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探析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的完善

2016-03-16 14:35:47
环球市场 2016年8期
关键词:玛蒂实质救助

顾 全

吉林大学

可行能力视角下探析农村医疗救助体系的完善

顾 全

吉林大学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的提出突出体现了区别于其他贫困理论局限于物质资料匮乏导致贫匮的原因,从可以实现人的各种功能性活动的组合这一”实质自由”出发来探讨贫困的本质,对贫困的定义以及提供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从剖析可行能力理论的内含出发探讨完善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体系新的出路。

可行能力 贫困 医疗救助

现如今我国处在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也是贫富差距极易拉大的特殊时期。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因此导致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和资源的极度不平均。而想要解决城乡收入不均问题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以经济收入这一单一要素作为衡量贫困的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是即使人们的收入增加但却无法获取所需的资源。收入贫困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社会生存发展上的能力的缺失。通过阿玛蒂亚森可行能力的新贫困观我们试图能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农村医疗救助的不足和调整医疗救助政策。

一.可行能力的理论背景

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对可行能力的提出是基于在实质自由意义的基础上,实质自由是人们能够依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的进行活动的自由,也就是能够实现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而基本可行能力的实现是实现实质自由的前提。森对可行能力的定义是“反映一个人可以实现的可选择性活动组合,功能性活动反映了一个人值得去做或达到的多种多样的事情或者状态”,吃、穿、住、行、读书、看电视,以及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言论观点、上教堂做礼拜等社会参与的活动,把这些活动列成一个清单,那么一个人的“可行能力”就是对于此人是可行的、列入清单的所有活动的各种组合。而实质自由就是诸如以上提到的人的基本可行能力的实现,而人的基本需要不仅在于满足生理和安全上的需要,还包括获得尊重和社会权利的需要甚至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因此除了个人财产收入、健康状况、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这些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外,森还提出实质自由包括获得各种政治权益,进行社会参与,获得社会福利等。森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自愿节食中的人和一个被迫忍饥挨饿的人可能在生理状态上有着同样的水平,但很明显后者在吃饱这一可行能力上是缺失的,前者有选择多吃一些的能力但却不使用这一能力,它比后者拥有一个更大的可行能力集。拥有更大限度的自由意味着我们能够有更大机会去实现我们所珍视的事情的实质自由。

而以可行能力剥夺作为贫困识别的标准要胜于以经济收入这一工具性指标判断贫困程度,因为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实现实质自由能力的发挥。森指出能力的贫困才是“贫困的本质”。除了收入低下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条件如个人异质性、环境差异性、社会支持网络、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的缺失等都是导致可行能力被剥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识别贫困本质意义上可行能力剥夺较收入剥夺更具优势。

二.可行能力视角下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议

森提出的五种工具性要素来提高人们可行能力,其中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这三个方面可以运用到我国医疗救助现状的完善上。社会机会主要表现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良好的医疗水平、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透明性保证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就是保证信息公开,使各项程序在明细的条件下运行。只有满足人们对信息公开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约束公共权利,使医疗救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防护性保障主要是针对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群体的补助,起到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而从这三个方面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 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及管理水平

许多农村贫困救助对象因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受限,他们无法负担恶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往往一拖再拖甚至放弃继续进行治疗造成病情的延误,特别是农村五保对象,大病重病影响了农村贫困人群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而在管理上,从救助制度到救助的实施,从救助对象资格申请、审批再到领取医疗救助的程序需要通过一系列机构的关卡,不同机构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这样繁琐复杂的办事风格给受助村民领受医疗救助造成很大的不便。

因此要提高提高救助水平,适度扩大救助病种和提高救助金封顶线,对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村人口给予不同的救助标准和比例。同时应简化医疗救助申领程序,推进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简化救助申领程序,政府部门与医疗服务机构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使村民能最大化便捷高效的享受到医疗救助服务。

(二)构建民主监督和监管问责机制

相关组织机构应对医疗救助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对基金管理和发放进行定期抽查核实,对救助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提出建议,将救助工作审查结果进行公示从而有效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农村居民,特别是外城务工人员对各项医疗救助政策不熟悉,政府还应通过各种媒体,社会舆论力量就医疗救助政策进行宣传,提高救助项目,补助水平的知晓率,从而提高医疗救助服务的利用效率。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救助效果进行测评,使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医疗救助制度。

(三)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各层次医疗保障的衔接

首先要加速与新农合的衔接。新农合较高的起付线必须配合医疗救助实现村民的顺利参合,两者的衔接不仅使受助者享受到医疗报销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到医疗补贴,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对于特贫大病患者应提高大病医疗救助补偿比例和最高补偿额。同时,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新农合、农村医疗救助三者相辅相成,公共医疗服务起到治小病和预防为主的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和进程。而新农合实行大病统筹的原则保证农民不至因病致贫。三个部分的衔接有助于构筑全面的农村健康保障体系。

[1]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贾隆基.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思想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

[3]方劲.可行能力视野下的新阶段农村贫困及其政策调整[J].经济体制改革.2010(1):73-77.

[4]梁丽.探索构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长效机制[J].中医药管理.2011(6):500-502.

[5]赵宏燕,李迎春.可行能力问题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前沿.2007(7):209-212.

顾全(1992-),女,汉族,吉林长春市人,社会保障研究生在读,单位: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福利制度。

猜你喜欢
玛蒂实质救助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44
The Hundred Dresses (V) 一百条裙子(五)
The Hundred Dresses (VI) 一百条裙子(六)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1期)2016-12-01 06:56:39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8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