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

2016-03-16 18:27王兴骥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城镇小镇特色

王兴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

王兴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贵州 贵阳 550002)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贵州省实现跨越发展、弯道取直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全面脱贫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贵州省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成就,深入分析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坚持规划引导,整合项目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突出产业集聚发展地位,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突出帮扶实效等加强贵州省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特色;小城镇;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还有利于做大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省实现跨越发展、弯道取直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农村全面脱贫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2012年,省委省的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提出了在全省重点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以点带面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的重大决策,确定了2017年的目标。作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必将会对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推动我省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贵州省正处于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村人口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发展产业,还可以扩大就业,因此,发展小城镇是贵州省秉承五大发展理念,“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推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

一、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

贵州省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三年来,截至2016年8月,全省共有142个乡镇列入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名单,其中:省级示范小城镇53个,市(州)级示范小城镇89个;建制镇137个,乡集镇5个①。贵州省以创新思维谋划示范小城镇建设,示范小城镇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集聚功能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在小城镇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②。

(一)顶层设计创新不断

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顶层设计,狠抓谋篇布局。三年来,省级层面出台支持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等文件50个;以《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为核心,出台29个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1+N”政策支撑体系。各市(州)结合实际出台了市(州)级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实时跟踪贯彻落实情况,促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毕节市优化人员配备,增设的专职副镇长到岗到位情况较好,并有针对性的从各县住建局中选派专业技术型人才到示范小城镇挂职;铜仁市、安顺市高度重视小城镇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小城镇建设专题培训班、委托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夯实了小城镇建设人才力量;遵义市加强市县联动,搭建“政银”对接平台、大力推进“政银”合作、积极组织“政银”对接活动,加大对示范小城镇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二)经济实力增强明显

各市(州)以城镇化为核心,用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使城镇化服务产业化,产业化支撑城镇化发展。各地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等优势,着力培育了一批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遵义市鸭溪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过境路网建设,强化商贸带动;黔南州昌明镇围绕“两高一铁”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③;遵义市永兴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大力发展“万亩茶海”旅游项目。

注重产业与城镇的有机融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提升城镇化发展的集约化水平。例如铜仁市大龙镇、六盘水市柏果镇、贵阳市小寨坝镇依托工业园区带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示范小城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财税收入。2014年全省小城镇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比重达15.4%,其中100个示范小城镇财政总收入55.73亿元。

2.农林牧渔总产值。2014年全省小城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29.23亿元,约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比重的39%,其中100个示范小城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9.38亿元。

3.工业总产值。2014年全省小城镇工业总产值为522.69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6%,其中100个示范小城镇工业总产值为240.44亿元。

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014年全省小城镇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632.65亿元,约占全省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的14%,其中100个小城镇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175.8亿元。

5.旅游总收入。2014年,全省小城镇旅游总收入550亿元,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比重的18%,其中100个示范小城镇旅游总收入107.8亿元。

截至2015年底,100个示范小城镇累计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约3000个,签约资金3870亿元,到位资金1600亿元,新增企业约6000个,小城镇经济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如黔南州昌明镇2014年镇域经济生产总值达17.3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35亿元,农业总产值4.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2亿元,经济实力明显提升④。

(三)“8+X”项目建设成果喜人

将提高承载能力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切实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全省各地以“8+X”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示范小城镇信息报送机制,按月调度示范小城镇建设进度。通过强化项目建设,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三年来,示范小城镇累计建成“8+X”项目约4000个,累计完成路网投资232亿元,建成标准卫生院138个、敬老院101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9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12个、公共停车场105个、汽车客运站71个、留守儿童之家127个、寄宿制学校155个。2015年,53家帮扶单位向省级示范小城镇提供直接帮扶资金21.24亿元,协调帮扶资金15.86亿元,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等方面对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进行整体帮扶,帮扶资金共计243.5亿元。

(四)文化特色小镇发展初具规模

注重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应用,将示范小城镇建设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载体,文化特色小镇发展初具规模。贵阳市青岩镇依托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通过修缮古建筑和老街区,建成集历史、人文、宗教、民俗为一体的古镇,成为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重要目的地;黔东南州丹江镇依托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民族工艺品加工,兴办乡村旅社;黔南州猴场镇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安顺市旧州镇、天龙镇充分挖掘历史悠久的屯堡文化,彰显宁静清新的古镇韵味,通过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应用,既丰富本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五)村镇联动城乡一体初步实现

成功探索出“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生态文明等方面实施联动,强化城乡协调发展。三年间,累计实施镇村联动项目点近300个,建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园58个、乡村旅舍201个,形成了一批镇村联动示范靓点。如六盘水市石桥镇、安顺市旧州镇、黔南州盘江镇、黔西南州者相镇大力推进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通过深化镇村联动,示范小城镇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集散的中心、农民务工经商的中心、旅游服务的中心。小镇“中心”功能、集聚功能初步显现,2015年100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3万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人口就业能力大幅提升。

(六)绿色生态小镇建设魅力初显

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全省出台了全国首部绿色小城镇评价地方标准,优化小城镇生态空间布局,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镇一风”貌建设,结合资源、文化、地缘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适合小城镇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推动发展“一镇一业”,切实践行“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守住绿水青山,换回金山银山。如安顺市旧州古镇围绕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目标,做大做强绿色产业链,通过实施万亩粮增工程、建设高效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并作为万绿城城市综合体的蔬菜直供基地、整治土地、治理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培育产业等系列打造名牌的做法,将旧州建设成为“养生之镇、文化之镇、创业之镇、通达之镇”的经验和启示。

二、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

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得力于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七个注重”,即:

(一)注重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示范小城镇倾斜支持,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安顺市自2011年开始,已召开了五届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毕节市、黔南州分别从2012年、2013年开始,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州示范小城镇现场推进会。通过从市、州级层面加强资金、项目、资源统筹力度,以会促发展,成功打造了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示范小城镇,以示范带动的模式增强了全市、州小城镇发展活力。

(二)注重改革落实

围绕《十条意见》,结合实际出台市、州级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实时跟踪贯彻落实情况,促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毕节市优化人员配备,有针对性的从各县住建局中选派专业技术型人才到示范小城镇挂职,增设的专职副镇长到岗到位情况较好;铜仁市、安顺市通过举办小城镇建设专题培训班、委托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夯实了小城镇建设人才力量,小城镇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培新得到高度重视;遵义市加强市县联动,搭建政银对接平台、大力推进政银合作、积极组织政银对接活动,加大对示范小城镇金融支持力度。

(三)注重工作方法

全省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示范小城镇建设效率。铜仁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所辖乡镇全部成立规划管理委员会,由县级层面出台相关议事工作制度,对乡镇建设规划项目进行集中审议,较好地提升了示范小城镇规划管理水平;遵义市余庆县对所辖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实行“四统一”,资金由县级统一筹集、项目由县级统一规划、项目由县级统一实施、技术由县级统一把关,乡镇负责群工和督促进度;安顺市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将村镇垃圾统一收集转运后集中处理;毕节市沙土镇、铜仁市煎茶镇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企业)对城镇环境卫生进行保洁管理;毕节市乐治镇与企业合作成立客运公司,在每个村安排固定车辆接送乘客,形成村、镇、县一体化运输机制,实行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费乘车政策。

(四)注重产业发展

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等优势,着力培育了一批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遵义市鸭溪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过境路网建设,强化商贸带动;黔南州昌明镇围绕“两高一铁”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遵义市永兴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大力发展“万亩茶海”旅游项目;贵阳市青岩镇依托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通过修缮古建筑和老街区,建成集历史、人文、宗教、民俗为一体的古镇,成为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重要目的地;黔东南州丹江镇依托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民族工艺品加工,兴办乡村旅社,中外游人络绎不绝;铜仁市大龙镇、六盘水市柏果镇、贵阳市小寨坝镇依托工业园区带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五)注重项目建设

“8+X”项目在小城镇的建设内容和标准上树立了标杆,成为指导示范小城镇建设的有力依据,其影响已深入扩散到全省小城镇,各地以“8+X”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示范小城镇信息报送机制,按月调度示范小城镇建设进度。通过强化项目建设,各地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六)注重文化彰显

各地注重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应用,将示范小城镇建设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载体。黔南州猴场镇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卡蒲乡着力打造毛南族特色风情小镇、好花红镇彰显布依民族文化特色;黔东南州肇兴镇大力发展肇兴侗寨、西江镇着力打造苗族风情浓郁的西江千户苗寨;安顺市旧州镇、天龙镇充分挖掘历史悠久的屯堡文化,彰显宁静清新的古镇韵味。通过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应用,丰富了本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七)注重镇村联动

各地注重镇村联动、产城景互动融合发展,将示范小城镇打造成为产业、人口、经济的汇聚之地。如六盘水市石桥镇、安顺市旧州镇、黔南州盘江镇、黔西南州者相镇大力推进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通过深化镇村联动,示范小城镇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心,产品加工集散的中心、农民务工经商的中心、旅游服务的中心。

三、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改革意识不强

部分地区在《十条意见》的贯彻落实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部分示范小城镇对改革政策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等、靠、要”的思想比较重,对改革不主动作为、不积极作为;二是部分示范小城镇改革政策仍停留在市(州)、县(市、区)文件之上,改革成效缓慢。如部分示范小城镇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仅为社区服务窗口,缺少相应的行政服务职能;三是部分示范小城镇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虽已成立,但资源统筹、职能职责整合力度不够,仍是各行其责;四是部分示范小城镇“镇园合一”力度不够,未能实现镇区领导和园区领导交叉任职;部分示范小城镇要求配置的专职副镇长目前仍未到岗,或者专业不符,对示范小城镇相关政策及项目建设标准掌握不熟练;五是部分示范小城镇所属县级政府对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人力、财力、政策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致小城镇建设较为滞后。

(二)规划意识不强,定位不准

示范小城镇建设存在:规划意识滞后。部分示范小城镇“富建设,穷规划”,仅片面追求高大上项目的建成落地,未统筹考虑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导致规划对项目建设引领不足,仅依据现有的土地情况安排项目,项目布局过于分散,公共服务功能不集中,不能集中展示项目建设成效,实施管控难度较大;规划定位不准确。我省历史遗存、文化遗产、民族特色等发面资源禀赋,但部分示范小城镇对小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不够重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体现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缺乏对建筑风貌的统一规划管理,未能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规划编制要求;规划修编滞后。部分示范小城镇由于涉及行政区划调整或受两高辐射等影响,项目布局、发展定位等需作调整,但目前修编工作尚未完成,规划引领作用不显现。

(三)融资手段单一,建设资金短缺

由于各市(州)经济发展、区位优势存在差异,导致各市(州)示范小城镇推进不平衡等问题,部分地区对示范小城镇省级专项资金存在截留现象,拨付不到位,导致部分在建项目未能按期建成,部分已建成项目未能及时投入使用;多数示范小城镇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等”,财政能力弱;乡镇融资能力较弱,融资手段单一,导致建设资金短缺。

(四)知识结构老化,专业人才缺乏

小城镇是“三分建七分管”,城镇管理水平影响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大部分示范小城镇普遍存在管理较为薄弱的状况,其原因主要是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专业技术干部缺乏,城镇管理理念落后,这导致管理者在镇区街道综合治理、环境卫生保洁、“两违建筑”管控等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引进和采用,从而引发脏乱差等现象比较突出。

(五)产业发展定位不准,集聚功能不强

在建的多数示范小城镇存在产业定位不准的问题,找不准自己的特色产业或是支柱产业,“千镇一面”现象严重,优位效应、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创新效应、辐射效应均不能体现,企业经营成本高。规模企业、优质企业引进难,引进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规模,延缓了产业园区的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显现。

四、以创新思维发展贵州省特色小城镇的对策建议

在总结前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未来贵州省小镇建设要以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为引领,大生态、大文化、山地特色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突出主题,聚焦“创新”,重点抓好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培育、城乡建设统筹、传统文化挖掘、扩大制度供给等方面创新建设⑤。

(一)立足特色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业态

每个小镇立足一个主导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根据每个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指导,每个传统特色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依托大数据、大健康、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五大新兴特色产业和烟、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五大传统特色产业,重点创建一批数字小镇、天文小镇、茶业小镇、药业小镇、酒业小镇、养生小镇等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⑥。

(二)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方式,建设和谐、宜居绿色小镇

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绿色小镇创建,设计规划做到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建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开展“6+X”项目建设,打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人居环境整治。

(三)深挖历史文化传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突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特色风貌。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使传统文化、历史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贵州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建筑风貌彰显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使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丰富本地居民生活,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四)强化“8+X”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规划“8+X”项目布局图和建设时序表,建立项目台账,按照“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商场超市、镇村公路联通的建设力度,以镇带村,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覆盖周边村寨;开展智慧小镇建设管理试点,在小城镇推行数字城镇管理。

(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充分用好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内陆经济型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各项政策,以绿色发展和改革开放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理念和抓手,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县与省级示范镇两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关系,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实现省级示范镇政府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支持和帮助省级示范镇城投公司融资。加快发展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在省级示范镇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省级示范镇开展农村住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六)借力大数据,加快特色数字小镇建设

依托贵安新区及区内的大学城,围绕全省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的产业规划,加大数字小镇数据中心建设,培育数据采集、清洗、加工等一批数据增值服务企业,推动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形成更多云应用及信息技术服务,带动关联业态发展,打造数字小镇升级版。

注释:

①见贵州省住建厅《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情况调研报告》(09-13)

②2014年5月26日,张鹏在盘县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暨小康房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的报告

③见贵州省住建厅内部资料《“两高”经济带小城镇建设发展研究》

④见内部资料《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报告(白皮书)》

⑤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⑥2015年9月22日-9月21日,慕德贵在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第四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共谋发展新路、同筑幸福小镇、打造贵州小城镇升级版》的讲话

[责任编辑:付丽红]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Wang Xing-ji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 550002)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Guizhou and bend straightening,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the rural poverty and the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well-off societ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ng demonstration small towns in Guizhou, analy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depth,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o deepen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mproves service efficiency. In addition, advices were provided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complying the planning guide, integrat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in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romoting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status,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counterpart support, highlighting the effect of suppor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s in Guizhou.

Characteristic; Small cities and towns; Study

2016-11-03

王兴骥(1964-),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城镇化发展。

F061.5

A

1671-9549(2016)04-0001-06

猜你喜欢
小城镇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