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骏 肖 滨 朱亚鹏
年度总结
《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年度总结
马 骏 肖 滨 朱亚鹏*
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专门学术期刊,从2008年创刊起本刊一直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仁的支持与认可。2016年本刊共刊发了60篇文章:专栏文章36篇、“青年学者工作坊”优秀论文3篇、一般论文8篇、理论评述5篇、书评6篇、博士论文摘要2篇。
专栏是本刊的重要特色之一。2016年本刊共刊登了11个专栏,具体选题包括:风险、灾害、危机研究,公私伙伴关系的欧洲经验,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致性与激励作用,腐败感知:基于两岸五城的实证研究,腐败测量、多元认知与廉政政策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研究,老龄化、新社会风险与发达国家社会政策改革,监管改革,制度环境、政策扩散与创新,电子政务使用,中期财政框架: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
这些专栏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专栏关注中国国家治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回应乃至引领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改革创新,如“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专栏、“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致性与激励作用”专栏、“腐败感知:基于两岸五城的实证研究”专栏、“腐败测量、多元认知与廉政政策优化”专栏、“政府购买服务研究”专栏、“监管改革”专栏、“制度环境、政策扩散与创新”专栏、“电子政务研究”专栏。
该类选题又大致可粗分为以下四个面向:
一、面向社会现实,结合社会热点适时组织专栏讨论相关问题。
公共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的发生,更是引起了公众对公共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而风险、危机管理也极为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在此一背景下,本刊适时组织了“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专栏,在2016年第1期推出,专门探讨面向风险社会的知识生产,并为实务界提供理论的参考和实证的依据。食品安全问题和出行的便捷与安全问题也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对出租车和网约车等相关事项作出了相关的规范和指导意见,引发了全国性的热议。值此,本刊组织了“监管改革”专栏,在2016年第5期推出,就互联网“专车”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探讨了相关的政府监管改革问题。
二、面向国家治理实践,回应国家治理实践的重大问题。
反腐与廉政建设问题,是我国当前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绩,鼓舞人心。但如何更好地认识腐败进而反腐败以及巩固反腐败的成果,实现国家的廉政、善治,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进行深入的研究。2016年第3期,本刊在杂志版面安排上作了一个比较大的尝试,推出了一期廉政专刊:“腐败感知:基于两岸五城的实证研究”和“腐败测量、多元认知与廉政政策优化”两个专栏共8篇文章,集中讨论廉政政策、腐败与反腐败等相关问题。此两个专栏的组织者和撰稿者,有来自大陆高校的学者,也有来自香港与台湾高校的学者,他们出色的研究和作品,让本专刊一经推出,便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和好评。
三、面向新技术,探讨新技术在公共行政实践应用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十多年间,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为电子政务的提升带来新的工具并注入新的动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到来更是为电子政务走向集约化和精准化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更加强调对于“用户需求”的识别以及对公众使用侧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改善电子政务在服务供给以及政民互动方面的效率和效用。为此,本刊在2016年第6期组织了“电子政务使用”专栏,从电子政务的用户视角关注个体层面的需求,对电子政务(包括移动政务)的使用及其影响进行相关探讨;并冀此抛砖引玉,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文章关注公众电子政务使用及其影响,从而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理论框架,推动未来电子政务更好地转型和发展。
四、面向学科建设,讨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的“经典”议题。
发表于2016年第2期的“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致性与激励作用”专栏、2016年第4期的“政府购买服务研究”专栏和2016年第5期的“制度环境、政策扩散与创新”专栏,大体属于此类。这些专栏的组建没有紧跟社会热点,在选题的设置上也不是非常“前沿”,但其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有着对相关研究议题的进一步推进。本刊认为,不断地对“经典”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与构筑学科坚实基础积淀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本刊除提倡“前沿”研究外,也非常欢迎能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的“经典”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文章。
第二类专栏主要关注和总结公共行政实践的国际经验,以期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为中国的相关改革和治理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该类专栏主要包括“公私伙伴关系的欧洲经验”“老龄化、新社会风险与发达国家社会政策改革”“中期财政框架: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三个专栏。
“公私伙伴关系的欧洲经验”专栏三篇文章分别对英国、荷兰和爱尔兰的公私伙伴关系发展进行了归纳和反思。黄景驰和弗莱德·米尔(Fred Mear)的文章对英国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决策体系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通过访谈对相关的决策程序、问题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乔普·柯彭扬(Joop Koppenjan)和马丁·德容(Martin De Jong)的文章对荷兰引入合同式伙伴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与荷兰法团主义传统所内生的制度式伙伴关系的差异。约恩·里夫斯(Eoin Reeves)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研究了两个失败的案例,发现在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管理中,交易成本因为项目公共性和政治干扰而出现的膨胀。以上三文皆由相应国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与中国学者合作)撰文,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老龄化、新社会风险与发达国家社会政策改革”专栏立足后工业社会的时代背景,以“新社会风险”为观察视角,并呼应着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以及今年下半年长期照护保险在多个城市展开政策试点的情况,基于海外的案例研究、经验介绍来提供如下方面的知识和信息:(1)在新社会政策的思维下,长期照护政策如何回应新社会风险?(2)推动旧社会政策向新社会政策范式转移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在起作用,经历了怎样的政策变迁过程?(3)如何实现跨部门、跨政策领域的协作,以构建整合性的社会政策体系,更好地回应新社会风险?本刊希望能以这样一个小专栏,推动新社会风险、新社会政策更多、更好地进入国内学术研究议题与公共政策议题,并助力当前长期照护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政策的频繁出台,财政支出的短期和中长期压力迅速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峻,财政可持续问题十分紧迫。与其他并行的财政预算改革相比,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可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议题。基于该种情形的判断,本刊组建了“中期财政框架: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专栏,希望通过检验韩国、法国、英国、德国四个发达国家在中期财政框架实施的经验,为中国中期财政框架乃至以后的中期预算框架的编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论文和理论述评栏目是本刊重要的栏目,此两个栏目在本年度也刊登了不少视角新颖、理论扎实的文章。例如:林闽钢、梁誉的《社会服务国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通过对欧洲14个福利国家社会给付结构的分析,讨论了国外相关社会政策的演进经验,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钟玲娜、耿曙、陈玮的《甄选与激励:中国政府人事层级细分的内在机制》认为尽管中国政府明确划分了行政级别,但在现有的行政级别内还存在着更细致划分的职务层级,据此提出了“层级细分”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并运用相关人事调动情况,对其理论假设进行检证,藉此探讨中国政府甄选和拔擢官员的制度逻辑。公共政策是一个时间现象,几乎所有的政策研究文献都会关注到时间及其重要性,但学界至今尚未形成关于时间与公共政策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一研究现状,堵琴囡、唐贤兴的《找回时间:一项新的公共政策研究议程》把时间当成公共政策的内生变量,从时间观念、时间规则和时间策略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并以此一初步框架,为研究时间与公共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作为本刊特色之一的书评栏目,一如既往地坚持为广大读者推介优秀的学科著作,并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读书心得的园地,以一期一篇的节奏共发表了6篇书评,为读者推介了6部优秀的学科著作。“博士论文摘要”栏目今年共刊登了2篇博摘,恳请各位在近年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在新的一年踊跃为我们惠赐佳作。
较诸往年,本刊今年在栏目设置上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变化,就是新开辟了一个“青年学者工作坊优秀论文选登”栏目。为培养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并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学术新秀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联合本刊发起并于2016年1月16-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公共行政评论》杂志青年学者工作坊。此次盛会得到了学界诸同仁的鼎力支持,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30多所高校110多篇投稿。经过严格、规范的遴选,最终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并邀请相关资深学者、期刊编辑与这些优秀论文的作者参与了此次盛会。为展示此一盛会所取得的成绩,本刊特开辟了此一栏目选登部分优秀论文,以飨读者!
除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外,本刊亦不放松对刊物运行机制的建设,我们深知,一份刊物要保持长期的良好发展,还必须依靠完善的刊物运行机制。2016年本刊继续坚持并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度。匿名评审制度已经成为本刊工作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审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来稿,并就稿件的完善给予中肯的意见,从而保证了刊发文章的质量。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理解和支持本刊匿名评审制度的投稿者,感谢2016年参与匿名评审的全体学者。(文后另附全年评审人名单)。
经过9年的发展,目前本刊的来稿越来越多。实力强大的作者队伍确保了本刊品质,也极大地提高了本刊学术声誉。借此机会,本刊特别感谢鼎力支持本刊的海内外作者与关注本刊的广大读者!在各界朋友的厚爱和支持下,本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在杂志的办刊支持上,2016年,本刊也再次获得了“理论粤军·教育部在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的资助。
刊物的完善和改进,离不开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这是本刊得以茁壮成长的基础;离不开本刊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全体同仁的辛勤劳动,他们为本刊做了许多实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在本年度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良好的祝愿!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各位编委、专栏组稿人和匿名评审人的辛勤工作和奉献!
2017年本刊将继续关注和回应中国政府与政治重大转型问题,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问题。我们非常欢迎学术界同仁以本刊为平台,探讨公共管理理论前沿与新方法、公共管理跨学科研究、国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财政政策、行政伦理、绿色监管、精准扶贫、智慧城市研究、地方治理创新、环境治理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信访制度问题、信息技术发展与公共管理、决策过程、重大政策评估、工作—生活平衡、儿童福利、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问题等议题。此外,我们也将对书评栏目进行改版,改版后的书评栏目在内容上将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深度评论型书评,二是资讯介绍性书评,欢迎各位学者为我们踊跃赐稿!
我们深知刊物的持续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支持和学科的不断创新。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在众多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持续前行,坚持刊好文,办好刊,继续完善,追求卓越,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骏,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肖滨,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朱亚鹏,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