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容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林月容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通过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传统文化研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相结合、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案、完善机制体制等6个方面,探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1]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型的,儒家和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对现有社会的影响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对当代社会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辩证性地看待和传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特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
以“民族-民本”文化为代表的民生文化;
以“仁爱-礼让”文化为代表的和谐文化;
以“自强-进取”文化为代表的奋斗文化。
以上文化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类型划分,各种文化之间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民族-民本”文化的延伸,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文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仁爱-礼让”文化的延伸,并强调了和谐中坚持法治的重要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自强-进取”文化的延伸,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要求公民奋发向上,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保守”“迷信”“关系至上”等思想,从封建社会开始,根深蒂固,对现今社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如何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特性弱化,降低负面影响,是我国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人治”思想,是指依靠统治者个人的权威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主张,主张依靠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平等的约束权力与统治权力制衡,从而滋生“独裁”与“专制”,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导致权力滥用、制度建设表面化。“人治”是“法治”的对立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阻碍。
“保守”思想,指一种维持原状、不想改进的状态,是中国中庸文化的延伸,会抑制创新,是开拓进取、改革开放精神的对立面,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阻碍。
“迷信”思想,指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是对事物迷惘不知且不追究其根本但又盲目相信的状态。常见的迷信包括对自然力量的迷信、对鬼神的迷信、对历史人物的迷信或对他人的盲目崇拜、对伪科学的迷信等。迷信是人们不相信科学的体现,是害怕接触未知领域而下意识躲避的结果,容易产生惰性,是发扬科学发展观的阻碍。
“关系至上”思想,是指认为决定事物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为“关系网”,而忽略了个人努力。这种思想在现今社会仍普遍存在,易导致“暗箱操作”“萝卜招聘”“公款吃喝”“假公济私”等违规违纪现象,是腐败现象的重要导火索。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些共同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有着内在相关性,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烙印,它反映了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2],并以各种文化形态为载体,自始至终都必须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之中[3]。从本质上看,文化本身就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他们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健康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有着实践性、开放性、共时性等共同特征[6]。
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中也包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7],在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上个世纪90年代,党中央先后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要求高校和社会各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在接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导向也趋向多元化,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思想前卫、学习主流文化,也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应社会。但是,现今的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缺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板块,为了传承文化和完善大学生人格,丰富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内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1.高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不够
受经济社会物质化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就业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培养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迫于社会的压力,高校教育也越来越倾向技能培养,虽然技能素养的培育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疏忽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则显得教育失衡。高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导致体制不全,制度不完善,也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
2.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大而忽视了本国文化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仍在延续,西方文化快速发展,对我国独特性民族文化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接受世界文化和各国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获知速度越来越快,获知内容多而杂。基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还很难鉴别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他们思想容易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另外多元文化的交融,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对他国文化的盲目随从,“崇洋媚外”思潮的严重化将影响我国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信仰,从而对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
3.对大学生的有效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
大学生思潮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化,但是现今对大学生的有效传统文化教育手段较单一,更多高校仍简单采用“讲授式教育”,甚至单一倡导“儒家文化”,枯燥而乏味,无法让学生真正体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类型和侧重点,应有针对性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本,从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出发,探求一种新的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不可一成不变、一刀切,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类型、吸收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开展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传统文化研究
首先,要先从教师队伍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先让这一批人了解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激发传统文化荣誉感,进而才能授之于人。还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将实践探索提升到系统研究的高度,在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等方面成体系化,积极探索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将可行性模式进行试点开展,并将研究结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完善程度考评体系。
(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能够确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取向,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中国共产党先进理论学习,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有效融入,就是将文学、艺术、音乐、科技等文化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化行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行为”[8]。探索在校训、校歌、校标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理念;利用学生党团立项、团组织生活会、班会等,精心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高校各类文艺活动,比如“12·9大合唱”“民族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益。
(四)利用新媒体,从学生需求出发
新媒体时代,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已经越发严重,高校不能仅把这当作是一个危机,更要求我们在新形势、新困难面前,主动深入“敌方阵地”,占领网络教育的主动权。
在2010年前,各高校仍广泛选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视、文献读物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要清晰看到,新媒体形式新、影响广、互动强、更新快,利用多媒体可以抓住一大片学生群体的“心”。
现在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电子公告板媒体、即时通信媒体、网络日志媒体、手机新媒体、微媒体等。从早期的论坛、贴吧,到QQ、MSN、Skype、飞信、旺旺,再到博客、人人网、易班网,至最近大热的微博、微信、米聊、微视、应用APP,每个阶段的新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要特别强调的是即时通信媒体、微媒体、网络互动社区,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广泛铺开。如即时通信媒体或微媒体可以快速便捷的获知学生动态,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网络互动社区如易班网、高校论坛等,可以实现群体管理。
(五)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案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生有着其特有的特征,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吸收程度、兴趣点也各不相同。从专业上看,目前本科专业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大类,哲学、文学、历史学这三个专业的学习跟传统文化接触较多,但并不全面,对这一类学生可以鼓励多吸收优秀西方文化;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专业学习可能就处于弱势,可以多开展音乐、舞蹈、朗诵、道德讲堂等活动来提升文化素养。
(六)坚持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化管理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价值,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种精神力量,但并没有完善的配套制度进行跟进。在万物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有科学的机制才能保证途径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和组织建设,要强化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才能将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探索建立文化学分弹性选修制、文化活动学院分工负责制、文化导师培养制等。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有助于丰富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内核。应有针对性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为本,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在途径实施上,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类型、吸收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可以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传统文化研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相结合、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案等5个方面出发,探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李德万.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77-80.
[3]韩迎春,张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J].学术论坛,2011(3):46-49.
[4]王淑文.基于文化情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97-99.
[5]王东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参照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1995(2):112-117.
[6]谢晓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文化的分析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191-194.
[7]卢景昆,罗洪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责任[J].思想教育研究,2012(3):17-20.
[8]郑爱莲.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介入与文化介入[J].集美大学学报,2004(4):65-67.
(责任编辑:冯起国)
Research on the Wa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N Yuerong
(School of Traffic and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and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alysi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rom 6 aspect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ran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mbining with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using the new media,Executing different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different disciplines students,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system.Then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search the way of pattern
G641
A
1674-2109(2016)08-0071-04
2015-04-28
林月容(1987-),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