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新/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
生命与成长
马国新/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
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是关于生命和生命成长的,所以“生命与成长”应当是教育的核心话题。
“帮教育”即是说,教育是一种帮助。
教育始于父母,归于教师,成于自己。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母亲相遇,教育就开始发生了。首先是喂养,其次是温暖,之后是教会说话、走路、识字,这一系列行动是一种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的帮助。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帮助。
因为成长无法替代,所以父母和教师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的只能是一种帮助,我们不难发现,“帮”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方法,但“帮”是教育的本质吗?倘若“帮”不是教育的本质,“帮教育”认为“教育是一种帮助”这一定义会有些牵强。
生命是一种能量聚散的过程。当“帮”是一个名词,代表一种能量或能力,我们会发现,生命最初是从母亲那里得到“帮”的能量——母亲给予的喂养和关怀,事实上是给了生命成长的能量。孩子在校园学习是一个积蓄“帮”的能量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帮”的能力的过程,然后走向社会,去释放“帮”的能量,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所以,我们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从得到“帮”到积蓄“帮”,再到释放“帮”的过程。于是,“帮”是人生的状态,是人生的全部,是人的本质和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所在。“帮”不能自生,“帮”源于爱,但“帮”能再生。人们总是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帮”的能力。正因为“帮”能再生,所以我们才愿意帮助他人。
因为教育是关于人的,所以,教育的本质应当指向人和人的本质,即“帮”指向教育的本质。
生命是天地之物,所以生命值得敬畏。
生命属于我们,是因为命属于我们。但生并不属于我们,生属于母亲。生命更属于母亲,所以,任何对生命的放任或放弃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对他者生命的漠视或伤害是一种罪过。
教育是一种帮助。其目的在于让人敬畏生命,在于让人有道德地生存和有意义地生活,在于让生命寻找到幸福,并给生命以价值和意义。
关于成长,“帮教育”认为:成长不是生长,也不是长大,成长是指向人的。植物是一种生长,动物是一种长大,而人是一种成长。成长是向内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是可以感觉到,比如我们更自信和从容。成长指向能力、智慧和精神,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智慧的增强和精神的丰满,否则我们无法回答教师的成长指什么。
人是一种智慧动物,是一种高级动物,但人无论如何智慧和高级,人还是一种动物。所以,“帮教育”认为,成长是一个人的人性掩盖其动物性的过程。
在自然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一个人,倘若其人性无法掩盖住其动物性,他便无法以动物的身份或满身动物的味道进入人的社会,他将会被送进劳教所,会如动物般地被关进“笼子”里,或将处于人类社会的边缘地带,生活或生命会陷于困境。
帮,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在校园,成人、成才、成自己是一个人成长的三部曲,这一过程涉及到品德、知识和个性。是知识让人有帮的能力,是品德让人有了帮的精神,是个性让人在帮的奉献中获得了幸福的人生。
父母给了我们最初的模样,教育给了我们现在的模样,但最终的模样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以,成长是人一生的事业。
德育、课堂和教师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所以,在“帮教育”中,还有“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和“自救教师”等概念。并且,“帮教育”认为: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
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帮助,成人的成长是一种自救。所以,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帮,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责任,最后是一种精神。教师的成长体现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三个方面。当我们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帮助”,但倘若我们教育者没有“帮”的能力,也没有“帮”的责任和精神,教育便无法展开,所以“帮教育”特别强调教师成长,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