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基于四川省的实证调查分析

2016-03-16 11:43邓黎颜吴吉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政治

邓黎颜,吴吉惠

(1.川北医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基于四川省的实证调查分析

邓黎颜1,吴吉惠2

(1.川北医学院 党委办公室,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05方案”实施十年来,四川省大力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阵地意识明显增强、培养体系日趋规范,同时仍存在结构不够合理、科研能力急需提升、师德师风有待加强及职业倦怠四大问题。从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方针政策、全面优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大力强化思政课教师道德风尚、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和积极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体系入手,可以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四川高等院校

一、引言

高等学校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博弈的主战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共识、如何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如何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只有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才能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顶得住、打得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1世纪以来,四川省通过规范管理、定期培训等方式,使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进一步加强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际国内背景上。国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对我国的分化、西化意图,他们打着学术交流、社团扶持等幌子,企图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信仰、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妄图潜移默化地统治我们年轻一代。前苏联的解体、中东国家的动荡都与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对此高度警惕。在国内,我国已经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得各种不良思潮沉渣泛起,对当代思想活跃、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产生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此外,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中转站和社会现象的“放大镜”,成为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增加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深化改革中的问题、抢占互联网宣传主阵地,都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国家大政方针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领域,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局势的复杂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近15年先后印发了30余份规范性文件,以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些文件中,无一例外都涉及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顺应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2013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提出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015年9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突出、勇于担当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此类文件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了我国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反映了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三、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省50所高校的500名思政课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思政课教师自身的诉求四大方面。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问卷490份,有效回收率98%。此外,我们还对四川省25所高校的部分思政课教师管理者进行了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管理者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认知、学校促进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对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发展的看法三大方面展开。通过以上调查,获得了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查结果呈现如下。

(一)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1.教师队伍质量不断优化

质量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攻方向。“05方案”实施后,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持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养过硬、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主要反映在教师学历构成和学生满意度上。在接受调查的490名思政课教师中,有325人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66%。同时,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出台《四川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试行)》,明确规定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至少应为硕士研究生。随着政策的落实,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思政课教师占整个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数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此外,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较高[1]。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阵地意识明显增强。

综合学者张耀灿[2]等人的研究,我们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阵地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这是守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前提。调查发现,当前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广大思政课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固国工程、铸魂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等方方面面。同时,笔者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巨大价值”时,在接受调查的490名思政课教师中,有461人认为“有巨大价值”,仅有29人认为“价值不大”。也就是说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阵地意识较强,正能量强劲。

3.培养体系日趋规范成熟

培养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为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加强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011年,设立四川高校思政教师培训中心,确立了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学科调研、学术交流等五大培训体系。2013年,印发《四川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培养途径和措施等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2015年,出台《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四川省实施方案》,提出逐步健全完善国家示范培训、省级分批轮训、学校全员培训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要求思政课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培训1次,每5年须参加省级以上培训1次。此外,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思政课教师培养办法,必将使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持续提高。

(二)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年龄、学科和数量上。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90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48人,占接受调查教师的71%;40~50岁的教师为82人,占接受调查教师的16.7%;50岁及以上的有60人,占接受调查教师的12.3%。学者连榕指出,从教学新手到教学熟手需要3~5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熟手到专家型教师需要7~10年的教学实践。[3]也就是说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通常需要10~15年的教学实践。由此可见,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年龄大致在40~50岁之间。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这部分教师仅占16.7%,所占比例过小。另外,从学科背景上看,有236人在学期间所学专业并非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知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从数量比例上看,师生比失衡严重。早在2008年,我国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按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标准配备思政课教师。在此次调查中,四川省仅有6所高校符合了这一比例标准,该比例在接受调查的高校中最高达1∶1064,大部分高校维持在1∶700~800阶段。

队伍结构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实乏力。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通过加大培训、落实经费、改善考评、严格任职标准等方式,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理论上看,这些文件的出台大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地位,筑牢了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基石,但是实际上,这些政策往往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任职标准严格执行和按照规定比例配备专任思政课教师更是困难重重。

2.科研能力急需提升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总体较弱,主要体现为科研成果过于集中在少数人,大部分教师科研成果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甚至没有科研成果。笔者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490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共发表论文874篇,人均发表论文仅为1.8篇。在874篇论文中,核心刊物45篇,仅占接受调查的思政课教师发表论文总数的5.1%。笔者对发文作者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45篇核心刊物由36位思政课教师完成,这36名思政课教师中,博士、教授有23人,占了在核心刊物发文作者总数的64%。从普通刊物发文作者统计情况来看,也存在论文成果集中的现象,有51名思政课教师每人发表了3篇及以上论文,67名思政课教师未发表过学术论文。此外,从课题的承担者和著作的编写者来看,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占据绝对优势,青年思政课教师课题立项、著作出版困难,整体科研能力较弱。

科研能力较弱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上,部分思政课教师科研功利化倾向明显,在进行科研活动时考虑的不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是是否对晋升职称有利;部分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较差,不了解、不关心、不重视学科前沿,缺少科研敏感性,缺少必要的知识积淀;部分思政课教师难以处理好教学、科研、生活三者关系,顾此失彼现象客观存在;部分思政课教师怕苦怕累,以其他“客观”因素为借口,为科研能力较弱辩护。外因上,专门刊发思政教育研究成果的刊物数量较少,虽然有的刊物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板块,但是所占比例较小,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师科研成果展示平台的偏少。同时,思想政治历来较为敏感,国家对此有着严格的控制,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害怕被追究责任,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导致学术研究面偏窄。此外,调查显示,159名思政课教师日均课时量达到了6节,教学任务较重,限制了其科研的时间与精力。

3.师德师风有待加强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身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有弱化倾向,主要体现为教学敷衍和言行失范。2014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少数高校教师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了事。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在“2014年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年会”讲话中也指出,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情感出现了偏差,这在笔者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调查中,当问及“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态度”时,在接受调查的490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81人明确选择了“应付”。同时,在对思政课教师管理者进行访谈过程中,11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管理者一致认为,部分思政课教师确实存在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行为较为敷衍的现象。此外,在笔者的访谈中,有4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管理者不约而同地提到,部分思政课教师身上存在言行失范现象,在课堂上随意列举社会负面案例,过分关注阴暗面,把细小事情放大,做负面宣传。

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探讨。主观上,为人师表意识薄弱。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道德的建构者,更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部分思政课教师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之自身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政治信仰不够坚定,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逐渐扭曲,出现了学术造假、言行粗俗、利益至上等现象,损害了整个思政课教师群体的形象。客观上,学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时,由于师德师风是内隐性因素,难以进行科学的评测,不能将师德师风摆在突出位置,常常“吃大锅饭”,只要不犯严重的显性问题,师德师风基本上是合格或者优秀,再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诱发了“出格”现象的产生。

4.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倦怠心理主要表现在职业效能感弱、职业情感淡漠及职业行为偏离三个方面[4]。职业效能感指教师自己对教育行为能否影响学生或是否有用的主观判断。调查显示,有17名教师“经常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有34名教师“偶尔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也就是说至少有51名教师职业效能感较弱。职业情感是对职业态度、喜好的综合体现。调查显示,有73名教师已经对工作缺少激情,教学态度上出现了消极倾向。职业行为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准备过程及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调查结果表明,有57名教师只是“偶尔阅读相关书籍”。此外,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管理者的访谈中,管理者们提到,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但教学技能较差,教学态度也存在一定问题,更有甚者允许学生课堂上睡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行为已经出现了偏离,迫切需要及时矫正。

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学实效较低和激励体系不够健全造成的。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知行的统一,再加之教学政治性较为浓厚、社会热点关注不够、内容较为陈旧,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的效果显现较慢。久而久之,部分思政课教师产生了倦怠心理,制约了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有效的激励可以调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受当前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的限制,高校思政课教师激励系统存在一些缺陷,如管理者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实际需要把握不足,激励没能很好地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励方式不够科学,奖励缺乏时效性,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个体激励轻团体激励;激励机制不尽完善,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及考评体系不够科学等,为思政课教师倦怠心理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四、四川省高校思政课教师 队伍建设优化策略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反思,认清形势,积极探索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策略,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严格落实思政课建设方针政策

高校要将党委书记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持续关注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把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严格实行领导问责制。同时,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师的特殊身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制定并落实较为严格的思政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能将其作为“安置性”岗位,要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学素质、科研水平和学位学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不符合条件者不准入行。在严格把控入口关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到师生比过高的现象,有计划、有措施地引进优秀思政课教师,逐年缩小师生比,减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 全面优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要以“长度”为基础、“宽度”为核心。“长度”即培训必须贯穿于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全过程,明确各个阶段的培训重点。如新手起步阶段重点应是老教师“手把手”地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师树立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适应成长阶段的重点应在于提高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信心,使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等。“宽度”即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多样,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专业伦理培训及专业精神培训。我们要继续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要指导思政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本身的专业性出发,科学选定研究方向,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工作[5]。同时,我们也要在专业伦理及专业精神培训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帮助其强化专业伦理和专业精神,改善教学情感和态度。此外,培训要尽量避免形式主义和专家空谈,内容上要以思政课教师实际需要为基础,方式上要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考评上要注重思政课教师实际能力的提高。

(三)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道德风尚建设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也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树立师德榜样,鼓励思政课教师虚心求教,向榜样靠拢,升华人格与修养。二是慎独自律。《中庸》《大学》等都倡导慎独自律,这既是一种道德观念,又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思政课教师要以内心道德标准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三是强化他律。失范行为出现时,更需要他律的约束,即制度的规范。要制定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定期考核细则,并尽可能地加以量化,客观、公正、写实地对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四是多方努力。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要真正承担起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让思政课教师切实有“德”,为搭建思政课教师坚固的“师德大厦”打好基础。

(四)多举措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提高,能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改善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行为,增加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改变授课形式。超百人大课堂教学现象在川内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下一步我们应推行思政课中班教学模式,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向小班教学目标靠拢。二是优化授课方法。要将“启发式”“互动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借助QQ、微博、微信等载体,延长思政课堂,赋予思政理论知识鲜活的生命力。三是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剔除过时、陈旧部分,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重点案例,在讲解中渗透政治理论、强化思想教育、进行观念引领。四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国家要鼓励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秀的思政学科学术刊物,大力加强思政学科建设。

(五)积极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体系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研究发现:缺乏激励,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充分激励,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6]。思政课教师激励体系的完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给予思政课教师不同的强化物。不同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各异,同一思政课教师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也大不相同。我们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需要的研究,增强激励的针对性。二是充分发挥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福利待遇必须体现思政课教师的个人劳动贡献,不能吃“大锅饭”;必须与学校效益挂钩,不能脱离学校实际;必须在思政课教师看来数额要“足够大”,有强大吸引力。三是继续加大考评改革力度。构建“教学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科研评价”的考评体系,高度突出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差异,在考评时,其中一方面特别优秀者可适当降低其他方面的要求。四是奖惩体现及时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奖惩时,一定要及时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或者惩罚,并且不但要重视思政课教师个体奖惩,也要注重团体的奖惩。

[1] 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EB/OL].(2015-05-31)[2016-02-1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5/31/content_2870961.htm.

[2] 张耀灿.把握思想动向 增强阵地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01,(2):2-4.

[3] 连榕.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心理历程[J].教育研究,2008,(2):15-20.

[4] 杨元妍.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卷调查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0,(8):85-87.

[5] 刘建军.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做科研[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62-65.

[6] 刘宇文,夏婧.关注需要的多样性:高校教师激励的基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9):27-32.

【责任编辑贺晴】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Sichuan Province

DENG Li-yan1, WU Ji-hui2

(1.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 China;2. School of Educ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05 Plan”, Sichuan Province strengthens th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vigorously. The quantity of teacher team i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the position consciousness is obviously enhanced and the training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But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that team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n urgent need of upgrading and teachers ‘ mora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 job burnou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 team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from th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the vigorous reinforc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 moral practice, and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centiv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G641

A

1009-5128(2016)18-0091-06

2016-04-2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激励理论的四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1410638014);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激励四川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NC2015C049)

邓黎颜(1990—),男,云南普洱人,川北医学院党委办公室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吴吉惠(1970—),女,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