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美晶(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安徽·铜陵)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浅议
□文/王美晶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安徽·铜陵)
[提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想在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本控制则成为企业竞争中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分析成本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9日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期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企业成本控制必要性。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有限,想要快速稳定地发展,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来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其次,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第三,成本控制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正确理解成本控制的本质与意义,机械地将其理解为如何更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而没有考虑企业发展目标这个大前提。成本控制机制必须建立在全面衡量企业现阶段发展状况基础之上,放眼未来行业市场,科学地进行成本预算,以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提高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获得发展先机。单纯的考虑降低成本,对企业长远发展存在着潜伏风险与危机,这很可能会使企业为了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导致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萎缩,从而危机企业的生存。
(一)成本控制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核算失真。我国许多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失真的信息导致成本控制决策出现失误。企业价值成本核算失去真实性,在许多企业实际的核算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人为调节成本数字等现象非常泛滥,成本核算失去真实性就意味着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得企业亏损严重,而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就使得缺口越来越大,从而出现“雪崩”。
(二)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内容僵化,手段老化。大多数企业成本控制环节薄弱,缺乏科学性、严肃性,造成成本控制的盲目性。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对于成本管理的不重视)、观念落后(依然保留着陈旧的观念)、管理方法陈旧(没有与当代的经济接轨),并且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这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以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使得成本管理松弛,成本控制约束弱化,损失浪费严重。
(三)中小企业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控制的需要。当今社会,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企业采用的成本会计系统却止步不前,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小企业选择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依赖于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使企业的成本控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成本、质量、效益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而成本控制则是重中之重。企业需具备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有序地开展各环节的控制工作。企业发展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和目标,更需要制定阶段性的短期目的。成本控制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资材、人力进行最优配置的重要依据,更是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重要衡量标尺。从传统意义上讲,成本控制就是降低成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多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更为科学地阐述了成本控制的目的——提高成本利用率。新时期企业成本控制需以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前提,以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媒介,来完善财务预算与核算机制,拓宽控制路径,增强各部门沟通协调,保证各环节为成本控制的目标服务。
(四)企业成本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的成本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汇报工作的需要,并未真正意识到成本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只满足了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的宏观需要,而忽略了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五)企业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产品损失成本增加。我国企业的流通性成本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日益上升,也就是说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比市场价值的形成更加困难。这不仅造成了企业巨大资产的流失,而且由于企业的价值补偿严重不足,再加上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很容易出现物流管理的失控,最终导致资源的浪费,也就是产品损失成本增加,成本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市场价值的难以实现,从而导致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这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都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损失。
(一)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职工只关心劳动的报酬,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员工工作比较被动,工作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较低。而作为企业,也只是把盈利作为目的,并未真正考虑员工的需求。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行管理就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
(二)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库存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物资数量逐年增加,甚至是成倍的增长,但是物资的存储空间、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并没有按同比例相应增加。材料的使用很少经过精确的计算,验收和领用材料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盘存不及时,财产清查不严格,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缺乏科学、规范、严格的制度。
(三)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不高,综合利用效果不明显,闲置的生产能力较大。而中小企业在机器设备并不能达到先进水平,并且设备不能及时做到更新,同时在设备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完全的重视,只关心产品的产量,忽视对设备的管理。
(四)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科学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制造的精确度也不高,产品不合格率不断升高,导致生产浪费较严重。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流程不够清晰,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合理、生产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一)合理采购使用材料,努力降低材料成本。第一,确定合理采购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材料采购是一门科学,是企业决策层和采购部门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大宗采购固然会降低材料的单位成本,但需付出高昂的储存保管费用,占用大量资金。相反,零散的材料采购无疑会加大采购成本和采购费用,享受不了商业折扣,加大了日常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能因一时疏忽而影响正常的材料供应,造成停工待料,潜在风险损失不言而喻。因而,合理地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次数,可以控制和节约材料成本;第二,严格材料检验,降低废品损失。采购到位后,对材料的检验也会影响产品成本。只有材料质量过硬,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进而减少企业的废品损失以及由于产品“三包”带来的后续支出;第三,合理利用边角料,提高材料综合利用效率。对于生产中所产生的边角料,可以对其进行废物在利用,可以投入一部分在边角料的再生产,这样既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同时利用边角料生产产品又是企业的一笔经济收入,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合理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构建高效人工体系。第一,科学安排,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通过科学的生产安排、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完善生产工艺等,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在合理降低工资定额的基础上,由于产量提高,使员工收入稳步增长,这样既保证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单位成本。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管理,树立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树立危机意识,使员工自觉主动地参与生产管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达到产量和收入双增长;第二,合理用工、均衡生产,积极降低用人成本。企业要合理地安排生产,根据企业的销售量来合理生产,避免过度生产,这样可以实现零库存,减少仓库的保管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人工费,有利于做到成本控制。
(三)加强预算控制,降低间接支出。企业的间接支出包括车间折旧费用、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费用,其中有些费用弹性较小,如折旧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一般都可事先计算获知,数额较固定。其他如机物料消耗、办公费虽有一定弹性,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其金额不是很大,而与产品生产量没有绝对的比例关系,故还是应对这类间接费用按照预算控制方法进行总量控制,先根据以往期间各项明细费用的实际发生额,结合预算期产量变动趋势,本着合理控制、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编制预算,在生产经营期间定期检查顶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找出差异,分析差额,以便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和对以后期间预算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将预算执行情况对车间管理层进行考核。
(四)全员参与,构建全面成本控制体系。从生产管理层到一线的生产工人,层层下达成本控制指标,并适时考核,对成本控制较好的员工予以奖励,以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增效的积极性。同时,公司还应在产品设计环节、生产环节不断进行大胆尝试,鼓励员工从生产流程和工艺流程上进行创新,从而降低材料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在这种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五)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革成本控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工具。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时期下,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机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第一要务。管理者应时刻关注企业运营情况,将成本控制列入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中来。将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成本控制联系起来,提高各级员工成本控制意识,注重成本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将成本控制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理论联系实际,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洪娟.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商业会计,2012.22.
[2]李瑞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0.
[3]乔旭江.浅谈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