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为“三湾改编”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016-03-16 15:32闫婉荣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湾党代表井冈山

常 胜 闫婉荣



何挺颖为“三湾改编”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何挺颖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是红军初创时期政治工作的元戎,为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历史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三湾改编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议者与拥护者;二是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军事民主改革的支持者与执行者;三是三湾改编中毛泽东的党对军队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何挺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 贡献

井冈山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斗争的2年4个月的历程中,就革命时间而言,虽然短暂,但却是惊天地动鬼神,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由此诞生;就革命内涵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至大,由弱变强,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深入研究这段历史,不断挖掘这一时期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党的发展的若干规律,进一步坚定对党的历史伟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在三湾改编并实行民主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打开国门后不时听到一种声音: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其中军队国家化最具蛊惑性。这涉及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如何认识等重大问题,为此,有必要对中国共产党为何要举起革命的旗帜,建立自己武装队伍,进行土地革命,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等问题阐释清楚。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这段历史才站得住,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有充分的历史根据。

首先,我们要回顾到那个时代主题给中国人民的巨大影响。历史滚滚向前,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主题。上个世纪始,整个世界历史的主题为“革命与战争”。“革命与战争”在那个时代被认为进步对反动、正义对邪恶、民主对专制唯一手段,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但是,中国的现实又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旧中国近代历史是与西方列强侵略与掠夺息息相关。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下,使曾经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上千年之久的中华帝国轰然坍塌,中华民族遭遇了从来未有的生存危机,从而唤醒了中国人民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觉悟,构成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与战争”内容。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富裕,便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苦苦探求和思索国家的出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却未能改变中华民族受屈辱、被剥削的悲惨境地,因而也不可能实现其提出的“振兴中华”宏伟愿望。就是在欧美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者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以历史的担当精神接过了革命棒,担当起先锋队的使命,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为此,有人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反帝反封建为何不采取和平的手段,走议会选举制度这条道路。这就必须回顾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所面对是何种局面。当时国民党政府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深重,工人、农民甚至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那种以为中国可以通过议会选举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想法,是不顾历史现实的幻想。同时,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进步革命人士采取疯狂屠杀的残暴政策。从全国来说,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有32万多人被杀害,其中共产党人有2.6万多人;党员人数由大革命高潮时的5.8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面对这种严酷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看清了革命的前途,毅然拿起枪杆反抗强大的敌人。但是,革命初期,敌人过于强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为此,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在文家市做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放弃进攻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地区;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辗转地来到了永新三湾村。一路上,部队连续作战,途中又在芦溪遇敌袭击,遭到重大损失。部队当时面临三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是人员的急剧减少,这种减少有战斗中损失,也有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选择不辞而别,回到了老家,更有一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的道路;其次,就是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甚至有人煽动:“你走不走?”“往哪儿走?”张宗逊回忆说:“秋收起义后,部队遭到了几次挫折,战斗减员很大,加上长途行军转移,病号很多,特别是当时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军心涣散。”最后,部队中许多军官是旧军队转过来的,旧军阀习气严重,打骂士兵事情经常发生,官兵矛盾非常尖锐,士兵在军队中没有归属感,对革命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针对这些情况,为迅速稳定军心,巩固这支部队,毛泽东果断地在永新三湾村的“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中共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即著名的“三湾改编”。因此,三湾改编就是为了整顿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增强革命的信心和热情。

二、何挺颖为三湾改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思考建立自己的武装,中央认为“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这是我党第一等重要的责任”。1927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通过的《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中指出“创造新的革命军队,不要有雇佣的性质”,“革命的经验已经证明雇佣军队决不是革命靠得住的工具”,“本党应当改组现时参加革命的雇佣军队,同时应当想种种办法武装工农”。这实际上提出了要建立一支政治特点鲜明的新型革命军队的要求,体现了我党对于政治建军的初步设想。但是,如何创建一支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在马列主义著作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没有先例可寻。因此,三湾改编是毛泽东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三湾改编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形成,何挺颖为新型人民军队的早期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三湾改编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建议者与捍卫者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村时人数由原来的5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军心涣散,人心不稳,战斗力下降。部队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多,且尖锐,急需要得到解决。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屡打败仗,伤亡较大,逃兵增多,连队缺员严重,难于遂行作战任务;二是暴动前期准备仓促,没有也来不及在部队中实现前委的统一领导,虽然连以上设有党代表,但沿袭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职能,发挥不了作用,在部队中普遍存在军事主官各行其是、自作主张的现象;三是旧军队的封建陋习严重,军官任意打骂士兵,官兵关系十分紧张。特别是芦溪遭袭以来,部队中不断发生逃跑现象,更凸显出党对这支连打败仗的部队缺乏有力的领导。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部队就有溃散的危险。为此,毛泽东心急如焚,认为部队必须停下来休整,在与同志们进行广泛深入沟通中找到有力地掌握部队的有效办法。1965年5月下旬,37年后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对当时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他对陪同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等人说:“秋收起义的部队于1927 年10月转战至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三湾村。我观察到这支队伍在战斗中有不听指挥、纪律松懈、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有的人还有旧军队的不良习气,乱拿群众的东西;有的人有农民意识,爱占小便宜。另外,还有官兵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空气等问题。我提议部队在此整编……对于那些对革命灰心丧气、摇摆不定的旧军官,根据整编原则,愿者留,不愿留者发给路费让其回家。这样,愿意留在革命队伍的都是经过战斗和过惯艰苦生活的,政治上坚定的贫苦出身的工人、农民以及革命军人。人虽然少了,但却精干得多了。”[1]其实,文家市引兵后,毛泽东时刻都在关注部队的变化。此时,担任第1团连指导员的何挺颖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所在的连队政治气氛较浓,无论是军事干部还是士兵,对平时被人称为“卖狗皮膏药”的连指导员极为尊重,连队没有一个逃兵。深入打探后,毛泽东了解到何挺颖是一位高才生,组织纪律非常强,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特别突出。他毕业于上海大学,在北伐革命期间就已经是团指导员了,后来组织上安排他担任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担任连指导员,他毫无怨言接受。一天上午,毛泽东特意把何挺颖叫到了住处,同他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在这次会谈中,何挺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队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是部队没有主心骨,失去党的领导,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何挺颖的回答和毛泽东的思考不谋而合。长久积淀毛泽东心里的疙瘩豁然开朗,他高兴地说:“一个人活着要有灵魂,一支队伍也要有军魂!我们的魂魄就是各个党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立到连队一级。”在取得一些官兵政治认同下,毛泽东旋即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一是将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辖两个营1个特务连,何挺颖同志被任命为第一团党代表。以何挺颖、宛希先等12名优秀党员干部勇敢地挑起了团、营、连党代表的重任,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治党治军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何挺颖深入连队、深入士兵、深入农民做思想发动和政治宣传,在士兵中积极发展党员,充实和壮大党的组织,全力推进“支部建在连上”等项建军思想的贯彻落实。“支部建在连上”是红军初创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创造,是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后来,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2]

2.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军事民主改革的支持者与执行者

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与国民党军队和其他军阀的军队相比有着本质区别。早在秋收起义前,毛泽东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要是再打国民党的旗子,就会严重脱离群众。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以湖南省委名义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谈到:“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秋收起义后来到了永新三湾村,毛泽东将这一思想付诸实施。

工农革命军成立之初是以一部分国民革命军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旧有的军阀习气难以短时间改过来,他们把打骂士兵视为常事,官兵关系很紧张。罗荣桓就曾说:“红军第四军产生于封建剥削制度尚未肃清的中国,它的主要成分,又多是从封建军阀军队里头转变过来的,一般封建的制度、思想和习惯,仍然很浓厚地存在于一般的官长士兵之中,由是打人的习惯和非打不怕的习惯,还是与封建军阀里头的习惯一样。”[3]消除封建军阀残余,奠定新型的官兵关系是当时部队亟待解决重大问题。要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官兵关系,必须在部队基层实行民主主义制度,肃清封建残余,不准打骂士兵,尊重士兵人格。何挺颖极力赞成在部队中实行民主主义,推行民主制度。他向毛泽东建议,连以上不但要建立党代表,还应该成立士兵委员会,以保证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要通过士兵委员会对军队官长的工作进行监督,废除旧军队的一切制度,建立新型的军队制度,由士兵管理伙食,废除小灶,官兵同吃,要尊重士兵的人格,不得随意打骂士兵。制度建立后,就得到广大士兵的拥护和满意,部队的官兵思想得到了解放,精神振奋,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军队士气很快高涨起来。三湾改编后,何挺颖全力支持和推行毛泽东的军队民主制度,1928年底,党为了加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的领导,决定何挺颖从三十一团调任二十八团的党代表和团的党委书记。到任后,他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整顿党的组织,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部队的政治气氛焕然一新。在与战士们相处中,他能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所以在指战员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将民主制度引入军队,既是毛泽东治军方法的创新之举,也是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关于民主制度的作用,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历史经验时,曾写到:“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4]“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5]没有以何挺颖、宛希先、罗荣桓等人坚定支持与执行,毛泽东的军事民主改革制度很难取得成功。所以,何挺颖为三湾军事民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三湾改编中毛泽东的党对军队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湾改编”不仅在建党、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何挺颖是位出色的党的政治工作者,为“三湾改编”军队的政治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首先,积极协助毛泽东组建军队的政治工作组织机构。秋收起义时,部队有4个团,一团为原武汉政府警卫团,二团、三团由安源、萍乡、平江、浏阳的地方工农武装组成,四团为收编的土匪团(后叛变)。据史料考证,一团沿用的是原国民革命军中党的组织机构,党支部设在团上,连设有指导员。二团、三团在团一级设有党代表。有些单位虽有党代表和党小组,但由于组织上没有形成体系和制度,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较为明显的就是起义部队受军内党的前敌委员会和地方党的行动委员会的双重领导,造成部队指挥混乱,步调不一致,军令难以得到正确及时贯彻执行。为此,毛泽东在与何挺颖、宛希先、何长工等亲密战友沟通后,通过“三湾改编”在我军建立了四个政治工作机构:党的委员会(前敌委员会);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党代表);连队党支部;军人委员会(士兵委员会)。由此,我军政治工作组织机构才逐步建立至于成熟。在这次改编中,何挺颖被毛泽东提拔,由连党代表攫升为团党代表,1928年3月,何挺颖同志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师党委书记。

其次,积极建议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毛泽东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何挺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杰出的红军政治工作者。他思想理论功底厚实,视野广阔、思想活跃,在就读上海大学期间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政治思想工作经验丰富,早在北伐战争时,就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一个师的政治部工作,秋收起义时,根据党的决定,何挺颖同志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三湾改编后历任团代表、师党代表、师党委书记等要职。在这些重要岗位中,何挺颖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言传身教做好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深得广大士兵的拥护和爱戴。比如,井冈山斗争时期,“八月失败”所造成的负面消极影响非常严重,很长一段时间悲观失望情绪和盲动急躁情绪还没有在全军士兵中完全消除和纯洁,毛泽东、朱德、何挺颖等人深入部队基层,通过走访、座谈、作政治教育报告,“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又比如,在主持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何挺颖向广大士兵宣传官兵应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坚定地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块胜利果实。他说:“刚才大家议论得很不错嘛。坚守井冈山,这是符合毛委员指示精神的,毛委员在九坡村会议上,严厉驳斥了那种要我们红军离开根据地的论调,他说要建立罗霄山脉中的政权。因此,井冈山、大小五井不能丢,一定要坚守、要扩大、要发展!”正是由于何挺颖、张子清等人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精密周全的军事部署,广大官兵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为此曾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以讴歌其历史功绩。

解放后,毛泽东没有忘记这位曾跟他一起战斗在井冈山的革命战友,1951年3月,他亲笔致信汉中地区党委和政府,询问何挺颖的亲属及其生活状况。1954年,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对何挺颖亲属珍藏的何挺颖当年寄回家中的一份《红四军司令部布告》作了鉴定,并复信回答了何挺颖亲属提出的询问。[6]总之,何挺颖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他为新型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贡献了一生。

[1]汪东兴.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日记[J].中共党史资料,1991:4.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5.

[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117.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

[6]梁星亮.毛泽东和他的时代[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520.

[7]华小勇.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何挺颖[J].兰台世界,2011(03).

[8]齐心、胡民新、黄朝章.何挺颖烈士传略[J].人文杂志,1980(03).

责任编辑:徐映奇

2016-04-25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红色资源教育效用边界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4YB05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红色资源形成机制与大学生实践育人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MKS1452。

常胜,男,博士,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婉荣,女,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助教。江西 吉安,343009。

K263.4

A

1672-3562(2016)03-0091-05

猜你喜欢
三湾党代表井冈山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宣扬“三湾改编”精神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三湾改编”相关研究现状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井冈山抒怀
三湾,转战千里来寻你(歌词)
中共第一次军队改编
广东:“党代表工作室”让党代表动起来
中国军队党代表制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