纵距123公里,面积7923平方公里。东营市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其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从文化类型看,包括黄河文化、古齐文化、移民文化、吕剧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等多种类型。在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说唱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1.黄河文化。黄河水自西向东一路奔来,在东营市垦利县坦荡入海,使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与海洋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文化。广饶县的傅家、营子等遗址据考证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其中很多出土文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史前文化即黄河文化的主要源流之一,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古齐文化。东营也是古齐文化的发源地。公元前105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由此建立了齐国。齐国当时的地盘主要包括今淄博、东营两市和博兴县的南部。这里曾涌现出许多军事家和儒学家,“强兵尚武”、“富民兴邦”的古齐文化的精髓至今仍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展。古齐文化中具有变革、开放、多元、务实等特点影响着东营当代文化的发展,至今仍散发着熠熠光辉,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3.吕剧文化。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二十世纪初发源于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当时被艺人称为“化妆扬琴”,而民众则称之为“驴戏”,是我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因为其语言纯朴生动、唱腔悦耳动听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东营人民为祖国的戏曲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是民间艺术的精粹。东营因是吕剧故乡而闻名,“一听剧团进了庄,男女老少着了慌,大嫂灶前忙做饭,饼子贴在门框上”,反映了东营人热爱吕剧的程度,吕剧已成为黄河口特色文化的一个品牌。
4.儒家文化。东营地处齐鲁大地,是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文化的代表是孔子、孟子及儒家文化。东营地区古代的先贤们,曾经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完善作出重要贡献。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与古齐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相融会,形成了具有黄河口地域特色的儒家文化,其特点是既具有儒家文化“仁爱”的博大内涵,又具有古齐文化“尚武”精神的刚勇谋略。儒家文化像“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浸润了东营人的灵魂,为东营的社会生活带来和谐、仁爱的基调,是东营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5.移民文化。移民文化也是东营文化的一部分,因为东营地广人稀,东营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各地的文化在黄河三角洲碰撞、汇聚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给黄河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当地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经过近千年的汇集和发展,形成了黄河口独特的文化品质,移民文化是黄河口文化的重要补充。
1.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东营市努力搞好历史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各地的历史文化、文化产品和生活方式等进行优化,把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山东省开展了文化强省先进市、县(区)考评工作。广饶县和垦利县成功入围文化强省先进县名单,乡镇都有综合文化站,免费向大众提供图书阅览、科普教育等文化服务。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历史文化展示工作的安排,加强挖掘重点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吸收历史文化、文物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史档案、县志镇史村史等研究成果,通过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代表东营民俗风情的短穗花鼓、黄河口落子、说鼓书、红光祭海节等,代表传统工艺制作的广饶齐笔、垦利县虎头鞋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工艺形式在展示当地民俗的过程中,增加了文化内涵,打造了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品牌。
2.提升文化品牌形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心城区坚持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各种各样走入群众中间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文化活动已成为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舞台,成为东营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2012 年7月,东营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1月,全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现场会在东营市召开;2014年,组织开展了“进千村乐万家”活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社区免费演出4000场次,被确定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东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其中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具备了创建国家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各县区也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东营区以打造“吕剧故里”为目标,举办吕剧文化艺术周;广饶县连续举办十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旅游节”,成功承办了全省两届吕剧艺术节和全省首届吕剧票友大赛;垦利县开展“村村唱戏村村舞”活动,经验做法被省委宣传部宣传推广。东营吕剧文化节、广饶县农民文化艺术节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垦利县“村村唱戏村村舞”活动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
东营市特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文化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品牌创意不足,品牌意识淡薄。没有优势文化品牌,知名特色文化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与产业优势不够强,文化品牌创意不足,形象不鲜明等问题,认识的深度不够。
2.受地域限制,影响力不大。文化产业品牌只有得到更多大众的认可,才能经久不衰。东营文化只有在本地有一定的影响力,范围小,影响力不够,在现实中不被人所知,缺乏知名度,导致资源流失。
3.人才缺乏,传承与发展困难。目前全市从事文化事业、产业人员的专业人员少,文化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专业创作人才缺乏。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一些优秀的特色文化没有充分挖掘,年轻人对从事传统文化不感兴趣,造成后继乏人。
1.科学规划定位,构建载体平台。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重要的治国理念,城市文化品牌是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活的灵魂,文化是社会和谐的“调节器”,更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是有文化的小康。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发挥宣传文化部门的主力军作用,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东营特色文化,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这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突出“黄河口”特色,激发创作活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要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着力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资源永远充满活力,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就必须深入挖掘具有东营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运用文学、戏剧、曲艺等生动的多种形式,创作生产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精品,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更好地展现东营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东营地方特色,全面提升文化品牌的含金量。通过对黄河口地区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成果的挖掘整理,塑造东营特色,形成完整而独特的黄河口特色文化,如建立吕剧艺术研究所,实施“吕剧振兴工程”,传承和弘扬吕剧艺术;组织开展“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欢乐黄河口”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努力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无论是群众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活动,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争取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实施精品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品牌是以文化为依托,在现有基础上努力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东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公益性的设施项目,应优先安排,给予优惠政策,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立足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努力创作出具有黄河三角洲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作品要重点扶持,鼓励创作人员多出精品,同时提供必要经费保障。
4.培养名人名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储备计划,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高端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队伍,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定期组织文化人才深入生活、考察采风,实施宣传文化干部“千人培训工程”和“千村万人文化培训工程”,配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专兼职人员。县级以上文化馆馆办群众业余团队不少于5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少于3个,形成既有共性要求又有地方特色的标准指标体系,为东营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做出成就。
[1]柴玉宝,赵华君.关于我市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明,李志霄.东营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驶入快车道[M].大众日报,2015-12-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