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社区模式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3-16 15:52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群众

黄   河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00)



以互联网+社区模式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 河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00)

以互联网+社区模式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和牢固传播者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更有利于通过社区活动引发群众在观念上的共鸣。通过互联网推广社区慈善、推行传统节庆纪念日仪式活动、推行培养和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系列活动、激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等四个方面展开社区的传播工作,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力,从而有利于通过增强社区聚合力提升社会凝聚力。

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支持

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中,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努力,目前这些努力已经初显成效。倘若要进一步传播并更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则可更多地在微观层面上投入努力,以更贴近和深入群众的方式展开传播工作。

1 灌输法在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情感局限性

在政府传播层面,因为传播工作面向的对象众多而复杂、传播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往往不得已通过政府网站采用灌输法展开传播工作。这种方法是直接地、公式化地宣传某种观念的办法,其以“魔弹理论”为支撑,要义在于运用巴甫洛夫刺激—反射原理促成学习和吸纳。在实践中表现为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刺激使信息接收方产生强烈的条件反射,因而接受信息内容。这种传播方法强调传播者的权威性,忽视了受众的情感倾向,仅仅把接收信息的群众视为被动“收听”人员,认为对方“接收”到信息就意味着“接受”了信息中的意义,也必然会依照所传播的信息意义践行。但是事实上,“接收信息”与“接受信息”之间仍旧有较大距离:“接收信息”只是一种物理状态,而“接受信息”是一种情感活动。再者,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并不仅只来源于政府,不同质信息传播的渠道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这增加了受众辨别信息真伪、作出正确判断的难度,加之不同受众知识背景、工作背景、利益诉求等有所差异,这些外部环境和内在差异将作用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力,在传播里加大“传达”中“达”的难度。这时,一方面传播工作人员会发觉传播工作像是遭遇到了隐形墙体,传而难通;另一方面群众则会认为工作人员的传播“不接地气”。显然,仅仅依靠灌输法而欲从感情上争取群众支持,从而取得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效果是不太容易的。

2 互联网+社区传播模式具有感性传播优势

要想使群众能“接受”并且把所接收到的信息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就需要赢得群众的情感支持,就首先要使群众对从事传播工作的人产生感情。只有对从事传播活动的人产生正向的感情,群众才会积极地选择“听”,这是“听”的第一步。“听”的第二步是“取”。要实现群众从“听”到“取”的过程,还必须使他们对所“听”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信息内容本身产生感情。正如温婉的表达方式易受学生的喜爱一样,柔和的传播方式较易获得受众的青睐。以春风化雨的传播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自然会赢得群众对所听取内容的支持力。这种有群众感情基础的、自然流露出的共向支持力可以汇聚成一股正向力量,这就是凝聚力。

要使群众对从事传播工作的人产生感情,则该传播工作者必定得有大量时间和机会深入接触群众,社区工作人员就拥有这样的便利条件。明显与政府工作人员大众传播工作不同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对群众的传播是熟人之间的交往式传播。这种传播既有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熟人传播特色之长,又享有新时代集中式群居下传播之便。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核心价值观传播当更为有效。随着时代的演进,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0.3%,当前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这为互联网+社区的传播模式奠定了必要的设施基础。依据互联网技术支撑,在熟人社会关系基础上,社区工作人员可更充分地与社区群众进行互动、交流,这将更有利于深化传播者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更有利于通过社区活动引发群众在观念上的共鸣,因之相较于灌输传播法更具有感性优势。

3 以互联网+社区模式深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社区的传播工作。

第一,将社区慈善与互联网传播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源于基督教传播方式的启发。基督教本是中东地区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后来落户欧洲,其影响力逐渐从欧洲扩散至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虽然基督教传播的是宗教价值理念,但是它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播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传播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将人际传播与慈善活动有机地相互结合。传教者利用口头的或书面的传播方式号召信徒们为生活困难的人捐款捐物,同时也为穷苦人进行义诊活动,以消弭肉体痛苦的方式加强人们对宗教的精神信仰。这样的事在《圣经》中有多次记载。从《圣经》的这些故事中可窥见基督教慈善事业的雏形,它以文字形式流传于世,使口头传播者在传教之时有了有力的文字凭据。发展到今天,以口头传播为主的信息传递方式演进成更为迅捷、有效的互联网传播,因此基督教过去争取信徒的传播方法在今天演变成互联网+慈善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在西方社区治理中同样适用。自2011年8月英国数个大型城市骚乱事件发生后,英国在重塑社区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实践中就借用了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网站、各大新闻媒体以及脸书、推特等各主流社交媒体传播针对受害社区的慈善活动的相关信息,在慈善基金募集、受害者帮扶、社区重建中收到良好效果。当然,社区在利用各种传媒推广社区慈善时,要注意“度”的把握,不可言不符实,也不可言过其实。要在通过口头和书面传播时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共同创立、引导和监管社区慈善基金会,切实使基金会为困难群众服好务、做好事,凝聚社区人心。

第二,将社区内进行的重大传统节日庆典仪式活动与互联网传播结合起来,推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重大传统节日的意义不应仅仅局限于商业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它还应具有相当的教化意义。在宗教仪式中,信徒们必须统一着装、统一言行,且对宗教文化符号、教规等有高度的认同,这是集体信念建立的前提。得益于宗教仪式的启发,现代韩国和日本都非常重视其重大传统节日仪式性表达和媒体的相关传播。日本与韩国的社区网站、各大传媒等每年都对社区内举行的成人日、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进行报道,留下了许多与节庆仪式相关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它们以传统节日仪式的统一、隆重之美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社区节日庆典,提升了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深化了人们对节日意义的理解。节日的仪式化有益于强化社会归属感,提升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将社区节庆仪式活动与互联网传播结合起来,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欣赏到仪式之美,感受到传统节日庆典的魅力和社区的吸引力。

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和大多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保留了丰富的节日仪式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当通过社区单元保护好、发展好、发扬好这样的文化,使这些文化能自然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这有利于家乡情感和民族情感的延续,有利于深化群众对社区的情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工作。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多鼓励群众参与全国性重大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否则有可能冲淡该地群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三,将培养和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系列活动与互联网平台有机结合,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之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引导,社区层面的微观导向更易触及到个人生活,继而更易改变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社区要鼓励群众在闲暇之时将更多时间投放至自身素养的提升上,并且要通过适当的设计将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活动持续地推行下去。可通过与片区内的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学校的一些资源逐渐免费向群众开放,培养群众的科学文化思维,帮助群众形成良好的阅读和审美习惯。这种方式可以自然地培养群众对社区、对国家的自豪感,增强群众的社区主人翁意识。例如,哈佛大学在每个月初都会通过大学的公共事务与传播办公室在网络上发布当月的时事通讯,告知公众该月将在大学里举行哪些讲学、文化艺术表演等公众性活动,其中许多活动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但是因为免费开放资源的有限性无法使更多的社区成员获得满足,这种大学—社区免费共享模式并不十分适合人口较多的社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和社区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共享模式,将学校的部分资源网络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社区可以借鉴国外学校推出的免费网络课程,与社区内的院校共同搭建网络科学讲堂和网络艺术欣赏平台,使社区里人人都有机会聆听到学校里的素质教育课程、观看校园中的艺术表演活动。

除此以外,社区也要为群众搭建表达平台,这个平台不能仅仅是一年几次的社区摄影展、书画展,它需要社区激发更多的人长期自觉地、多维地参与社区自主教育活动,需要群众从台后走向台前,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对科学文化素养之美的共同情感体验,这种共同性就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基础。社区的这个展示平台应当是立体的,要把实体平台与网络虚拟平台相结合,让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个展示平台上,可以有控制地引导鼓励群众开展相关辩论,以明辨价值观念的是非。有疑惑不表达出来始终无益于对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如果有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那么纠正这种偏差的有效方式之一还在于让其在辩论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2015年12月27日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中出现了这么一幕:几位青年评论员一致认为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们表演的高台花鼓戏有传统却没创新、有集体味道却没个人色彩。表演艺术家陈道明先生就这个话题与青年评论员们展开了辩论,讨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得到了观众的满堂喝彩,也使那几位青年评委受到了教育。这种通过辩论活动展开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传播方式具有相当的生动性、活泼性和灵活性,易于让人接受。社区在开展这种辩论活动时,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要与专业教育工作者合作,注意做到使辩论活动有控制、有引导,还要将这种活动形成数字档案,纳入社区网络建设中。

第四,以“网络共建”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窗理论”认为,坏的环境易诱发人恶的行为,从而使环境更为恶劣。可以预见,更为恶劣的环境必将使居于这种环境中的人产生更恶劣的行为,因而进入不良循环,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结果。反之,从众心理也可以用于营造和保护好环境。一个好的环境会激发好的行为表现,因此,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以通过引发群众好的表现而激起大家热爱社区的情感,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要推进与群众共建美好社区环境的工作,就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之间的及时互动。互联网就是提升互动性、增强互动效率的有效工具。社区网站互动栏目、网络社交媒体等等都是群众通过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工具,可通过这些工具更快捷地实现相互沟通、解释相关政策、解决群众纠纷、从群众智慧中获得社区治理的金点子,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爱社区,投身于社区治理之中。

4 结语

以互联网+社区的模式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巩固和深化群众对传播者、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感情,继而自然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支持力,也就自然自动进入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以互联网+社区的模式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般传播形式的有效补充,这其实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社区工作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使社区传播战略能更有效地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一方面还要重视社区,要使社区能吸引更多优良的沟通、管理型人才,使其焕发出持久活力。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28

2016-03-29

黄河(1977—),女,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众传播。

D64

A

1674-6341(2016)04-0067-02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群众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