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灵娜
(龙岩学院 学生工作处,福建 龙岩 364012)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的困境
罗灵娜
(龙岩学院 学生工作处,福建 龙岩 364012)
辅导员是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辅导员则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拟从角色认识、自身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分析辅导员在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辅导员;大学生危机干预;心理困境;对策
在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惨痛教训下,各高校越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组建专门的危机干预小组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其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能力。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往往比其它人员更接近,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充分发挥其岗位优势的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危机干预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却容易被大众忽略。
(一)角色认知易混淆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思想领航者、学习指导者、生涯引导者、事务管家等多重角色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在高校生活的“大家长”。[1]因此,当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时,如何正确认知当前的角色,是辅导员面临的一大心理困境。
1.“思想教育者”与“问题甄别者”的混淆
辅导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引导是其最基本的角色要求。[2]在这一导向下,辅导员“思想教育者”的角色根深蒂固。因此,在遇到一些学生行为问题时,辅导员容易出现对自我角色的认知提取错误,例如一些有自杀倾向或者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上课迟到,甚至无故旷课的现象。如果辅导员直接扮演“思想教育者”的角色,仅将这一现象作为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则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危机,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教育者”的角色不是贯穿所有,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背景、原因都不尽相同。因此往往也需要其扮演“问题甄别者”的角色,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3]目前,在学生危机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准确进行角色认知,是许多新晋辅导员普遍面临的心理困境。
2.“专业人员”与“协助人员”的混淆
辅导员作为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重要组成人员,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工作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各高校也逐渐通过各类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危机干预业务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但一些危机事件,特别是异常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引发的危机事件,辅导员尚不具备身先士卒的专业能力,倘若贸然地扮演“专业人员”,直接对学生危机事件进行判断和处理,将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辅导员开展危机干预工作时,如何抽身于“专业人员”的角色认知误区里,是其面临的又一心理困境。
(二)自身心理疏导不易
1.易出现负性情绪
心理危机往往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其发展趋势也是不可预测的。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处理行为是否得当,对当事人及周围同学会造成什么影响,若学生出现“死亡”,需如何与其家人沟通,自己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问题。[4]因此,辅导员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的出现,又会影响辅导员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以此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也不利于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2.不易从危机事件中脱离
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危害不仅局限在当事人,也会辐射到参与危机事件干预的人员。辅导员由于工作性质,从发现危机事件开始,各种相关信息的搜集、事件进展情况的报告等都需要全程参与,直到事件处理结束,还需要撰写该事件的相关总结材料。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生活重心都集中在危机事件上,他们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在危机事件中受到的影响,因此容易忽视自己的心理疏导需求。有些辅导员在危机事件过去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的情绪持续低落,或者回避与危机事件相关的人、事、物,甚至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1.家长配合程度不高
良好的家校联系,是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特别是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及时地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并获取最大的支持,是有效避免事件恶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疾病避而不谈,甚至讳疾忌医。另外,目前心理问题学生转介专科医院进行诊治的相关手续缺乏完善、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辅导员在处理一些危机事件时,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往往会遇到多方阻碍。
2.专业支援力量不足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校内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常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会尽快到达现场进行支援,但他们有时面对一些心理疾病,也会有专业受限性,需适时转介给专科医院。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与当地专科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专业的医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接手处理。因此,辅导员常感觉到孤立无援,缺乏专业的支援力量。
(一)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扮演好危机事件“发现者”的角色
处于危机事件预警中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常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 应扮演好学生危机的“发现者”角色。[5]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 学会鉴别这些异常行为,当发现学生出现这些异常行为时,辅导员需提高问题的敏感性,在习惯性扮演“思想教育者”的角色之前,先提醒自己扮演“问题甄别者”和“危机发现者”的角色,防微杜渐。
2.扮演好危机干预的“参与者”角色
危机事件的干预往往是时间紧、责任大的工作,辅导员在发现心理危机事件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作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人员,辅导员需全程参与整个干预过程,及时向专业人员提供可靠信息,做好其它同学的安抚工作,协助稳定舆论导向等。辅导员虽然不是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但却是专业人员最好的“助手”,应该用足够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扮演好整个危机干预过程的“参与者”角色。
(二)提高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
1.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
危机事件的产生,容易引发辅导员的多种负性情绪。在进行学生危机干预时,辅导员若是感觉到自己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则需要及时寻找合理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如向他人倾诉,释放内心积郁;转移注意力,淡忘不良情绪的事件,减缓心理压力;到宣泄室进行情绪宣泄;预约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适度的锻炼、娱乐等来放松心理,从而达到排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2.学习心理学知识,助人助己
辅导员在平常工作中,应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或其它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这样既可以利用心理学知识来开导、帮助、教育学生,更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开导。特别是在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需及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发现自己较难从危机事件中脱离,则需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此外,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较快的稳定自己的情绪,帮助辅导员更加理性地处理危机事件。
(三)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
社会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种无形的影响系统,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6]
1.做好日常的家校联系
良好的家校关系在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中非常重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家长能够尽快到达现场,为专业人员提供重要信息,为当事人提供情感关怀,配合学校共同开展危机干预,能够给辅导员极大的心理支援。而良好的家校关系需要建立在日常的积极互动中。倘若辅导员与家长很少接触,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遇到学生危机事件时,又如何能及时获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呢?其实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在校园里的生活和表现都是非常关心的,辅导员可以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喜报、家访、短信、电话等多种途径,建立积极的家校关系,以便在学生危机干预时最大程度的获取家长方面的支持。
2.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危机干预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开展的工作,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和理解,是对辅导员有利的情感支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参加相关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或者团体活动,培养团队的默契,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同时,辅导员常常容易出现“能医却不能自医”的情况,他们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但自身的心理困惑却往往被忽略。[7]因此,在危机事件干预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学校需对参与危机事件干预的辅导员提供心理评估和咨询服务,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3.建立“医教结合”机制
专科医院的支援对于各高校及辅导员自身都是极大的社会支持力量,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文件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在院(系)、校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转介机制,多方资源整合利用。根据文件精神,各高校应加大力度推进“医教结合”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主要的依托力量,应充分考虑他们在危机干预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境与难题,积极应对他们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援。
[1]沈文青,刘启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82-84.
[2]余孟辉.“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96-98.
[3]史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和作用[J].学理论,2010,(8):143-144.
[4]杨静.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轻工教育,2015,(6):39-42.
[5]黄琦.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6): 107-108.
[6]王虎,初媛媛.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5,(20):104-105.
[7]林伟毅.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胡栩鸿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Crisis Intervention
LUO Ling-na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12, China)
The counsel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crisis intervention. However in actual work, the counselor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role identification, counselors’ pers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ocial suppor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risis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
2016-09-03
罗灵娜(1988- ),女,福建龙岩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B844.2
A
1674-344X(2016)11-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