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珊
(沈阳市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36)
校园广场舞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
王 珊 珊
(沈阳市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36)
阐述推广校园广场舞的重要价值,探讨校园广场舞的推广途径。旨在于为丰富与充实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与交流,进而为实现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推广校园广场舞运动,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与增容,对增进与社会体育的交往、实现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目标以及提高广场舞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校园广场舞;推广价值;途径
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双重推动下,学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体系等诸多方面实现了调整、重置与创新。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与交流,注重对社会体育活性元素的引入,构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联姻”发展模式,实现自身社会实用价值的有效提升,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必然。当前,以全民健身运动为主体平台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诸多极具大众性特征的体育健身活动在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场舞兼具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以及普遍适应性等特征,拥有较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成为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热门项目。相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而言,由于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加大对社会体育中表现较为活跃的元素的引入,以便于能够切实把握社会体育的发展动态,洞悉社会体育的发展需求,进而实施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发展规划。基于此,对广场舞运动在学校校园的推广价值进行全面解析,对其推广途径进行探讨,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广场舞的发展与推广领域,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与之兼容的发展态势。
广场舞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集体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与促进下,已发展成为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热门项目,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由此可见,将广场舞引入到校园,充分利用与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确保校园广场舞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首先,推广校园广场舞运动,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深入接触与交流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实现与社会体育的充分接触与有机交流,提高自身对社会体育的适应程度,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广场舞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其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显现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趋势,同时,更彰显出广大民众对于体育健身的共性需求。既是一项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也是一种营造健康、欢乐氛围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广场舞运动引入校园,实现在校园的普及与推广,是强化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触与交流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充分对接的有效手段。
其次,推广校园广场舞运动,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广场舞简单易学,运动量适中,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参与,因而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当前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最为火热的项目。因此,将这具有代表性的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并在校园加以推广,无疑是一种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是一种彰显创新意义的实践行为。这对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对接,促进社会体育元素的有机融入,进而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助力与保障。
第三,推广校园广场舞运动,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师生之间教学内容的传输与流通,是学生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接受、整合,进而实现同化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不仅在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更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环节。目前,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已从“满足达标测试”这一狭隘的层面摆脱出来,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核心目标。校园广场舞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注入了全新的元素,使得教学体系的构建更具社会性、适应性与实效性;广场舞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植入,实现了学校体育教学对社会体育元素的充分接纳与吸收,这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推广校园广场舞运动,是提高广场舞受众群体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学校在履行教书育人义务的基础上,还要肩负起为社会体育培养与输送所需人才的重要责任,承担提高大众体育参与群体整体素质的社会职能。广场舞虽然是当前最热门的大众健身运动,但通过对广场舞的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参与者人员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能力相对低下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这对于广场舞的普及与发展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而将广场舞引入到学校校园,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广场舞运动的发展领域,同时,将广场舞纳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通过对学校体育教书育人功能的切实发挥,不仅能确保学生可以接受较为系统的理论传授与技能培养,而且能确保学生较为完善的广场舞运动能力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在广场舞运动的实践能力、编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推广能力上得以有效的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为实现广场舞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1借助学校体育教学平台,加强学生广场舞运动技能的培养
校园是文化传输、知识积累的重要场所,教育在校园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广场舞是大众健身运动的热门项目,但是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则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内容,需要学校校园这个特殊环境的整合与升华,方能达成对其社会功效的全面开发与运用。因此,为了实现广场舞在学校校园的推广与普及,切实发挥校园的教育功能,就要求必须将广场舞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当中,在有效激发与调动学生广场舞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广场舞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广场舞趣缘群体的有效建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广场舞的良好习惯的形成,进而为推动广场舞在校园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推动校园广场舞的常态化发展
所谓常态化是指趋向正常的状态,表征着事物的发展更趋近于合情合理。因此,确保校园广场舞的常态化发展是实现广场舞在校园推广与普及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并加以有效地整合与运用,改善课时数量短缺的现状,这对于校园广场舞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意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自主性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伴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得以充分凸显,其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可,课外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课时数短缺的现状,充分挖掘与运用课外体育活动这一重要的资源,构建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广场舞教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广场舞技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发挥课外活动的机动性与补充性,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充分对接与有机顺延。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使得课内外两者间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同步发展,进而促进校园广场舞常态化发展态势的形成。
2.3组建校园广场舞俱乐部,加强对校园广场舞推广的规范化管理
检验校园广场舞普及与发展程度的标准在于课外广场舞的开展效果。因此,实现课外广场舞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发展,就成为确保校园广场舞深入普及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应组建校园广场舞俱乐部或社团,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用以确保校园广场舞俱乐部的正常运营。俱乐部的成员以校园广场舞趣缘群体为主,同时,兼顾对新成员的宣传、吸引与接纳,从而确保校园广场舞俱乐部的常态化发展。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俱乐部成员的共性需求,以提高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因此,校园广场舞俱乐部的组建,是实现校园广场舞运动组织化、规范化以及常态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校园广场舞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场舞作为一项极具大众亲和力、最接地气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自产生伊始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其受众群体的规模日趋拓展,已发展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大众健身项目。因此,基于新常态理论的引导,将广场舞引入到校园,将其发展成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对社会体育元素吸收与接纳的效率,同时,还能够确保广场舞这一深受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得以有效地传承,呈现出健康持久的发展态势。因此,校园广场舞的推广与普及,是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有益尝试,能够为学校体育教学全新发展取向的确立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周芳,等.全民健身中广场舞流行的社会学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黄丹.浅析广场舞在大众健身的作用[J].才智,2012,(12).
[3]宝日格乐.高校舞蹈与校园文化互动影响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4]刘笑艳.浅谈校园舞蹈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54
2016-05-19
王珊珊(1983—),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J722.1
A
1674-6341(2016)04-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