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选择*

2016-03-16 18:27刘珊珊孙龙建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遵义市红色旅游旅游

刘珊珊,郭 旭,孙龙建

(贵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遵义市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选择*

刘珊珊,郭 旭,孙龙建

(贵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位于中国西南的遵义市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是政府的重要决策。在分析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及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描述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探究遵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遵义市旅游产业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旅游;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引言

旅游产业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在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如吸引国际投资[2]、历史文化乡村旅游[3]、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4]、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转变[5]、区域旅游收益[6]等方面,都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了给中国旅游研究提供来自于地方的案例,我们将聚焦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形。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济总量仅次于省会贵阳市,居贵州省第二。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8.3亿元,同比增长13.2%,年均增长15%。遵义市受季风影响特别显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遍布全省,成为遵义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遵义市辖2区、8县、2自治县和2个县级市。2015年年末,遵义市常住人口为620万人。有各级各类学校2923所,教师6.98万人,学生133.69万人。全市有仡佬、苗、土家、布依、彝、侗、回等36个少数民族,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文化条件。遵义市还是西南地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关于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尚未发现有英文文献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只有少数中文文献。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遵义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发展规划方面,有罗时琴等人对城郊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7]、游婷婷等人对遵义旅游发展规划的探讨[8]。第二,遵义市红色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有刘芳等人对遵义红色旅游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联研究[9]、帅建华等人对遵义市红色旅游客源开发[10]、禹玉环对红色旅游发展策略[11]、龙茂兴对客流周期[12]、廖坤慧对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规范[13]。第三,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有马剑平等人[14]及饶洪生等人[15]分别探讨了遵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禹玉环从体验经济的视角[16]、陈茹茜从游客满意度建设方面[17]对遵义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第四,遵义旅游品牌建设方面,有黄正廪在体育旅游方面[18]、肖潇等人在旅游景观认同[19]、曹文斌在红色旅游品牌精神构成[2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五,遵义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韦薇从旅游开发的文化整合[21]、王家洪从土司文化旅游开发[22]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我们发现现有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现有研究成果以红色旅游研究最多。其次,研究档次低,研究方法落后,少实证而多主观的论述。无论是在红色旅游方面,还是在遵义市旅游发展的其他方面,现有研究多浮于表面,尚少深入剖析的研究之作。第三,相关数据的缺失,导致多数论文显得毫无基础、无的放矢。第四,对遵义市旅游发展缺乏总体、综合的研究与了解。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采取单个案例研究的方式,以遵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着重分析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及资源禀赋,分析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探究遵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发展遵义市旅游产业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一、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生态旅游资源

遵义拥有独特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遵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其气候资源的旅游适宜性为全国少见。在市区内,有凤凰山森林公园、遵义植物园、三阁公园、南岭城市公园、遵义动物园等。而在其他县区市,生态旅游资源更是独特和丰富,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赤水市的丹霞地貌和桫椤自然保护区。其他生态旅游资源还有乌江峡谷、赤水河流域美景等。

(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生命力的源泉。遵义发展红色旅游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独具特色。《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顺畅、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其中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散布在长征沿线的红军驻地、领导人旧居、战斗遗址、战场遗物等等,都成为遵义发展红色旅游的独特资源。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资源

遵义辖区内民族众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也是遵义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优势。湄潭苗族的婚俗和仁怀苗族的“采月亮”,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和积累了灿烂丰富的文化,深刻地融于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俗当中,成为人们体验异域风情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遵义独特的民俗,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饮食方面,小吃众多,让人一吃难忘。此外,一些新出现的民俗事项,也成为遵义吸引游客的亮点。如仁怀市举办的茅台祭水节,结合了酿酒、水文化、祭祀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四)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

在国家层面,中国出台的旅游政策强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完善旅游市场,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200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在省级层面,公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1),《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等政策文件,实施《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旅游“十二五”规划》,为遵义旅游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在遵义市层面,高度重视旅游景区景点项目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并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全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景点,有国家级14处、省级75处。遵义市有世界自然遗产1个(赤水丹霞);风景名胜区7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8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个。初步纳入旅游开发规划的历史景观遗址13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0处;省级博物馆7处;古墓6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5处;省级寺庙5处;历史文化名城(镇)5处,其中国家级1处;拥有红色旅游景点85处。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个,示范点四个。

(二)总体布局及成就

2010年,遵义市接待游客1662.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3%、56.3%。开发旅游景区65个,其中新增A级旅游景区23个、省级以上旅游示范点21个。2012年,遵义市与贵州省旅游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功举办全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四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重点推出“红色遵义·醉美丹霞”旅游精品线。新开工旅游项目29个,接待游客335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12亿元。2013年,遵义市接待游客43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9亿元,分别增长28.3%、28.2%。2014年,遵义市新增3个4A级景区,建成8家四星级以上酒店,接待游客517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4.4亿元,分别增长20.3%、24.5%。2015年,遵义市政府以承办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取得积极成效。旅游接待人数达6200万人、综合收入547亿元。

(三)节假日旅游成为遵义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2016年“元旦”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6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3亿元,分别增长24.1 %和26.7%。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21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分别增长41.4%和44.1%,实现门票收入4576.5万元,增长77.8%。清明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23.76万人次,增长61.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9亿元,增长60.2%。“端午”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63.9万人次,增长3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96亿元,增长41.5%。“中秋”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5亿元。“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54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亿元,分别增长46.6%和48.7%。以2016年春节旅游为例,呈现出如下特点:重点景区、新景区游客接待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类型呈现新变化,省外游客、过夜游客和自驾游客大幅增多;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全市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均在80%以上,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旅游商品的丰富化;温泉游异常火爆,乡村旅游呈现高速增长;旅游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四)旅游景区建设蓬勃开展

2013年1月26日,贵州省政府代省长陈敏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贵州省要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立足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眼于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2013年3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遵义市有17个旅游景区进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投入资金54.51亿元。已建成项目包括遵义红色旅游综合体、茅台镇旅游综合体、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务川仡佬文化旅游景区、遵义市海龙囤古军事城堡等。

(五)红色旅游强劲增长

遵义是红色之都、转折之城,与中国革命和中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发展红色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遵义是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遵义市作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遵义市内的红色旅游资源近100处。特别是“遵义会议”这一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例,其红色旅游景点包括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同志住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大会场,邓小平同志住居,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等13个场馆。2016年元旦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春节期间遵义会址旅游区接待游客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39.8%;清明节假期接待8.11万人次。

(六)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遵义市乡村旅游依托农村资源,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内容,是一种近郊旅游。近年来,茶文化旅游成为遵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湄潭、凤岗等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也不断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以期实现旅游、文化与产业的协同发展。遵义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生态环境、休闲农业等,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如2015年春节期间,余庆飞龙寨景区共接待1.71万人次;务川龙潭仡佬丹砂古寨接待1.45万人次。

(七)酒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遵义是国酒茅台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酒城,发展以酒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条件优越。酒文化与旅游的联姻由来已久,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容关系”,二者的紧密结合丰富了彼此的文化内涵。具体言之,酒文化旅游具有体验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及经济功能,可将地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仁怀市和贵州茅台酒厂成为遵义发展酒文化旅游的桥头堡和排头兵。2005 年,贵州茅台酒厂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经国家标准委评审,仁怀市白酒工业旅游服务标准化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这使贵州乃至全国的白酒工业旅游服务标准有了依据和参考,对全国尤其是我省白酒工业旅游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3]。2012年8月21日召开的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提出,要将茅台镇打造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拟定项目64个,投资概算256.89亿元。茅台示范镇建成后,为酒文化旅游增添不少光彩,进一步推动遵义酒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的长足发展。

三、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殊的地理位置虽然赋予了遵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同时也对遵义的旅游发展产生了制约。交通的不便,是遵义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首先是遵义地区内部的制约。内部制约表现在特殊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遵义地区范围内的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周期长、消耗大、投入多。其次是遵义地区外部的制约。遵义外部交通制约主要表现在遵义与附近地区间的交通承接薄弱,整个贵州地区的交通也呈现着相类似的特点。由于起步晚,发展慢,遵义旅游在基础设施构建上也呈现这一特点,现有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大量涌入游客的基本生活保障。酒店、宾馆数量不足,餐饮与购物娱乐相对不完善。许多景区的设备设施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设备设施不足与维护不及时;景区游览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全、产品质量不合格;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缺乏功能性、实用性考虑;景区游步道、护栏等设施存在不安全因素;旅游景区餐饮卫生设施不达标;景区缺乏卫生医疗设施等。

(二)旅游管理能力薄弱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政府主导型,政府管理是关键,政府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前景[24]。遵义市旅游管理能力的薄弱首先体现在以行政手段取代市场调控。遵义市政府采取的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造成了旅游管理过程中行政过度干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强调行政领导的意志,而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调控功能。其次是旅游业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明确,全能政府模式取代了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模式。第三,遵义市旅游产业管理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一方面造成管理部门职能上的交叉和设置上的重复,另一方面也导致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负责。第四,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业信息收集与发布严重滞后。在信息社会,在互联网+的时代,遵义市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严重滞后。对旅游信息的收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导致政府部门不能精确、有效的总结和利用旅游市场的运行规律。第五,遵义市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监督不到位,导致资源规划开发和旅游文化市场发展不规范。第六,遵义市旅游业管理人才储备严重匮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旅游管理队伍。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分布在旅游行业的各个环节。

(三)综合服务水平低下

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力促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及时、准确地发布重点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旅游、气象、卫生等出行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安排出行。要做好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气象、自然灾害、健康、安全等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预警发布机制。遵义市旅游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这一段话吗?这不是应对策略吗?]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始终没有大的提高。在遵义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形中,旅游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尽理想,深层次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一些不良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导游、旅行社的非法经营,强迫旅客购物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旅游品牌打造不力,宣传不到位

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打造不力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缺憾。在遵义旅游品牌中,红色旅游是一个重要品牌,但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一方面,虽然遵义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与其他省市的红色旅游区相比,其区位条件、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并不占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遵义市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 等,都是不可多得的长征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但是,很多国内游客一般仅仅了解遵义会议,而对其他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根本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遵义市还未在整体上形成红色旅游品牌效应。而对于其他旅游品牌的打造,更是乏力。在向世人宣传介绍遵义旅游景点及经典旅游品牌的时候,更多的侧重于对遵义会议、茅台酒等极少数品牌的宣传,而忽略了作为整体的遵义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和宣传,导致游客对遵义旅游价值认知偏颇,甚至是闻所未闻。

(五)旅游产品开发程度底

由于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导致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如近年着力打造的茶文化旅游,就是显明的例证。遵义市茶文化历史底蕴丰富,积淀较好,民间茶俗基础较好。但是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对于茶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文化附加值不高,文化推动力不强,茶文化旅游产品内容不丰富,旅游产品单一,仅处于赏茶、品茗阶段[25]。旅游产品开发雷同,在市场上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没有自己的旅游品牌,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

(六)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完善,资源优势转化程度低

由于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尚不够完善,遵义市虽然拥有一些优势旅游资源,然而尚未能很好的转化为经济效益,资源转化率较低。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早些,其他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起步较晚,也更欠缺深入挖掘和系统推介。但无论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开发程度均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相对应的,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程度较低,尚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四、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战略途径

(一)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1997年,国家旅游局正式确认旅游业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明确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产业。截止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将旅游产业列为地方支柱产业,各级地方政府一窝蜂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也是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遵义市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主要是由如下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各级政府强烈的政绩观和施政实践。在施政过程中,从景区规划、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到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再到景区景点的经营、甚至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政府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甚至以政府行政力量强力推进一些本经不起论证的旅游项目。其次,是由遵义市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确定的。遵义市旅游的一大品牌,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及红色旅游。而红色旅游本身便是政府强力推进的一个产物,并非市场化形成的。而诸如茶文化旅游、酒文化旅游等,也都是靠政府主导、以行政力量推进的结果。又如其他旅游资源,如生态旅游资源等,分布区域广泛散布,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强劲力量。旅游资源的现实状况制约了政府在旅游模式上的选择,政府主导型旅游模式的确立,反过来又进一步的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有诸多弊端,最重要的是误把政府主导理解为政府主宰,沿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导致决策失误,旅游供求失衡。其次是误解为政府主干,即由政府的财政拨款包揽一切,由政府投资兴办并直接管理骨干[2]的旅游企业。

从本质上来说,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主旨是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能力,通过产业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使旅游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优或者接近最优状态,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和持续的发展。而市场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则坚持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机制来推动,在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在市场主导下,政府主要通过一定的市场参数来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这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政府在旅游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是主导性的还是辅助的。要推进遵义市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采取市场主导型模式[26]。

(二)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创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拓宽旅游投资渠道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投资引导机制。制定统一的旅游投资规划,确立优先发展及投资项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旅游投资引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发挥政府监管职能,监督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搭建旅游投资项目信息平台。第二,调整投资结构。通过有效的引导管理,促进旅游投资在区域内部和区域旅游产业内部的合理分布;注重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拓展。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委托招商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第四,促进外部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旅游环境

首先,构建“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其次,搭建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向社会、市场、游客、旅游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公益性、基础性的信息服务。第三,优化、完善和规范遵义旅游导引系统。第四,加大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

3.建立完善的旅游组织与管理体系

一方面,遵义市各级政府应该加快旅游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加大政府旅游管理职能转变,走进服务型社会;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快导游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旅游行政网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在市一级和区县一级组建行业协会,构成完善的覆盖面较广的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应该广泛开展活动,推进旅游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搜集行业发展信息,提供行业发展情报;行业协会应该严格自律;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

4.加大旅游品牌打造与宣传的力度

继续加大力度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国酒茅台”酒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线路,借助国酒茅台的声誉和吸引力打造酒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精品路线;打造赤水“丹霞遗产”品牌,开展地质生态旅游;打造“中国茶海”茶文化旅游品牌,实现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打造“仡佬之源”民族风情旅游品牌,打造黔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品牌;打造“乌江画廊”生态旅游品牌,着力将其打造为遵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在加强旅游品牌打造的同时,还需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切实重视旅游品牌的宣传;其次,采取多种宣传方式;第三,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向国内外民众推介遵义的旅游优势资源;第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凝练遵义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精神,提升遵义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5.大力开发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遵义市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下述原则:第一,市场性原则。旅游产品必须与市场需求对应开发,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二,精品与多样化原则。整合遵义旅游资源,着力开发旅游精品,推出几个品位高、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先进、服务上乘的名牌产品,确立遵义市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扩大旅游产品的影响力。第三,互补性原则。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以旅游区的空间概念开发组合旅游产品,力求避免与近邻的产品雷同,同时应尽量与周边旅游产品形成互补关系[27]。

6.力促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遵义市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遵义市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需要实现遵义旅游产业内部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部门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如酒文化旅游与酿酒业发展、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会展旅游与具体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是应该着力的地方。以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以产业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的促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循环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7.加强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创新

促进遵义市旅游产业发展,还需要加强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创新。首先,政府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加强政策引导,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二,旅游企业应转换思路、苦练内功、提升经营档次、创新举措,加强业态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用差异化规避价格战。第三,制定创新开发策略,拉动旅游消费需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定价、营销渠道、营销沟通与促销组合策略等方面实行全面创新,占据市场高位,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具体说来,还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依托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县区旅游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其次,行业联动旅游宣传推介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宣传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因而在旅游宣传推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形式向潜在旅游消费者传递相关旅游产品信息,并使之易于接受对于宣传推介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第三,目标联动针对目标客源市场,强化与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重点旅行社、自驾游俱乐部、大型企业、新闻媒体的对接与联动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开拓目标客源市场。

[1]Hsin-Jung Hsieh,Shiann-Far Kung.The Linkag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ourism Industry.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17):658-665.

[2]Xin-jian Li,Songshan (Sam) Huang,Chang-yao Song.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7(59):1-6.

[3]Zhan-feng Guo,Li Sun.The planning,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The case of Dangjia,an ancient village in China.Tourism Management,2016(56):52-62.

[4]Weiqing Meng,Lingying Xu,Beibei Hu,et al.Quantifying direct and indirect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he Chinese tourism industr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6):586-594.

[5]Jing Luo,Mu Zhang.Route Choice of low-carbon industry for global climatechange:an issue of China tourism reform.Energy Procedia,2011,5(3):2283-2288.

[6]Hengyun Li,Jason Li Chen,Gang Li,et al.Tourism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6(58):81-99.

[7]罗时琴,刁鹰,周传艳.贵州城郊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研究-以遵义市“金、大、海”旅游景区为例.贵州科学,2013,31(6):92-96.

[8]游婷婷,但文红.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调整与重编探析-以遵义市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11,29(2):120-123.

[9]刘芳,陈兴茂,朱鹏等.红色旅游地发展情况和人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S1):98-102.

[10]帅建华,黄冬冬,李新.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比较研究-以遵义、重庆两地为例.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7(4):53-57.

[11]禹玉环.基于RMP分析的遵义红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1):33-36.

[12]龙茂兴.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客流年内变化周期分析-以遵义市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3(23):46-48.

[13]廖坤慧.贵州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解说词翻译规范化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1):160-164.

[14]马剑平,黄先禄.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1(5):53-56.

[15]饶洪生,龙茂兴,陈力男.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4(5):64-68.

[16]禹玉环.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853-4854.

[17]陈茹茜.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遵义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4):39-42.

[18]黄正廪.基于钻石模型的遵义体育旅游发展研究.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54-58.

[19]肖潇,张捷,卢俊宇.居民对遵义红色旅游商业街中书法景观的认同度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80-1086.

[20]曹文斌,巩章义.浅析遵义红色文化品牌的精神构成要素.云梦学刊,2014,34(5):44-46.

[21]韦薇.浅析遵义旅游开发中的文化整合.学理论,2013(14):179-180.

[22]王家洪.遵义土司文化旅游开发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16):173-175.

[23]郭旭,周山荣,黄永光.基于酒文化的中国酒都仁怀旅游发展策略.酿酒科技,2016(4):106-110.

[24]徐冰.黑河市旅游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5]杨丽.遵义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3):120-121.

[26]张建梅.论我国旅游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转换.现代财经,2003,23(11):58-61.

[27]朱孔山.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商业研究,2004(14):116-118.

[责任编辑:陈绍松]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Zunyi City

Liu Shan-shan, Guo Xu, Sun Long-jian

(School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uiyang, Guizhou 550014)

Tourism industry is the engine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Zunyi municipal government regards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s Zunyi’s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describes its developing circumstance, summariz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Zunyi tourism industry,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Zunyi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Zunyi;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6-11-7

1.刘珊珊(1986-),女,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2.郭 旭(1985-),男,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3.孙龙建(1978-),男,贵州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F

A

1671-9549(2016)04-0019-08

猜你喜欢
遵义市红色旅游旅游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旅游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