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实践

2016-03-16 15:52
关键词:学术理论改革

李   茜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实践

李 茜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写作课程是当前英语专业教学中急需改革的课程之一。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写作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回归写作作为社会文化实践的本质意义,且能够重新构建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促使学生的系统内语言和认知能够协同发展。基于此,分析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探究写作课程的实践,分析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社会文化理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课程理念;课程实践

0 引言

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技能训练、英语学科素养、思辨能力培养三维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在当前背景下,写作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怎样进行改革,确实需要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探究和实践。写作是语言的输出功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内外有关“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课题非常多,其中“写作能力发展中语言和思辨关系”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者的关注。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提出的,它主要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人类认知的社会文化属性和语言在认知发展活动中的中介作用。社会文化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当前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笔者尝试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辨析英语写作能力发展与思辨的关系,重新构建写作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写作课程的实践,剖析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

1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构建的写作课程理念与目标

1.1学术写作是社会文化理论实践的具体活动

开展学术写作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写作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写作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科基础技能得到训练,更能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学术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使学生的学术写作作品更具有价值性。

1.2改变学术写作的教学方式

学术写作过程不再采用“灌输式”讲解的方式,而是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种恰当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中介、活动、语言活动交织交融,使学生的语言和认知协同发展,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促使整体素养得到提高。

1.3确立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术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感知、诠释和概念化。学术写作教学中,必定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复杂的、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4学术写作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

学术写作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写作课程“跨学科”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迁移意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近期来讲,能够使学生更为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专业素养;长久来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从容面对社会。

从某种角度来讲,学术写作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学术写作课程教学过程,就是实现“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三维目标的过程,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课程实践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环境,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而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2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实践

2.1社会文化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社会文化理论及其基本思想作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它是指导框架形成的基本依据。在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学术写作是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笔者将以学术写作作为基础,对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进行探讨分析。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学术写作就是一个活动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就是运用各种中介工具,如阅读文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等。具体来讲,学术写作教学过程中就是运用阅读文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等中介工具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技能、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写作课程教学,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受者”,更不是问题的“回答者”,而是课堂写作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行动者”;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这一教学主体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立足实践,以学术写作为例,创新理念,完善教学体系

学术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着力点和攻坚点就是:在教学改革和学院课程的整体框架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心需求,创新和完善课程理念,树立恰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且能够通过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学术写作过程,要选用恰当的中介工具,创设写作活动系统,激发语言、思维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交互,实现基于持续性、密集型、一贯性语言中介活动的学术写作能力发展。实践是检验成果的最有力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对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英语写作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3评估改革效果,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健全评价体系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而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评价体系的评估作用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英语写作教学。例如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定期对其英语写作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并将考核的成绩进行分析统计,进一步确认英语改革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尤为注意的就是在进行样本选择的过程中,应当进行随机挑选,且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当包括在内,以保证跟踪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理论应用实际的效果进行考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当教师发现改革中存在的弊端之后可以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探讨,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建立健全英语写作教学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教师在进行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估体系的科学性,避免由此引起的评估不准确,影响下一步教学改革的进行。

3 英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成效分析

3.1英语写作中,阅读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实践后,学生的语言复杂性和准确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产出更为复杂的句子;使用的学术单词、句法都有所增加,且出错的几率大大降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大;写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对比分析,课程对学生语言发展有积极影响。改革实践后,笔者通过访谈学习者了解到:改革之后的学术写作课程特点表现为阅读任务繁重,刚接触阅读材料时,会觉得难度很大,不知如何着手,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觉得越来越容易。这个过程确实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终收获却非常丰富。可见,教学活动系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众多的阅读文本素材,且整个教学思路就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是调节语言习得活动的过程。

3.2学术写作课程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学术写作课程改革实践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感知,能够使学生明确课程教学活动与认知发展之间的自觉(self-perceived)关系。学术写作课程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整个系统中涉及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常采用面谈、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活动,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3.3学术写作能力发展中学科阅读的中介作用

“读”与“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术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科阅读的作用。学科阅读能够有效地体现理解、分析、应用以及评价等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可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完成由低级能力到高级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促使学生完成由记忆、理解到评价、创新的提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独立阅读”“撰写述评短文”活动,通过阅读与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学术写作特定框架和步骤,尝试应用所学去解读学科阅读材料并撰写述评短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师生间一对一或者小组面谈”“教师关于学术写作的基本技巧讲解和案例分析”“针对阅读包的‘独立阅读任务’”这三种中介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学术能力。

4 结语

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并不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写作课程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学习焦虑”,防止其负面影响扩大,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写作学习。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课堂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是与话语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者相互之间及其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正是通过话语实践产生的。作为一线英语写作教育工作者,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程改革与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功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给予支持;二是,立足实践过程,及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要修正文化学习的引导和评价模式;三是,当课程理念变化引发教师教学生活变化时,教师必定会承担很大的压力,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教师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1]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3]牛瑞英.《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叙事为纲的入门教程》评介[J].英语广场,2014,(8).

[4]罗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外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5]江韦姗.外语课堂话语第三话轮对学生话语输出影响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50

2016-04-27

李茜(1988—),女,黑龙江鸡西人,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319.3

A

1674-6341(2016)04-0121-02

猜你喜欢
学术理论改革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改革之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