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芳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新词的日译策略探析
韦芳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为提高汉语新词日译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要做大量的翻译实践,还要提升到理论高度,探讨和总结日译汉语新词的基本原则及策略,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从词源上看,汉语新词分为外来词和本土词。翻译时,外来词予以还原即可;本土词的情况稍微复杂些,需要采取各种翻译方法灵活处理。汉语新词的日译要求迅速准确,对翻译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汉语新词;词源;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伴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反映中国新变化的汉语新词也大量增加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千多个汉语新词产生,反映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例如,“吐槽”“卖萌”“人肉”“颜值”“点赞”“奇葩”“神器”“土豪”“中国大妈”“小官巨贪”“光盘行动”等。这些汉语新词的出现伴随并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折射出人们对时代的态度和见解。
这些刚刚在中国产生,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中国特色的新词,如果能正确翻译,将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扫除障碍[1]。将这些负载着中国文化的汉语新词及时并且准确地翻译并输出到国外,能有效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关心中国,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但现状是,由于很多汉语新词的内涵丰富,文化背景深厚,不仅外国人,就连中国人也未必能立刻准确地理解其真实的含义,更别提正确使用了。所以,汉语新词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翻译成日语,那就满足不了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愿望,甚至可能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如果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日译并做好对日传播,就能有效帮助日本民众理解中国社会的新变化,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减少文化摩擦,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可以说职业翻译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这些新词新语的翻译。本文试图在对汉语新词从词源上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汉语新词日译的原则和策略,以期提高汉语新词日译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
由于中国与日本国情有异,两国国民也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再加上汉日两种语言在语法,词义和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将汉语新词日译时,很难在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意的前提下,体现原词的语体特征和文化内涵[2]。只有准确地理解词义,并找到合适的翻译对策来灵活表达,才能真正地译出汉语新词的风采。
如微信“朋友圈”,如果生硬地翻译“友達サークル”,可能中国人一看就明白,但是不容易“海漂”到日本。要知道朋友圈这个新事物并不是在国内产生的,创意来自于国外社交APP,比如Path的moments。微信对其进行了微创新,但是功能差不多,所以,现在普遍翻译成“モーメンツ”。
吴侃认为,翻译汉语新词的基本来源是明确其来源。[2]汉语新词有一部分是借自英日等外语的词。这种外来词与本土产生的词在翻译时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笔者认为汉语新词的日译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弄清新词的来源的基础上区别对待,灵活翻译。外来词的翻译到外语中去寻找原词,进行配对。
而对于汉语原创词汇,即本土产生的词则要根据其在日语中有无对应词来灵活处理。如果在日语里有对应的概念,相应的事物,只需要牵线搭桥,配译即可。如果没有对应词,是中国特色词汇(指承载中国特色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则根据其褒贬意义,知晓度大小采取或者直译加解释或者释译的翻译策略。
另外,在王志军等的论文里提到的补译和减译[6],本文不单独列出,认为这里的“补”和“减”都是针对原文的,是译前处理的一种,即先把词补全或者进行语义浓缩,再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翻译。如“博导”“科技含量”“科教片”“专才”等先补全为“博士课程导师”“科学技术含有量”“科学教育电影”“专门人才”等,然后再分别译为「ドクターコース指導官」「科学技術の含有量」「科学教育映画」「専門の人材」。汉语有时候偏爱用四字词语,很多词的前后成分重复相同的或相近语义去加强语气,翻译时则需要事先对原文进行提炼精简。如“抢险救灾”“居高不下”“避暑胜地”“参政议政”等四字成语则要根据中日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精简为“救灾”“居高”“避暑地”“参政”,再分别译为「災害救援活動」「高止まり」「避暑地」「政治参与」[7]等。
(一)外来词:回译
有一些汉语新词本来就不是在中国产生的,是外来词。外来词在进行日译时,如果很生硬地进行翻译,不仅会事倍功半,而且会让读者不知所指,所以进行回译即可。这里的回译指的是还原,即到来源语中找到“真身”。来自英语的新词稍微复杂些,先通过汉英词典找到原词,然后通过英日词典找到在日语里对应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就简单。直接通过网络或者汉日词典就能迅速找到对应的日语翻译。如“B站”(ビリビリ)、“穿越”(タイムスリップ)“社交媒体”(ソーシャルメデイア)“硬着陆”(ハードランディング)等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准确的进行翻译。再比如,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之一“工匠精神”,是借鉴了日本的说法的,我们应该到日语里寻找原词“匠の精神”;而日本环保团体“绿鸟”也是约定熟成地翻译成“グリーンバード”,不能想当然地翻译成“緑の鳥”。然而,由于外来词经常使用,我们很难识别哪些词是外来词。为此汉日翻译者要养成阅读日语新闻的习惯,关注日本的新变化及其新说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而且可以避免费解或者误解,做到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二)汉语原创词汇
1.对等词:采取“拿来主义”,进行配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因此,虽然中日两国国情不同,但是在中国产生的新事物,新技术,新现象,在日本里也很有可能存在,所以只需要去找对等,或基本对等的词,采取“拿来主义”,无需硬译。如“豆腐渣工程”,比喻工程像豆腐渣一样质量极差,经不住考验。日语中有「手抜き工事」(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手続き、手数を省いた工事)与其意义相近并且也有比喻修辞,虽然在语感上稍弱,但可以认为是对等词,进行配译。“论资排辈”和「年功序列」两个词虽然词性有所不同,但意义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配译。除此之外,还有“发弹幕”(弾幕を入れる)、“网红”(ネットの人気者)、“代购”(海外代理購入)、“吃货节”(グルメの日)、“支付服务”(決済サービス)“伤不起”(辛い、大変)等等语义均类似,可看成对等词。
值得注意的是,配译时根据语境可能要灵活处理,考验着译者的汉日双语能力。下面以“点赞”为例进行分析。2007年社交服务网站Friendfeed推出“like按钮”,2009年Facebook收购Friendfeed,“like按钮”被大家所熟知并迅速被接受。2010年在QQ上第一次出现了“点赞”功能,紧接着,微博,微信等也相继上线赞。“赞”就是“like”。在翻译“点赞”时要根据语境需要,找到合适的翻译,进行配译。
(1)为救人男孩点赞。
人を助けた少年に敬意を払う。
(2)为坚持到最后的人点赞。
最後まで頑張った人たちを応援する。
(3)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
私は偉大なる中国人を褒め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点赞”分别被译成“敬意を払う”、“応援する”、“褒める”,而不是简单地直译成“「いいね」ボタンをクリックする”。
2.中国特色词汇:或直译加解释或释译或音译
(1)传递正面、积极文化的新词新语:直译加解释
一种语言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有时在对具有文化色彩的词语进行翻译时,在目的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比如上一章节提到的中国特色词汇,如果强行直译,不加变通的话,会让日本民众云里雾中,摸不着头脑,甚至招到误解。为了避免直译带来的意义损失,就要在直译后面加上一些注释,以帮助日本民众众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加他们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当然,随着这些汉语新词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的增加,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接受理解,注释就可以取消。以“三个代表”为例。如果仅仅译为「三つの代表」,不熟悉中国国情的日本受众肯定不会知道它的具体内容,因此很有必要加注「中国共産党の党建設に関するスローガン。中国の先進的な社会生産力の発展の要求;中国の先進的な文化の前進の方向;中国の最も広範な人民の根本的利益」。可以采用此译法的还有“三峡工程”(「三峡」プロジェクト。揚子江の三峡に行われる巨大ダム建設プロジェクト」,“淘宝”译为“中国の通販大手「淘宝」(タオバオ)”,不仅加了注释,还加了读音,方便日本受众。笔者建议,一些反应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的一面的新词宜采用异化策略,进行直译后再加注的做法,这样能正面且快速的宣扬中国优秀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这些词汇被日本人熟知后可以省略其注。如「経済特区」这个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专指中国的经济社会情况,不过现在完全能够脱离中国的语境,用于描述说明日本的经济政策了。如「日本経済を活性化するために経済特区を導入することが経済財政散会議での検討課題となった。」说明“经济特区”这一词已经和该词所包含的经济政策一起,被日本社会所接纳,作为日语词汇在日语中沉淀下来了[3]。采用这种策略,显示了我们对汉字,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社会背景。这样来翻译,不仅能最大程度地诠释出新词的内涵和中国特色,让更多的人亲近汉语,也能扩大汉语的影响力。
(2)容易被误会的或者是反映负面现象的新词新语:释译
反映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些负面现象的词语,笔者认为不宜用直译加解释的做法,而只需进行释译即可。如“瘦肉精”(豚肉の赤みを増やせる効果のある違法飼料添加物)“注水肉”(水を注入して重量を誤魔化した肉)“住房痛苦指数”(住宅一平方メートル当たりの価格を平均月収で割った数値),虽冗繁了一些,但是基本意义传达到位。最重要的是,这样低调处理更有助于维护我们国家的形象。
(3)未来的趋势:音译
在实际翻译时,要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充分发挥译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把握,首先要对原文信息通过或删减,或增添,或改写,或回译,或配译的手段进行加工。韩子满指出,除了语言文化差异,文化失衡也对翻译策略有支配性作用[4]。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国际事务,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国家形象和知名度的提高,音译的手段在外语新词的翻译实践中将会,也应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在音译方面我们过去已经有一些很好的例子,如“豆腐”「とうふ」,“炒饭”「チャーハン」,“拉面”「ラーメン」,“烧卖”「シューマイ」,“齐齐哈尔”「チチハル」等都是很好的音译案例。再如上海的“外滩”,以前按照英语的对应词的发音读作「バンド」,但是上海国际地位的提高后,作为上海标志和象征的外滩的读音也开始按照汉语发音译为「ワイタン」。外语新词的翻译也是一门艺术,具体翻译策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国际形势,翻译的目的而发生相应改变。[5]为提高译者自身素质,译者要加强内功,不断学习,不仅是熟悉各种策略,还要通过大量实践学会变通,因时因事灵活应用。
翻译工作者不仅需大量的翻译实践,提供更多的译本,而且要上升到理论,探寻出翻译过程中通行的准则。[8]在日译汉语新词时首先弄清词源。从词源上看,汉语新词分为外来词和本土词。外来词予以还原即可;本土词的情况稍微复杂些,有对应词的,进行配译;没有对应词,反映了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的新词,即“中国文化负载词”则采取或直译或释译或音译的翻译方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如体现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有限。原因之一就是对外翻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障碍,阻挡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汉语新词的翻译,尤其是日译,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正所谓,学海无涯,“译”无止境。我们翻译工作者要知难而上,不仅要不断提高汉日两种语言的水平,扩大知识面,而且要提高中外翻译理论的修养,以便在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时能尽量缩小文化差异,更好地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广我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我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
[1]胡兴文,张健.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3(3):100-101.
[2]吴侃,王蕾.汉语新词日译探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6):108-116.
[3]蒋芳婧.改革开放后中日经济词汇交流的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2):35-41.
[4]韩子满.文化失衡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2000(2):39-43.
[5]李丹蕊.现代日语中的音译汉语借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6):43-47.
[6]王志军.试析汉语新词日译问题与方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3):346-349.
[7]王志军.试析国内汉日新词词典的词条翻译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76-81.
[8]张健.汉语新词误译现象剖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3(2):39-45.
(责任编辑:白琳)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s
WEI 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neologisms in Japanese we should firstly clarify the etymology of them which are divided into foreign words and native words.Foreign words can be translated directly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equivalant.Native words are a bit more complicated. Need to adopt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methods to deal with.As to the new words which reflect the unique social phenomenon in China we can take literal translation,interpreting translation or transliteration.
Chinese neologisms;etymology;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tegy
F272.3
A文章标号:1674-2109(2016)08-0030-04
2016-03-05
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国际化背景下汉语新词的日译”(2015YQ049)。
韦芳(1985-),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汉日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