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工艺技法研究*

2016-03-16 08:05朱铁军
关键词:传承

朱铁军 黄 凯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工艺技法研究*

朱铁军黄凯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木雕有着深厚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然而长期以来隐于徽州木雕的锋芒之下,其未能得到较好的重视和开发利用。文章通过追寻皖南木雕的历史脉络,发掘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以重新审视和定位当代皖南木雕的艺术表现;通过系统展现皖南木雕的工艺流程、“手工平凿拉丝法”等手工制作绝活,记述其现代传承人,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一宣城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木雕技艺形式。

[关键词]皖南木雕;历史脉络;审美追求;工艺特色;传承

皖南木雕非皖南地区的徽州木雕,而是另一门单独的木雕技艺形式,是安徽宣城市域内的民间传统技艺,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名录。宣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就有4 个,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是多达数十个,其中皖南木雕便是其中之一。

皖南木雕起源于版画,自唐宋源起直至明清鼎盛,虽至民国几近绝迹,但甚幸最终得以留存,当今已是逐步崛起,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皖南木雕的题材表现多为生活风俗、吉瑞祥饰、神话故事等,有着当地独特的制作技艺,如传统的“手工平凿拉丝”法。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皖南木雕这一民间传统技艺形式,宣城市专门设立了皖南木雕博物馆,并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皖南木雕的历史脉络

皖南木雕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隋唐时期,与同样在唐宋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徽商和木刻版画渊源甚密,同徽州木雕一样,其在起源时借鉴了版画的技艺和表现方式。在唐初时,木雕艺人多采用木刻版画线雕和浅浮雕等雕刻技法,所不同的是辅以较深的雕刻以体现更强的层次感,同时也吸纳了版画体现木质原色的特色,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疏密得当、简雅有致的布局来营造优美的视感。

至唐中叶,皖南木雕的雕刻技艺已较为成熟,雕刻技法已发展到高浮雕、圆雕、剔雕、透雕等等,题材表现也有民俗故事、神话传说、花鸟纹样和佛教造像等,多集中雕刻在建筑构件和室内家具陈设以及日用器具等方面。

晚唐及宋,皖南木雕更趋于世俗人性化,雍容大度,华丽富贵,饱满生动,个性鲜明。表现为:题材内容上,多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或是历史人物原型以及自然之物的原貌;布局上,讲求结构和比例的恰当关系;雕刻技法上,人与物的表情和神态更接近于日常形态,更逼真。

“明清之际是皖南雕刻艺术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皖南众多的雕刻能手活跃于大小园林,他们技艺精湛、构思巧妙、创作题材广泛,寓艺术于刀锋、寓教育于木作,打造出皖南木雕传统文化之奇葩。……到了明代初具规模。清代乾、嘉以后皖南徽商兴起,巨儒商贾们竞相奢侈豪华,因而木雕的艺术格调也渐趋于细腻繁琐,而随着画家的介入,皖南木雕更趋装饰性与美术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

传至民国时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皖南木雕逐步走向衰落,仅零零散散地落寂在个别艺人的手中,单线传承,几近绝技。

新中国成立后,在逐渐趋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持下,在一代代皖南木雕艺人的努力革新和孜孜以求的改进中,皖南木雕技艺不断得以传播和弘扬。2008年12月4日,皖南木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30日,“皖南木雕传习基地”在宣城市正式成立;2011年6月18日,“皖南木雕博物馆”在宣城市隆重开馆,并对公众开放。如今,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皖南木雕艺术正蓬勃发展,形成了历经千年传承至今的清晰可见的历史文化艺术脉络。

二、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

传统皖南木雕在题材内容、构思布局、雕刻技法和表现方法上,汲取了徽州木雕的精华。由于宣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物产,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在晋永嘉年间,宣城即开文化昌盛之风,故隋、唐、宋、元、明、清等朝,此地均文人富户云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需求导致了传统皖南木雕在形式表现上出现了迎合文人士大夫、经商富户、普通民众等不同人群、不同格调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和价值体现。

(一)秉承文人士大夫文化风骨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士大夫情趣高雅、心胸豁达、崇尚气节、傲骨凛然,其对于文化素养和艺术内蕴的审视要求极高。隋唐以来,大批文人士大夫聚集在宣城,奠定了传统皖南木雕的文化风骨,形成了风格清高远静的皖南木雕分支流派。具体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为寓意品格高雅之物,或是文人盛赞之典故,或是清远意深的山河丽景,或是格调清新的小桥流水,常见的有“梅、兰、竹、菊”等君子之比,“羲之爱鹅、和靖爱梅、渊明爱菊、茂叔爱莲”等文人之好。

(二)迎合经商富户自身的价值体现

经商富户的审美取向是基于物质财富之上的,其需求的工艺制品一方面需要展现殷实的家底和配比其恢宏的家宅,另一方面也需要不落俗套,并力求体现文化涵养,以迎合物主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虽然经商富户和文人士大夫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阅历,但其追求的境界大同小异。故皖南木雕为满足经商富户们的需求,常体现出细腻繁复、精致富贵的风格特征,题材表现上也多是五子登科、博古玩器、吉祥纹案和历史故事等。

(三)顺应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

普通民众的审美情趣是最富有情感的价值取向,不仅具有历史的、传统的、地方的文化理念,更是蕴含着质朴、素雅、实用的生活哲学。顺应普通民众审美情趣的皖南木雕是最接近于地方民众真情实感和展现其理想愿望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体现古代皖南木雕艺人对这一地方传统雕刻技艺最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类的皖南木雕展现了皖东南地区的儒家文化、佛道文化、宗法制度、道德伦理和生活百态,主要有珍禽瑞兽、神话传说、寓意图纹和生活场景等题材,如渔樵耕读、郭子仪上寿、喜鹊报喜、麒麟送子等,“人们还赋予这些图案各种寓意,是追求美好生活最直接、具体的表达”[2],构成了木雕形式的皖西南地区鲜活的民俗文化大观。

皖南木雕传承至今,传统的技艺在现代气息的熏染和现代工艺的影响下,势必发生着变化。当代皖南木雕传承人不仅秉承了精湛的传统木雕技艺,发扬了皖南木雕“手工平凿拉丝”的独门绝技,更是融合了时代的文脉和当代地方文化艺术元素,为世人展现出了集传统经典和时代气息于一身的现代皖南木雕。

三、皖南木雕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技法

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皖南木雕,经千余年历史的千锤百炼和深厚文化的积淀,磨励出了细致多样且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和独门绝技。相比安徽其他地区的传统民间木雕,皖南木雕的工艺特色主要集中在工艺流程和制作技法上,有设计、取料、脱地、粗坯雕、细坯雕、修光刻线、平凿拉丝、上光、装配等工序,其中“手工平凿拉丝”是皖南木雕的独门绝技。

1)设计。皖南木雕在雕制前需要进行设计和构思,通过木雕艺人对木雕材质的理解以及制作主题和内容的认识,根据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来对所雕制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形式进行预先布局和设计,以达到整体的平衡和意境巧妙的氛围。皖南木雕的设计通常先采用图纸设计再进行泥坯放样,以求营造最佳艺术效果。

2)取料。皖南木雕根据不同的造型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木雕技艺的运用,需要选取不同质地或色泽纹路的木料,如采用线雕和浅浮雕等雕刻技法,对材质的标准并不是很高,亚硬木或是软质木料均可施艺;针对形式复杂、形象众多、层次丰富且需要运用高浮雕、透雕或圆雕等高超技艺的木雕制品,则需要硬木类材质;如需要展现自然的木质属性和天生丽质、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则需要选用色泽清新自然、纹理走向清晰规则的木料。

3)脱地。皖南木雕雕制流程称这一步骤为“脱地”,实质则是“减地”或“剔地”,即将图稿边界或是直接绘制图样轮廓以外的部分铲去。皖南木雕的脱地流程通常不是“一脱到底”,而是保留一定的余地,常在1毫米左右,这一做法的优点是有足够的余地来进行增补和完善,待雕刻全部完工后,再剔地至底。

4)粗坯雕。粗坯雕是真正雕刻环节的第一步,皖南木雕的步骤是将图样画稿附于板材之上,木雕艺人对于图中各部布局以及各形象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了然于胸后,利用雕刻工具自上而下、由高到低、从浅至深地雕制出各表现对象和层次间的基本轮廓,再铲除画面的空白和间隙部分,浮现出雕刻的基本图样和深浅厚薄。粗坯雕是使木雕作品从模糊到清晰的工序。

5)细坯雕。细坯雕是在粗坯雕首道雕刻工序和木雕基本轮廓层次显现以后的精雕细琢和细节表现以及整体完善的步骤。它是对粗坯雕的修缮,如,具体表现在对人物的五官、表情、神态、衣褶、细部纹饰,或是动物的皮毛羽翼,或是花卉树木的茎干、枝叶和花瓣,或是建筑山石的细部特征,进行精细化雕刻和尽善尽美处理。皖南木雕艺人在这一工序中常表现出执刀沉稳有力,施刀干脆精准,一气呵成,干净利索,整件作品不留任何的刀凿斧痕,线条流畅自然。

6)修光刻线。是在雕刻大体阶段完成后的精益求精,要求每一处细节、每一道凹槽、每一个节点、每一块局部都必须精准到位。皖南木雕修光刻线要“柔、顺、灵、纯、松、软、飘、活、细、薄”等。在具体修光时,力求刀迹清楚细密,意图精准到位,作品表现细腻完美,效果圆熟至臻。

7)平凿拉丝。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是皖南木雕的独门绝技,流传其间险些失传,幸因皖南木雕艺人的坚韧信念和对皖南木雕的无比热爱才得以保存和传承。平凿拉丝主要是针对人物或花草虫鱼的须眉或皮毛等细微处拉出细丝以体现形象逼真的效果。“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属于皖南木雕当中的一种绝技,并具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它是木雕作品成形后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皖南木雕区别于其它木雕的最为典型的特征,而这种独一无二的拉丝绝技很难查到当年的文字记载,只能是靠师傅口口相传。徒弟也需苦练数年才能达到一定境界,熟练掌握。其手法更为细腻、精到。……皖南木雕从设计、取料开始,经脱地、粗坯雕、细坯雕、修光之后,就开始叶茎、小草、人物的眉毛、胡须、衣纹、动特毛、龙须等等的平凿拉丝。经过手工平凿拉出来的丝纹,自然而流畅,有神韵,栩栩如生……如人物胡须为4亳米拉十三刀丝纹,要拉的特别细,拉出自然动感。……它能使人物、花卉栩栩如生、龙飞凤舞等形态更加逼真,是完成精品木雕必不可少的技艺,刀具独特、雕刻难度大,是其它普通刀具和手法代替不了的,这种绝技久有‘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说法。手工平凿拉丝法,以刀代笔,技艺奇特,令人叫绝。”[3]

8)上光。木雕制件在雕琢完工以后,为增加光洁度,并达到保存的持久性,需要采用上光这一步骤。在古代,皖南木雕艺人利用山区核桃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核桃仁捣碎,根据核桃仁油性丰富的天然特质,将其用白布包裹,待油渍浸出后,细细擦拭作品,以达到涂油上光的效果。而在现代,皖南木雕艺人常用清漆罩光来实现同样的效果。无论是用核桃仁擦拭还是用清漆罩光,皖南木雕都力求体现原木的木色和天然效果。

9)装配。装配主要是针对较小的木雕陈设摆件而言的,较大的木雕制品一般无须装配。装配是指配制底座,木雕陈设摆件为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以及增强木雕制件的装饰性并起到保护的作用,需要选取与作品大小比例、色泽相称的底座,底座虽然为木雕的附属构件,但其格调的雅俗、质量的优劣通常会影响到木雕实件的艺术效果,只有好的装配才能映衬和提升木雕的品位和格调。

四、现代皖南木雕传承人记述

“千百年来,工匠艺人赋予了建筑材料以灵动的生命,为后人留下了可以仰视和回望的身影。”[4]虽然古代的皖南木雕传承人已不可考,然几位现代皖南木雕传承人,我们在睹其风采的同时,更赞赏其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一鲜活的民间传统技艺的精神。

(一)朱圣峰

皖南木雕第九代传承人。其雕工精湛,技艺超群,在业界颇有声名,为泰斗级人物。朱圣峰对待每一件雕刻作品均深思熟虑,构思良久,并精心设计,做到胸有成竹。在雕刻时,技法纯熟,游刃有余,刀下生花。他对待木雕的态度一丝不苟,力求尽善尽美,其每幅作品均为皖南木雕的精品。

(二)丁峰

安徽宣城郎溪人,师从朱圣峰。在朱老毫无保留的悉心传授下,丁峰掌握了皖南木雕所有的绝技并发扬光大。他对木雕的制作、雕刻颇有研究,为皖南木雕绝技“平凿拉丝”唯一制作传承人,2000年开办“皖南丁氏木雕传习所”,2011年6月,创办了皖南木雕博物馆,全身心地致力于皖南木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5]。

(三)黄文胜

丁峰之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木雕第十一代传承人。2008年11月,其作品“和谐图”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铜奖。2009年4月26日“和谐图”被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永久收藏。

皖南木雕作为宣城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木雕技艺形式,是地方民众和木雕艺人在日常的生活劳动和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独特样式,它典型的装饰性和“手工平凿拉丝”的独特技艺,令皖南木雕在安徽传统雕刻技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切艺术美都在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美”[6],皖南木雕亦然。在时代变迁中,在地方文化的发展中,皖南木雕必将在对传统的传承创新中迸发出别样的时代美。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宣城网.皖南木雕:刀尖下的艺苑奇葩[EB/OL].(2010-07-13)[2015-03-09].http://www.xuanwww.com/news/shrw/2010-07/13/content_38570.htm.

[2]徐华铛.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潘华业.皖南木雕:绝活有传人[EB/OL].(2011-03-24)[2015-03-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8af610100pv6z.html.

[4]张道一,唐家路.中国古代建筑·木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皖南木雕.皖南木雕艺术:丁峰、黄文胜父子艺术简历[EB/OL].(2010-03-24)[2015-03-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8af610100hnok.html.

[6]贾枫.从美学的角度来关注皖南古建筑木雕[J].科教文汇,2006(5):158-159.

(责任编辑尹春霞)

Research on Aesthetic Pursuit and Craftmanship of Wannan Wood Carving

ZHUTiejunHUANGKai

(Art College of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Wannan Wood Carving is a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Anhui Province,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unique techniques and art style. However, it is overshadowed by Huizhou wood carving that it is not fully developed. Through searching fo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annan Wood Carving, excavating its aesthetic pursuit and value orientation, we would re-examine and orientat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Wannan Wood Carving. Through displaying the producing procedure systematically and the special manual techniques including "Chisel drawing" and recording its modern inheritor, we can protect an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unique traditional folk wood carving art forms of Xuancheng area.

[Key words]Wannan Wood Carving;the development process;aesthetic pursuit;technical features;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62(2016)02-0072-04

[作者简介]朱铁军,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繁昌窑青白瓷传统工艺与图形文化创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3BG058;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16117;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基于芜湖繁昌窑青白瓷图形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rkx05。

[收稿日期]2015-04-09

黄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平面艺术设计及理论与教育管理。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4662.2016.02.016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